孫云
“立體化”閱讀是根據目標和學情,運用立體思維,把單一、平面、靜態的閱讀轉化為多元、立體、互動的閱讀,是致力于多層面、多角度、多層次推動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發展的新型閱讀理念,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閱讀體驗。廣東番禺中學附屬學校進行了立體化閱讀的探索—線上整本書共讀,以其打破“時空限制”的特性,幫助突破課堂整本書共讀時間不足的“瓶頸”,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構建主題式立體閱讀書目
閱讀書目要注重趣味性和連貫性。比如,學生喜歡自然和動物,可以推薦《昆蟲記》;對童話感興趣,可以推薦《格林童話》。與此同時,書目的選擇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學段特征,選擇的一般基本階梯是“繪本—橋梁書—文字書”,可以就一個主題或作者系統連貫地閱讀,構建小學六年的閱讀書目體系,螺旋上升,科學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閱讀書目要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兼顧豐富性與經典性。在立體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兼顧文學類作品和科普類書籍。同時,也要注重書目推薦,比如,在閱讀《雷夢拉八歲》的同時,我們推薦《神奇校車》《DK兒童科學大百科》等相關書目鏈接,供有余力的學生繼續深入閱讀。
閱讀書目要滲透情感教育。在閱讀書目的選擇上,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愛國、成長、親情、友情等主題的作品,讓學生體會文本的情感,接受感情的熏陶,提升情感價值觀。我們還精心設計學習單,設計有導向的目標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角色表演,增強情感體驗,鍛煉共情能力。
二、創設立體閱讀情境
構建溫馨舒適的家庭閱讀區。家庭作為閱讀的最重要陣地,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好,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打造書香家庭。家長可在家中設置淺閱讀區、深度閱讀區、立體表現區。淺閱讀區用于閱讀難度低的讀物;深度閱讀區適宜安排在安靜的位置,以保證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受干擾;立體表現區展示學生的學習單、思維導圖、手工作品等,展現在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
創建立體的生活閱讀空間??梢酝ㄟ^組織閱讀、寫作、展覽、聽講座、觀看音像資料以及參加演出、競賽、沙龍等多種課下學習活動,把單一、平面、靜態的閱讀轉化為多元、立體、互動的閱讀。甚至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感受廣闊天地的魅力,在農田中、在工廠里、在市場上、在街道中深刻體會所閱讀作品的內涵。再通過線上同步語音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探討和交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激起情感共鳴。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充分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思維情境之中,通過生動講解、故事引導、多媒體展示等方式激活閱讀氣氛,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學習中充分感受文學作品之美。
三、優化立體閱讀方法
組織階段性活動,利用任務驅動有效推進閱讀進程。在閱讀的不同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驅動學生檢測閱讀成果。比如,初讀全文,可以設計針對信息提取、內容梳理的閱讀任務;中期設計針對統整內容、加深理解的閱讀任務,推動學生重讀文本、聚焦角色、對比分析,增進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最終鑒讀,在對全文理解較為深刻時,可以設計針對反思評鑒、促進感悟的閱讀任務。
善用閱讀工具,幫助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理解書中內容、情節及人物關系。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思維導圖、人物關系圖、情節曲線圖、故事山、魚骨圖等閱讀“腳手架”教給學生,鍛煉學生的“整體思維”。比如,在閱讀《瑪蒂爾達》時,為了更好地把握其中多彩而各具特性的人物形象,我們讓學生設計制作了人物海報,學生在書中提取人物的特征,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繪畫,總結特征,建立起了人物體系。
運用多媒體閱讀,深化閱讀理解。圖片、音樂、電影等資源,包括教師精心制作的閱讀微課,可以將閱讀作品以更多樣、動態、立體的方式加以呈現。比如,在閱讀《瑪蒂爾達》《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了不起的狐貍爸爸》等作品之后,我們都安排了欣賞電影的環節,并讓學生比較書本和電影的不同之處。這既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又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在分析比較中提升審美和鑒別能力。
四、構建線上立體閱讀模式
第一階段,導讀激發興趣。比如,我們在《了不起的狐貍爸爸》的導讀中,讓學生回顧之前了解到的狐貍形象,再猜一猜本書的主人公是誰,引發閱讀的期待。在《瑪蒂爾達》的導讀中,我們由繪本《等我長大》引入,讓孩子們帶著對長大后生活的憧憬和幻想,走進本書的世界。同時滲透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封面、目錄、插圖等,了解作者的相關創作背景,了解書目的整體信息。
第二階段,推進研讀交流。在了解故事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文字表達,積累摘抄好詞好句,同時帶著問題去讀、思考。比如,在《瑪蒂達爾》的閱讀中,我們設置了問題—“你認為作者羅爾德·達爾想告訴父母一些什么?想告訴老師一些什么?想告訴孩子一些什么?”結合書本和生活體驗,學生們的思考會更加鮮活和立體。
第三階段,延伸引發思考。可以調動學生父母共同參與,設計新穎有趣的活動,挖掘書籍的內涵與價值。比如,在《瑪蒂爾達》閱讀延伸階段,我們設計了觀看電影并邀請家人一起演一演書中的故事情節,并讓家長做記者,向孩子提出“你覺得你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大人?”等四個具有思維含量的采訪問題。在活動中,學生和家長都進行了換位體驗和思考,加深了彼此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鏈接“寫作”,制作相關寫作微課。比如,《瑪蒂爾達》鏈接外貌特點寫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鏈接動作描寫寫作,讓學生細致地學習如何寫好外貌和動作,逐個擊破,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五、實施多維立體閱讀評價
整本書閱讀的成效在短時間內難以用標準化試卷的形式進行評測,其評價重心應在于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發生的諸多變化,健全多元評價的主體,總結問題,及時解決。
在評價過程中,要將語文核心素養與整本書閱讀相結合,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態度、閱讀成果、閱讀能力,以及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都應被納入評價的范疇。線上的閱讀形式,決定了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要更多地借助家長、社會的教育合力,讓他們參與到對成果的評價中,及時向教師反映閱讀過程中的問題,以便教師針對問題及時調整閱讀策略。
(作者單位:廣東番禺中學附屬學校)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