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玉
[摘 要]兒童習作是兒童生活的直接反映,是兒童心靈的真實再現。在引導兒童用筆說話時,應多一點鼓勵、多一份賞識,盡心呵護童心,用心保護童趣,借助范文引路,開展體驗活動,指導場景觀察,賞識創作語言,讓童趣在習作中開出美麗的花朵。回歸本然,給兒童習作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心懷賞識,倍加呵護,必能收獲兒童的性靈文字,邂逅期待已久的欣喜。
[關鍵詞]兒童習作;呵護童心;保護童趣;守護童真
所謂“本然”,就是事物本來的樣子。葉圣陶先生1963年到福建視察時,給福州一中題詞:“何以為教?貴究本然。化為踐履,左右逢源。”只有窮究教育教學工作的“本然”,并且付諸實踐,才可以使教育教學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小學階段的習作,是兒童用筆反映生活,展現內心世界。在引導兒童用筆說話時,應蹲下身子,堅守本然,與孩子平視,多一點鼓勵、多一份賞識,盡心呵護童心,用心保護童趣,悉心守護童真,讓孩子樂于表達,用自由之筆寫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從而邂逅富有童心、充滿童趣、飛揚童真的個性化作品。
一、呵護童心,讓童言無忌
孩童時期的心態、心情、個性、趣味,都是成年人無法復制的,不應以成人的眼光來審視孩子的稚嫩習作,他們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著內心對周圍世界的認知、感受和情感。筆者認為,在習作或小練筆時,不宜指導得太細致,而定勢了學生的思維,要努力呵護學生充滿本真的童心,充滿個性的語言。請看一小姐姐被“二寶”弟弟搶走心愛的生日禮物時的心里拷問:傳統美德“謙讓”就是大人口中那“大的就一定得讓著小的”嗎?長此以往,那小的不成了“黑老大”,凡是他想要的理所當然得是他的了嗎?我發誓,如果爸爸媽媽能讓弟弟和我公平地相處,他不爭我不搶,家里就不用天天雞飛狗跳,肯定是母慈女孝,一片太平。再看二年級“小淘氣”教師節送給教師賀卡后的心情:我的賀卡與眾不同,上頭貼的可是那次講故事比賽時王老師與我的合影,合影旁是我花了大半個晚上才寫好的字:像媽媽一樣的王老師,節日快樂!王老師欣喜地接過賀卡,“吧唧”一聲在合影上狠狠親了一口,媽呀!這一口不是親在賀卡上,是親在我的臉蛋上呢,好甜蜜呀!
兒童的情感最樸素,思想最靈動,語言最純真。用愛心呵護童心,讓孩子說想說的,寫想寫的,抒真情、吐真意,習作領地才能真正成為他們流淌真情、抒發個性的自由天地。
二、保護童趣,讓妙筆生花
在生活中,兒童自然地展現他們的本真情趣,教師要善于發現,用心保護,讓童趣在習作中開出美麗的花朵。
1.借助富有童趣的范文引路
在習作指導課上,教師煞費苦心地創設各種情境,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可是每當這時,卻總是有一部分孩子不知該從何寫起。此時,輔以富有童趣的范文,放緩習作起步的坡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編排的第一次習作練習“猜猜他是誰”,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習作前通過游戲“熱身”,學生躍躍欲試,都有了“心儀”的描寫對象。可提筆時又犯難了:外貌、性格、品質、愛好,寫啥好呢?此時教師輕點鼠標,童趣滿溢的小范例依次飛入大屏幕:她,留著一頭短發,(學生四處張望,目光鎖定了班上留短發的近十位女生。)——雖說不能像長頭發那樣常常變花樣,但那鬢角的頭發往耳后一夾,顯得特別精神。(目標瞬間縮小,鎖定在其中倆女生身上。)——她愛笑,一笑起來,下排的四五顆牙齒一目了然,像幾個淘氣的小家伙你推我擠,生怕人家看不見它們似的。(“哦,上當啦,不是咱班上的同學,是老師,老師那幾顆不聽話的牙齒全班聞名!”學生哈哈大笑)寥寥兩句話,就將語文老師最大的外貌特點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孩子眼前。學生豁然開朗,“對對,就這么寫,我會!”無須教師再多費口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提筆仿寫了。
再如每逢“三八”節、母親節,教師總喜歡讓學生以媽媽為話題,抒寫對媽媽的愛。可偏偏事與愿違,虛情假意的贊美滿紙鋪陳:要么寫媽媽在我生病時徹夜未眠,無微不至地守護在床前;要么寫媽媽省吃儉用,卻把好吃的都留給了我;要么寫媽媽用心良苦,為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不辭辛勞地送我四處參加培訓……此時,運用范文打破“套路”,拓寬思路,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選取素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展示范段:“班上同學都夸媽媽長得漂亮,我別提有多得意了!每次家長會我總想方設法拽住爸爸,好讓媽媽去參加。可他們哪知道啊,我媽在家里可是出了名的‘變臉大師。我聽話、考試成績正合她意時,她那臉蛋笑得像朵花;如果不小心招惹了她,比如,多看了會兒電視、多玩了會兒電腦,那對柳葉眉瞬間倒豎,人見人夸的丹鳳眼立馬成了‘電燈泡,仿佛能把你灼死,太嚇人了!”孩子們一口氣讀完,掩嘴大笑:“哈哈,這也能寫?”這時,教師順勢引導:“是呀,誰說介紹媽媽非得寫媽媽有多漂亮,有多疼你、關心你,其實你可以把自己對媽媽最深的印象,最想說的話,一股腦兒傾吐出來,可以是愛,可以是煩,也可以是滿肚子的牢騷、憋屈……”這么一點撥,學生的情感閘門打開了。不多久,《我家的“女皇”》《七彩媽媽》《媽媽的嗓門》《我給媽媽打分》《媽媽,想說愛你不容易》等一篇篇閃動著靈氣與童趣的習作躍然紙上。
2.開展富有童趣的體驗活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樂中,孩子會盡情展露自己的純真與靈性。教師要抓好“富有童趣的體驗活動”這一“靈丹妙藥”,經常組織開展各類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點燃創新的火花。如:“課堂素描”,與孩子一起玩“聽筒”傳話游戲。教師輕攏雙手,俯身在第一個孩子耳邊輕聲告知寫在紙條上的一個長句子,讓他默默記下,片刻后,貼著后桌同伴的耳朵悄悄傳遞自己聽到的話,如此一個一個往下傳,當最后一位同學把所聽到的內容說與全班同學聽后,教師展現紙條上的內容,結果自然是與原話大相徑庭,大伙兒哄堂大笑,彼此埋怨……趁著學生興頭正濃,讓他們拿起手中的筆,把自己的感受透過筆尖寫出來。瞧,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傳言不可信》,有《誰都沒有錯》,有《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當然,課上的游戲妙趣橫生,課間的活動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校園流行“悠悠球”,就可以在班上舉行一場“悠悠球”大賽;校園風靡“魔尺”,就可以在小組間開展“魔尺大戰”;校園盛行水晶寶寶,就引導學生觀察水晶寶寶在水中的生長與分裂過程;校園時興飼養蠶寶寶,就讓孩子分享蠶的日常生活與養蠶心得。富有童趣的生活,讓孩子們萌發創作靈感,胸中充盈著多姿多彩的素材,童趣自然揮灑得酣暢淋漓。
3.指導富有童趣的場景觀察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活動,不僅要融入眼觀、耳聽、手摸、口嘗等多種感官體驗,更包含著心想腦記等積極思維活動。由此看來,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不掌握“觀察”這把開門的金鑰匙,作文的“鐵門檻”是斷然跨不進去的。那么,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呢?首先,要讓孩子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觀察。小學生在感知事物的過程中,隨意性、情緒化比較明顯,觀察事物往往只看表面現象,注意力常常指向次要的或與觀察不相關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適時提出明確的任務加以引導。比如,觀察天空的云彩,不僅要留意當前所看到的云彩的形狀、顏色,而且要學習連續觀察法,在一定的時間內持續觀察,捕捉它們的變化。又如觀察某一個人,不能千人一面,全是“一頭烏黑的頭發,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而要細致敏銳地抓住特點展開觀察。其次,要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觀察方法,如比較觀察法、分解觀察法、連續觀察法等,讓他們更有針對性、科學高效地感知客觀事物,儲備寫作素材。
生活中富有童趣的生活場景更容易吸引孩子,給孩子以真實的感受。教孩子學觀察,還可以從關注富有童趣的生活場景入手。請看一個孩子在習作中描繪了兩個小朋友搶奪玩具的場景:母親節的晚上,媽媽和阿姨帶著我、小寶弟弟、七七妹妹一起去“海底撈”吃飯。到了店里,服務員給每個小朋友都送了一個玩具。七七妹妹得到了一個紫色小汽車,外形好炫。七七的小汽車一拿出來,就把弟弟的目光吸引住了,他嘴里喊著“我要”,伸手就搶。“這是我的!”七七把小汽車緊緊抱在懷里,逃開了。弟弟在后面緊追不放。他倆繞著桌子跑了一圈又一圈,瞅準了個機會,弟弟張開“魔爪”,一把奪過了小汽車,車子一到手,他立馬蹲下來,摁住車輪使勁滑動,然后一松手,嘿,小汽車跑起來了。妹妹看到車子朝自己直沖過來,正中下懷,連忙彎下腰伸手截停。弟弟急了,撲上前去扯住她的裙子。哈哈,七七妹妹的花裙子快被扯下來了。眼見“走光”在即,一旁的阿姨趕緊護住七七讓她快跑,一邊伸手攔住了小寶 ,一場精彩的 “小汽車爭奪戰”這才落幕。這就是孩子調動多種感官觀察到的感興趣的生活場景,興趣使然,于是觀察特別細致走心,描寫格外自然靈動。因此,只要教師用心引導,讓孩子饒有趣味地投入生活觀察,激活生活體驗,假以時日,習作素材儲備庫自然“缽”滿“盆”盈。
4.賞識富有童趣的創作語言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說:“欣賞、贊美和鼓勵是一個人由平凡普通飛向成功彼岸的翅膀。”可見,賞識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多么重要。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更渴望被肯定,被賞識。在習作起步階段,教師要多為學生的小練筆創造展示的機會,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創作成果,感受成功的愉悅。例如,一次續編故事練習:“老師,給你!”聽見淘氣包丁丁的聲音,王老師轉身一看,“呀!”嘴巴瞬間張得能塞進一個蘋果。一個二年級孩子是這么往下編的:只見丁丁雙手攏在一起,一條褐色的蚯蚓在他的手掌間使勁地蠕動,一伸一縮,看得王老師渾身起了雞皮疙瘩。“老師,給你!送給你!”丁丁滿心歡喜,雙手湊到了王老師面前,“上課的時候你說蚯蚓能在地下造宮殿,為莊稼松土,本領大,你可喜歡它了!剛才在操場邊的草地上發現了它,我把它抓來送給你。”王老師花容失色,不敢正眼瞧那蚯蚓,連聲說:“快把它送回去!送回去!”小淘氣包一下子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他手捧蚯蚓納悶地朝操場走去,怎么也想不明白:是自己送錯了嗎?王老師喜歡的到底是哪種蚯蚓呢?構思不落俗套,想象古靈精怪,令人忍俊不禁。講評課上,我故意隱去作者姓名,聲情并茂地朗讀了這篇富有創意的故事,然后讓同學們猜猜是誰的“大作”。當神秘的面紗緩緩揭開時,小作者溢于言表的那份自豪惹得全班同學欣羨不已。這便是賞識的力量,在愉悅身心的同時,讓孩子其樂融融地踏上習作之旅,從此風勁帆正,寫作之舟必將揚帆起航。
三、守護童真,讓真情流淌
聽過這樣一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一個孩子在一篇有關“牛”的習作中寫道,牛不愛干凈,身上臟兮兮的,牛身上還有特別多的毛病。這樣一篇成人眼里的另類習作,沒有得到認同。之后,在教師指導下重新構思,讓孩子贊美老黃牛默默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顯而易見,教師固有的習作指導理念扼殺了可貴的童真,否定了難得的真情。“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起步階段的習作提出的要求,寫下真實的見聞和感受,才是兒童習作應該遵守的準則。兒童是天生的“語言學家”和“浪漫主義作家”。未經世事打磨的本來性情,使兒童習作的語言既真摯樸實,又大膽浪漫。我們應守護童真,一方面,讓孩子寫他們眼中的世界,心里的想法,實事求是;另一方面,讓孩子大膽暢想,寫想象的世界,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如《眼睛》:“我的眼睛很大,能裝下山,能裝下海,能裝下這個世界。我的眼睛很小,一受到批評,就連眼淚都裝不了。”又如《射線》:“老師說,手電筒的光是一條射線,只有一個端點,我多想抓著它,一直向上爬,揪住云朵,浮出天空,攀上月亮。別以為我是去看嫦娥和玉兔,我只是想試一試,順著它滑下來屁股會不會疼?”還如《下班后》:“我們放學時,太陽也下班了。它回到山后面的家,換鞋,洗手,吃飯,洗澡。在黑暗里,它點亮了一盞燈。哦,原來是月亮出來了。”守護童真,給孩子一片寬松的沃土,自由抒寫真情。
童真是根本,童趣是活力,童心是靈魂。回歸本然,給兒童習作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心懷賞識,倍加呵護,必能收獲兒童的性靈文字,邂逅期待已久的欣喜。
參考文獻:
[1]陳日亮.得法養習歷練通文[J].課程.教材.教法,1996,(01).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