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超
二胎政策出臺后,很多家庭選擇生養二胎。第二個孩子的到來占據了家長的部分精力,部分家長可能無法顧及大孩的感受,致使大孩的心理發生微妙的變化,學習、行為、心理健康等方面開始出現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二胎家庭中大孩的教育問題以及相關解決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部分大孩學習習慣較差,主要表現在書寫亂、課桌物品擺放不齊、無時間觀念、不愛思考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部分大孩沒有歸類意識和梳理觀念;有些大孩無時間觀念,書寫較慢,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擾,難以集中注意力;有些大孩自控力較差,比較好動,書寫作業時經常分心,在無約束的情況下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有些大孩對自己沒有信心,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漸漸迷失了自我。
很多家長反映大孩在低年級時表現不錯,但為什么越長大表現越差呢?這和家庭教育脫離不了關系。
(一)無心管教,缺少教育方法
部分家長以工作忙碌、時間緊張、二孩需要照看為由推卸自身對大孩的教育責任,缺乏耐心。例如,周末家長要求大孩寫作業,自己卻去照看二孩、做家務。一上午過去發現大孩只寫了幾個字,家長立馬發火,劈頭蓋臉地訓斥了大孩。大孩眼噙淚水,不敢出聲。在這個案例中,家長既沒有陪伴、督促大孩,也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二)喜怒由心,缺乏有效溝通
家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是家庭關系和諧的基礎。孩子犯錯后,家長固然生氣,但一味地指責、訓斥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所想,很有可能導致親子關系破裂。部分大孩的抵觸情緒會越來越重,性格也會有所變化。每隔一段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就事論事,互相傾訴自己內心的想法,感受對方所需,解開彼此的心結,做到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能幫助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進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
(三)偏袒庇護,大孩情感缺失
有了二孩后,部分家長會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看二孩,這會讓大孩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愛在減少。久而久之,大孩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對家長發脾氣,而家長卻會認為大孩是在無理取鬧。家長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大孩身上,同時要幫助大孩轉變角色,盡量給予孩子們平等的愛。
(四)比較他人,關注呵護缺席
很多家長會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殊不知,這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時間久了孩子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家長盲目地將孩子與其他人進行比較,會讓孩子陷入迷惘狀態,找不到自我,產生自卑心理。

(一)包容護童心
在二孩家庭中,因為家長把大部分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二孩的身上,對大孩的關愛減少,所以當大孩感受不到家長的關愛時,他們會以犯錯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對此,大部分的家長會訓斥大孩,有時還會懲罰大孩,但這是不明智的做法。孩子犯錯是常有的事情,家長要給予寬容,少訓斥,多溝通,通過談話尋找孩子犯錯的原因。同時,家長還要積極自查,捫心自問:在大孩身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是否較少?是否應從二孩身上分出一點關心給大孩?家長要讓大孩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
(二)鼓勵增信心
當家長把大量精力放在二孩身上時,大孩因為沒有父母的監管、指導,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面對學習上的難題,大孩會缺乏信心。因此,在大孩預習、復習知識點或做家庭作業時,家長要多給予鼓勵,多花精力指導大孩學習,幫助大孩增強自信心。有位家長說:“小孩子需要多鼓勵,鼓勵多了,孩子就進步得快。”每次孩子做作業時,她都會在一旁鼓勵說:“這個題做對了,很細心……那段文字寫得認真,很好看!”同時,鼓勵也不能過于籠統,家長要針對具體事例明確表揚。如評價孩子的書寫時可以說“這筆橫寫得真有力,能托住上面的筆畫”或“這個字左窄右寬,比例協調,看著挺漂亮”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逐漸注意到學習的細節,做事情也會更加細心。因此,家長要有耐心,在大孩身上多花費一些精力,幫助大孩增強自信心,培養大孩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耐心樹榜樣
因為二孩的出生,父母每天要面對很多繁雜的事務,往往會忽略自身對大孩言傳身教的作用,不注意自身形象、沒有發揮榜樣的作用。家長在教育大孩時,僅靠口頭上的教育是無濟于事的,還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嚴格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要先做出表率。家長要從家務、娛樂和二孩身上節省一些時間,耐心地陪伴大孩,用讀書、看報、做筆記等方式熏陶大孩,讓大孩靜下心來,為大孩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
(四)訓練塑專心
心理學家將注意分為三種: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隨意后注意。兒童容易分心,經常會被其他無關事物吸引,這就是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是有一定目的且需要運用自己的意志努力注意某事某物的注意,它是可以通過訓練達成的。在教育過程中家長要將不隨意注意和隨意注意相結合。當家中有兩個孩子時,不能忽視大孩的興趣點,而是應根據大孩的興趣愛好,及時給予其訓練和指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大孩在背誦英語單詞或句型時,家長可以規定時間,讓大孩記憶一些無規則的數字或者詞語,激發大孩背誦的興趣,幫助大孩集中注意力,提高大孩背誦的效率。
(五)限時提速度
部分大孩缺少家長的指導和幫助,學習的效率不高。家長要想解決大孩的懶散和學習生活效率低下等問題,就要給大孩定下規矩,幫助大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例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某件事,這會讓孩子在潛意識里產生緊張感,長此以往,就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生活效率,改變孩子拖拉、懶散的習慣。在家里,家長把二孩的事情安排妥當后,可以在家進行“一分鐘競賽”活動,如“飯前一分鐘朗誦”“一分鐘疊好被褥”等活動,增強與大孩的互動和交流,增進親子關系。同時,還能提高大孩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大孩集中注意力,增強大孩的時間觀念,提高大孩的學習效率,營造溫馨、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

以上舉措雖能幫助大孩找回自我,但也需要家長改變自身教育觀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過程中耐心、細心地引導大孩,平等對待大孩和二孩,從而讓大孩感受到家長的關愛,進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平原縣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