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慶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一種隱性課程,對幼兒的成長起著感染和熏陶的作用。課程游戲化的核心追求是讓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中并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不斷豐富和發展幼兒的新經驗。在“珍愛生命幸福成長”幼兒游戲項目建設中,幼兒園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對兒童進行生命教育,讓兒童明白生命的價值,學會珍愛生命,學會博愛感恩,助推幼兒生命體驗,促進課程游戲化建設。
在“珍愛生命幸福成長”幼兒游戲項目建設中,物質文化是環境育人的重要載體。我們主張將園內文化和園外環境相結合,有目的、有計劃地建設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樓共有三層,每一層都需融入生命教育,且主題要鮮明。其中一樓突出“健”,一樓有寬敞的體健室,里面擺放著各種運動器材,能讓幼兒在玩中鍛煉手部、腿部的肌肉,提高幼兒的平衡能力和攀爬能力,讓幼兒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二樓突出“愛”,主要有娃娃家、醫院、超市、菜場等生活體驗區,通過“愛祖國”“愛家鄉”“愛家人”“愛生命”等主題,凸顯幼兒園、家庭、社會一體化,讓幼兒學會愛、學會感恩;三樓突出“禮”,寬闊的閱覽室,四周環境結合親子閱讀和國學經典等元素,為幼兒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文化,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培養禮儀習慣,在潛移默化中自覺注重禮儀。我們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的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目標為指導,通過幼兒喜愛的各類游戲,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和感悟中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
我們將創設過園外了解“大愛”、園內體驗“小愛”的環境,積極構建“珍愛生命,感受愛與被愛”的物化環境,營造“愛”的氛圍,學會“愛”的表達,體驗“愛”的溫暖,讓幼兒處處、時時都沉浸在“愛”的游戲情境中。
(一)創設園內“小愛”游戲特色館
幼兒園可以利用長廊、門廳、專用活動室、教室、戶外等場所,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游戲特點,創設四大主題街、館,分別為“幸福認知街”“親子與愛同行街”“自然生命觀察館”“奇妙探索館”。同時,幼兒園還要在場館內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將園外實踐中獲得的經驗遷移到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園外實踐時所遇到的問題在自主游戲中得到解決,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促進幼兒獲得情感、認知、社會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
(二)參與園外“大愛”氛圍建設
幼兒園可以與公園管理單位協商,為幼兒的園外實踐活動提供場地,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讓幼兒懂得珍愛生命,幫助幼兒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幼兒園還可以利用公園里豐富的綠植,根據四季變換與節日特點,開展春天種植樹木、夏天納涼晚會、秋日觀賞寫生、冬日綠植維護、喂養動物、了解廟會、親子同樂等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在“珍愛生命幸福成長”幼兒游戲項目建設中,幼兒園要引導幼兒在有愛、寬松、愉悅、主動的游戲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一)“園內實踐區”的游戲內容與途徑
1.“芽芽”生長區。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天性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常以自我為中心,性別認知模糊,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喜歡模仿,樂于觀察和發現。為此,我們開設了以觀察為主的生活化游戲活動區域,如“娃娃家”“我型我秀”“愛心醫院”“寶寶劇團”“奇妙的朋友”等等,提供了充足、多樣的材料讓幼兒觀察,并給予幼兒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與幼兒一起觀察、發現,滿足幼兒對生命認知的好奇心,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個性,豐富幼兒的情感認知,激發幼兒對生命探索的好奇與敬畏。
2.幸福認知屋。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他們的交往能力也有所增強,慢慢地開始學會了自主探索,但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仍較弱。因此,我們把幼兒園的區域游戲和生命安全教育相結合,在“幸福認知屋”內開設“人的一生”“地震演練室”“能源站”“環保創意屋”等游戲區域,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游戲材料,給予他們更多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引導幼兒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上主動與同伴、教師互動,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3.奇妙探索區。大班幼兒的思維逐步向邏輯思維發展,并且具有一定的獨立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根據這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我們為他們創設了一些以探索發現為主的游戲區域,如“生命之旅”“陶藝室”“國學”“武術”“自然畫室”“微亭園藝”“小小木工”等等,為幼兒提供了具有適宜難度、多樣性、創造性、富有層次性的游戲材料,營造了溫馨、和諧的游戲環境,鼓勵幼兒主動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讓幼兒感受到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從而促使幼兒產生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感恩生命的美好情感。
4.親子與愛同行街。筆者所在幼兒園地處農村與城市的交界處,家長大多是附近的村民,他們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命教育。對于學校而言,家長也是一份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在這條街上開展了“家長知識大講壇”“親子閱讀會”“我來當助教”“家庭大PARTY”“親子作品展”等活動,邀請家長到幼兒園給幼兒講一講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小知識。通過親子游戲,還能增進親子關系,拉近幼兒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二)“園外”游戲內容與途徑
1.小樹共成長。幼兒園可以根據季節的更替安排各年齡段幼兒去靈秀公園參與活動,讓幼兒觀察樹苗的成長和樹葉的變化,并讓中大班幼兒做好相應的記錄。春天,教師與幼兒可以共同進行挖坑—放置—填坑—澆水的工作,讓幼兒體驗種植的過程;冬天,讓幼兒親自動手完成小樹的保護工作。
2.小魚共快樂。在靈秀公園里,各年齡段的幼兒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小池塘,通過專業人員的介紹,可以讓幼兒了解關于魚苗的相關知識。幼兒還可以親手播撒魚苗,定期觀察魚苗的生長過程,真正感受生命的意義。
3.親子共體驗。結合本園的養成教育、親子共讀、國學教育等課題,我們在公園開展了一系列親子活動,如在大樹下親子共讀、在草坪上親子游戲、在長廊中親子燒烤、在平臺上親子表演。
4.節日共熱鬧。教師可以利用靈秀公園的獨特風采,讓幼兒了解什么是廟會,在特定的廟會日讓家長帶領幼兒感受廟會的氛圍,讓幼兒了解廟會上的物品等。教師還可以在室內創設對應的廟會環境,將幼兒在生活中的經驗移入幼兒園,讓幼兒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
在“珍愛生命幸福成長”幼兒游戲項目建設中,幼兒園要站在讓幼兒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通過融合園內外環境,引導幼兒在友愛、寬松、愉悅、和諧的游戲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創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同時豐富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道德意識和審美情感,促進幼兒獲得心理的快樂、健康的身體、善良的品質、靈動的個性等。幼兒園還要豐富課程游戲化的途徑與方式,完善課程游戲化的建設體系,形成適合本園的游戲化、生活化、經驗化的園本課程,彰顯辦園特色,提升辦園品位。
(作者單位:啟東市北上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