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幼兒園是幼兒走出家庭環境,開始進入集體學習與生活,熟悉校園環境以及與人相處方式的重要階段,對幼兒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都有關鍵影響。幼兒園教育是義務教育前的重要教學階段,是幼兒的啟蒙階段,是幼兒品格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全面發展,將品格教育放在首位,積極組織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格。
(一)品格教育的定義
品格教育也被稱作品德教育,其內容廣泛,不僅有智慧啟發、習慣養成等,還包括社會認知、道德認知、情感學習、辯證思維、真誠勇敢、自由正義、平等寬容等方面。品格教育是涉及幼兒所有習慣、品性的教育過程。
(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正處于性格、品格養成的關鍵階段,也是逐步開始認知社會的重要階段。很多幼兒園和家庭因缺乏品格教育意識,導致幼兒沒有形成良好的言行習慣、學習習慣,從而難以融入后續的小學生活與學習。加之,幼兒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越來越繁雜,還無法分辨信息的幼兒如果沒有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容易受到社會負能量的影響。因此,幼兒園階段的品格教育必不可少。
(一)品格教育意識薄弱
品格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當下幼兒發展的重點內容。但是受傳統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為了獲取家長的信任以及支持,在日常教學中更加側重于智力開發,品格教育課程較少,在日常活動安排等方面也忽視了品格教育滲透。甚至有些幼兒教師在發現幼兒的品格問題時,沒有及時、合理地指導以及與家長溝通,導致幼兒園品格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品格教育模式單一
部分幼兒教師的品格教育意識薄弱,在品格教育方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較少,采取的教育模式較為單一,以教師講解品格教育故事、規范等為主,幼兒只負責聽講,缺乏師生互動。由于幼兒正處于好奇心強、注意力難集中的階段,單一重復的教學模式難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導致品格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品格教育內容陳舊
品格教育內容陳舊是當前幼兒品格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教師往往會通過《弟子規》《三字經》以及一些熟悉的幼兒故事來開展品格教育,其中很多都是幼兒聽過的故事以及內容,重復性較高、較陳舊的品格教育內容無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加之,教師在講解時缺乏圖片、視頻等的配合,無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導致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
(一)組織團隊實踐活動,激發幼兒合作與交流的積極性
當下,很多幼兒成長于過度寵溺的家庭環境中,父母與祖父母的寵愛讓很多幼兒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存在不足,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性格讓很多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無法友善和諧地與他人相處。這不僅給幼兒的成長發育帶來了負面影響,也對班級管理以及幼兒團隊精神、凝聚力的培養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團隊實踐活動,激發幼兒合作與交流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幼兒與人相處的良好言行習慣等。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植樹節主題,組織一次班級植樹活動。對于幼兒而言,一個人很難完成挖坑、種樹、澆水等一系列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共同完成班級友誼之樹的種植活動。首先,教師可以跟幼兒一起為班級種植的樹苗取好名字,讓幼兒獲得作為小樹苗主人的認同感。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找樹坑、挖樹坑、種樹、提水、澆水等活動。在此過程中幼兒要學會合作交流、相互幫助,遇到困難要向自己的同伴求助,同樣也要及時給同伴提供幫助。對于活動中溝通不足、合作不佳的幼兒,教師可以在旁邊正確地引導,幫助每個幼兒打開心扉,讓幼兒學會與人交流合作。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與小樹苗合影,讓幼兒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樂趣與自豪感,進而提高幼兒對團隊合作與交流活動的興趣。
不僅如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滲透愛護環境、愛護樹木、熱愛勞動等品格教育,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幫助幼兒形成愛護環境、樹木和熱愛勞動的良好品格。
(二)組織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愛生活的良好品格
由于父母與祖父母的寵愛,大部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家沒有做過任何家務,缺乏對勞動的認知,導致幼兒養成了懶惰的不良習慣,無法體會勞動的辛苦。很多幼兒在幼兒園不會自己動手穿衣,不會整理區域活動中的材料,缺乏勞動和衛生意識。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借助勞動實踐活動,帶領幼兒一起動手勞動,引導幼兒了解勞動最光榮的精神,讓幼兒意識到勞動的不易,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并學會感恩。
以“五一勞動節”為契機,教師可以組織勞動實踐活動,讓幼兒共同合作打掃、整理教室。教師可以合理劃分班級區域,為幼兒合理分工,如有些幼兒負責清洗餐具、水杯,有些幼兒負責整理桌椅、床鋪,有些幼兒負責整理游戲、美工等區域,有些幼兒負責修剪花草、給花草澆水,有些幼兒負責掃地、拖地,等等。通過合理分工,教師要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分配到相應的勞動任務,并在一旁指導幼兒如何打掃。對于有情緒的幼兒,教師要及時給予正面指導與影響,讓幼兒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在勞動結束后,教師要給予每個幼兒溫暖的擁抱與鼓勵,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自豪感,并鼓勵幼兒在家中也要積極幫助父母完成家務,讓幼兒意識到勞動的不易,培養幼兒的感恩之心。
通過勞動實踐活動,幫助幼兒形成愛勞動、愛生活的積極態度,讓幼兒養成愛勞動、自己動手的良好習慣,讓幼兒學會感恩,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通過多彩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
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對幼兒未來的學習、成長都有著積極影響。體育活動是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幫助幼兒鍛煉身體素質的重要課程。幼兒園的體育教學活動多姿多彩,教師除了要注重幼兒的身體鍛煉,還要注重在體育活動中滲透品格教育,通過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讓幼兒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生活之中不被困難打倒,能勇敢面對困難。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幼兒園運動會,讓幼兒積極報名參加。在運動會開始前,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觀看體育比賽的視頻,讓幼兒了解奧林匹克精神以及體會運動的魅力,鼓勵幼兒在體育比賽過程中做到全身投入、永不放棄、不斷拼搏。對于在比賽中遇到困難的幼兒,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幼兒明白體育拼搏不是為了冠軍,而是為了不斷挑戰自己、戰勝自己。
通過多彩的體育活動,幼兒能逐漸愛上體育鍛煉,并從體育鍛煉中體會到運動的魅力以及永不言敗的精神,從而幫助幼兒塑造堅韌不拔的品格特點。

(四)組織愛國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國精神
愛國精神是每個公民的基本品格,也是應該從小培養的優秀品格。幼兒教師要讓幼兒明白愛國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品格,并培養幼兒的愛國精神。
例如,教師可以每學期舉辦一次愛國實踐活動,讓幼兒準備自己了解的愛國故事并分享給大家。通過相互分享,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愛國故事,激發幼兒的愛國熱情;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參觀烈士陵園,讓幼兒了解烈士們的英雄事跡;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一起排練經典愛國情景劇,通過角色扮演,讓幼兒感受戰爭年代的無奈以及和平的來之不易,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一系列的愛國實踐活動,能在幼兒的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再通過定期的愛國教育宣傳活動,這顆種子將逐漸成長。
幼兒是我國發展的未來,品格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礎。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在日常實踐活動中滲透品格教育,讓幼兒各方面的品格都能得到正面影響,并通過積極引導,幫助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特點與人生態度,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常州市鐘樓區翰林河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