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秋
集團化幼兒園是學前教育領域的辦學模式之一,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新思路。近幾年,集團化辦學模式在學前教育領域逐漸被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著手組建教育集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水平及素養是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若集團化幼兒園想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吸引更多的幼兒入園學習,就必須加強對園內教師的管理。但是,目前集團化民辦幼兒園在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存在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規章制度不合理以及培訓不到位等問題,幼兒園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促進集團化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就集團化幼兒園教師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現存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一)規章制度的問題
受國情影響,我國幼兒教師大多數為女性,且大多數幼兒教師的年齡都較小,對于自我實現的需求較大。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的管理規章制度較為健全,且具有較為嚴格的獎懲性管理體系,具有系統化、標準化以及機械化等特點,管理措施較為死板,在無形之中給幼兒教師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就評定制度而言,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點:一是評價標準過于表面。一般情況下,幼兒園多利用現有的文本制度評價教師,其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學能力、日常出勤、教師師德以及工作成績等,但該考核形式需要經過長期觀察才能發現問題;二是評價主體單一化。評價主體指的是幼兒園的管理人員,而教師則是評價客體。幼兒園管理人員在評價教師的工作時,多以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主,無形之中增大了教師的心理負擔。
(二)培訓機制問題
增強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幼兒教師在職培訓的目的。教師培訓是幼兒園教師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通過考核受訓教師,可以了解到受訓教師的專業能力。目前,幼兒園對受訓教師的考核過于量化,陷入了細化和泛化的誤區,加之幼兒園對新教師所展開的培訓并未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導致新教師在培訓后仍然是一頭霧水,不利于新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此外,我國幼兒園現有的教師培訓模式較為單一,培訓內容太過籠統,不適用于不同層次的教師,導致培訓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
(三)管理理念的問題
合理的教師管理理念是順利開展幼兒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但是,目前我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于集團化幼兒園教師的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是缺乏正確指導。集團化幼兒園屬于從屬性單位,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僅僅是從設備、資金以及人力等方面對該單位提供支持,并未開展專業化的管理。第二是存在多方管理的問題。集團化幼兒園的直系管理部門較多,除了為主的教育局,還包括托幼辦、兒保所以及進修學校等,而且每個管理部門的管理理念都不同,在管理過程中對集團化幼兒園的管理沒有統一的理念。第三是基層權力被抽空。《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均明確指出了幼兒園內的一切工作均由園長全權負責。但在日常工作中,幼兒園園長的工作多由上級主管部門指導。
(一)開展人力資源調研
相關部門要以科學的態度對集團內教師的人力資源狀況、教師職稱、學歷層次、年齡層次和人員流動情況進行分析,并對骨干教師成長意愿進行調研,明確教師的發展方向,為后續發展規劃提供較為詳細的參考依據。
(二)規范聘用流程和聘用形式
在招聘新教師時,幼兒園需制訂科學、規范的招聘方案,同時要保證招聘的公平、公開及公正性。招聘后,雙方還需要簽署正式的勞動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另外,集團化幼兒園可通過長期聘任和短期聘任相結合的方式,對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簽訂不同期限的合同。
(一)建立多元化教師評價體系
通常情況下,教師的考核主要分為教學技能考核和職業理論考核兩種,而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考核者還需要對教師進行縱向個人自我評價,使得教師能夠通過自我評價的方式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以便教師及時進行改正。
(二)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
在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時,考核者需營造出一個和諧、輕松的氛圍,并以教師為主體,讓教師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將被動測評轉變為主動評價,進一步提高考核評價的效果。
(三)建立二級教師評價體系
集團化辦學模式多采用二級管理模式。二級評價主要包括集團下設機構對教師的評價和集團對個人的評價,前者為二級評價,后者則為一級評價。以一級評價為例,該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師的績效考核、日常教學常規工作、家長滿意度等。通過該方面的評價,考核者可明確教師的工作能力。
(一)多措并舉調動教師積極性
在集團化辦學的模式下,幼兒園若想保障教師的利益,可通過改善學校管理環境、塑造良好的集團文化、滿足教師精神和物質需求等方式,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二)制訂兩級薪酬分配方案
為進一步激勵教師,集團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根據不同幼兒園的特點制訂針對性的薪酬分配方案,并通過定期考核的方式,根據考核結果確定教師的薪酬水平。兩級薪酬分配的方式,讓集團和幼兒園都有了分配薪酬的自主權,便于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化考核和薪酬分配。
(一)制訂多樣化、特色化的培訓方案
集團在培訓幼兒教師時,應該采取多樣化、特色化的培訓模式,以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在對幼兒教師進行職后培訓時,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進行:一是聽課反饋模式,由相關的管理人員組織旁聽受訓教師的自主教學過程,并在旁聽結束后對受訓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隨后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受訓教師,讓受訓教師了解自身的不足;二是園本培訓模式,根據幼兒園和幼兒教學的需求,分析兩者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對受訓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讓受訓教師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以此來鍛煉受訓教師的思維能力,培養受訓教師的創造性,促使受訓教師能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三是微格教學模式,該培訓方法主要通過攝像機、手機等攝影設備,記錄受訓教師的培訓內容,隨后將視頻交由教育專家及受訓教師一同觀看,在觀看的同時分析培訓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二)“以點帶面”,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通過建立集團化人力資源庫的方式,利用這些資源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多方面的考核評價,以此來找出團隊中某些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教師,并將其作為人才儲備。同時,還需要根據該類教師的自身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重點培養。另外,還需通過建立教師梯隊的方式開展“名師工程”,讓梯隊成員在集團內部爭當“名師”,給其他年輕的優秀教師做表率,同時可讓這些優秀教師分享經驗。
(三)發揮集團人力資源優勢,開展二級培訓
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集團需充分利用二級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勢,對集團培訓資源進行整合,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集團化教師培訓學習平臺,通過挑選骨干教師的方式,對這些骨干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從而有效增強培訓效果。
綜上所述,集團化幼兒園為提高教學質量,應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并分析教師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通過轉變管理方法、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優化培訓方法以及樹立正確管理理念等方式管理教師,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質量,促使更多教師能在集團化幼兒園中迅速成長,實現教師與集團化幼兒園共同體優質發展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高新區西塘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