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玲

精神學科在近些年發展十分迅速,對于精神障礙的病因及其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完善的認知。
在臨床上,心境障礙又可以被稱為情感性精神障礙。這是一種歸屬于精神科的疾病,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心境障礙患者通常會表現出持續且較為明顯的心情高漲,或是與之相反的心情低落癥狀,并且在此種極端情緒的表達下,患者還會存在與情感狀態相對應的思維邏輯方式和行為動作。由于心境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所以當患者的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也會表現出與精神疾病患者相似的癥狀。在心境障礙的寬泛定義下,臨床根據心境障礙患者所表現出的不同癥狀類別將其進一步分為狂躁癥和抑郁癥。狂躁癥指的是情緒普遍較為激烈高亢的心境障礙患者,而抑郁癥患者的情緒則比較低落。從心境障礙的發病情況來看,一部分患者由于遭受了應激性的事件或與其特殊處境有關,可進一步分為急性發病或亞急性發病。
臨床護理人員主要從以下三種癥狀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礙問題,分別為情緒處于高漲狀態或易激怒狀態、思維非常奔放、精神運動性興奮。
每天都有好心情并不意味著患者的情緒高漲。高漲指的是有興高采烈和洋洋得意的姿態,情緒上非常鮮明生動,并且患者的情緒會與周圍的環境表現得更為協調統一,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其中部分心境障礙患者表現出的情緒為易怒、容易發火,會出現摔毀東西或辱罵他人等行為。極少數患者的個人情緒處于低落狀態,出現短暫的抑郁或焦慮感。
當患者處于思維非常活躍的狀態時,護理人員需要加強重視。若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跟不上其腦海中所思考的內容,即可認定患者的思維處于較為奔逸的狀態。經常口若懸河,高談闊論,或是由一個物體立刻聯想到另一物體,這些都是心境障礙患者比較常有的思維表現。當患者的思維較為活躍時,患者還常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對于自己的評價甚高,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甚至會產生一定的被害妄想。
由于患者的情緒和思維均處于非常亢奮的狀態,因此會導致其行動也較為活躍。但從總體來看,行為相當輕率,沖動和魯莽是心境障礙患者的典型特征。因此,當護理人員發現患者具有以上典型表現時,就應該提高對患者的重視,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展開細節判斷。如果發現患者存在傷害自身的風險或較為沖動的行為表現時,應立刻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如果護理人員發現患者還存在營養不良、失眠焦慮或妄想情緒等癥狀時,也要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一)針對心境障礙患者采取的飲食護理
表現出狂躁癥的心境障礙患者日常精力消耗過多,需要從日常飲食中獲得營養補充。為了保證患者機體的營養所需,護理人員首先應該積極了解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然后從患者的喜好出發,為其制訂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避免患者對于進食行為產生排斥情緒。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不愿自主進餐的行為。因此,護理人員可選擇與患者一同就餐,或是將患者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共同就餐。如果護理人員嘗試了各種方法后患者仍不愿就餐,可采取鼻飼流質或輸液的方式為患者機體輸入營養,以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
(二)針對心境障礙患者采取的睡眠護理
睡眠障礙是抑郁類心境障礙患者常見的癥狀。此類患者的睡眠質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當下的病情發展情況,如果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則意味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改善。護理人員可以從科學的角度為心境障礙患者制訂一份適合其個人的作息時間表,讓患者在白天多參加一些業余活動,每天盡量保持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的午休時間,指導患者在晚餐進食后不要立刻休息,盡量外出活動一會兒,幫助食物消化,從而改善夜間睡眠質量。若部分患者的睡眠障礙難以通過調節作息來改善,仍然存在非常嚴重的失眠問題,護理人員可與臨床醫師進行溝通,為患者提供一些安眠藥物,從而幫助患者入睡,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三)針對心境障礙患者采取的心理護理
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熱情地與患者進行溝通,特別是對于那些具有抑郁傾向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及相關設施,從而幫助患者了解醫院的內部環境,消除患者的顧慮,幫助患者樹立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護理人員要由心出發,關愛患者,耐心傾聽他們的內心訴求。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營造私密且溫馨的溝通環境,耐心地聽患者傾訴,讓患者及時抒發內心的不良情緒,從而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在患者傾訴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予回應,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并積極疏導患者的情緒。
(四)針對心境障礙患者采取的用藥護理
部分患者受心境障礙問題的影響,病情反復發作,在較長時間內都難以痊愈。此類患者的用藥時間也會隨著心境障礙問題的存在而延長,但部分患者在此期間會出現隨意更改用藥劑量或私自停藥的情況,不利于病情的恢復。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患者了解用藥的重要性,知道用藥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并起到鞏固療效的作用。在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時,護理人員要耐心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想要停藥的出發點,在勸說教育的同時努力幫助患者克服困難。
(五)針對心境障礙患者采取的安全護理
某些心境障礙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可能會出現過激行為,譬如自我傷害等。為了避免患者出現過于偏激的行為對自我或他人造成傷害,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精神狀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要嚴格按照醫院的規章制度進行,做到一絲不茍、安全護理。護理人員要每隔15分鐘進行巡房檢查,并仔細清點實際患者人數是否與記錄在冊的患者人數相匹配,如若發現人數有所減少,一定要第一時間向上匯報。
臨床護理人員在護理心境障礙患者時,需要樹立一定的護理目標,才能讓護理措施更加具有針對性。首先,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以積極的方式宣泄內心較為憤怒或極端抑郁的情緒,避免患者將不良情緒積壓在心中,影響病情的恢復。其次,護理人員要通過科學教育等方式,讓患者學會合理調節自身情緒,避免情緒過于高亢或低沉,幫助患者將自身情緒維持在穩定狀態。最后,護理人員要積極幫助患者改善日常飲食或夜間睡眠質量,提高患者的幸福感。
總而言之,心境障礙患者的病情較為特殊,具有一定的精神障礙表現。護理人員在護理心境障礙患者時,應針對患者所表現出的具體癥狀展開針對性護理,積極幫助患者調節不良情緒,保證患者的日常飲食,幫助患者提高睡眠質量,從而加速患者病情的恢復。
(作者單位:樂山市五通橋區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