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結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中國農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傳統農業經濟模式的局限性正逐漸凸顯,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需求。因此,需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創新力度,實現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保證農民增產增收,促進現代農業向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邁進。
1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的現實意義
1.1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的良性發展
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更好地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首先應抓住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強化農業經濟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證農民收益。在開展農業經濟創新管理過程中,通過構建完善的系統化管理體系,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規范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優化農業經濟結構。
1.2有利于調動農業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下,基層地區的農技人員工作量大,工作條件艱苦,限制了科技人員的發展,導致基層科研人員缺乏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創新過程中,通過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行為,構建完善的考核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業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開展科學研究,并將先進的科研成果轉變成生產力,促進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1]。
1.3有利于創新農業發展進程
農業經濟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農村社會秩序穩定、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環節。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各項管理機制要嚴格落實到位,并結合現階段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機制創新,從而更好地滿足新興農業發展方式的需求,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
2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問題
2.1管理體制不完善,模式滯后
國家層面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相對較為完善,對推動國家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在廣大基層地區,由于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高,管理能力比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現行農村經濟體系中缺少專業的工作隊伍對農村經濟進行有效的規劃,無法對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針對性管理。現有的管理人員工作水平普遍較差,專業能力較低,思想陳舊,難以滿足新時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2]。
2.2部分農民群眾思想認知落后
中國基層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思想認知比較落后,對新技術及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較差,例如不愿意向外承包土地,農村地區土地經營模式仍以小規模經營為主,無法形成規模化產業,整體經濟效益低下,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今后農業發展過程中,需轉變農民群眾的傳統意識,拋棄陳舊的思想觀念,這是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3農業發展水平低下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地質地貌存在較大差異,在一些地形較為復雜的邊遠地區,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很多農民群眾對現代化技術仍然保持觀望的心態,進一步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另外,復雜的氣候環境和地形進一步限制了農民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因此,需加大對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模式的研究,為不同地區制定不同的農業經濟發展方案,這樣才能夠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3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業經濟管理理念創新策略
3.1加快管理理念創新
在農業經濟管理創新過程中,理念創新是前提和基礎,管理理念創新是保障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環節。結合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方面應保證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從思想上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所存在的不足,提高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并結合地方農業發展實際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創新方案,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對創新方案作出修整。另一方面,還需強化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保證他們用創新的眼光去看待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打破傳統的思想束縛。還應加大宣傳教育,通過應用多元化的宣傳渠道提升農業經濟的宣傳效果,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了解到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的具體內容和效果[3]。利用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宣傳。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智能手機普及率顯著提升,可借助智能的交互軟件宣傳農業經濟技術。最后,經濟管理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持續性的特點,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在思想上統一認識,才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創新。
3.2完善管理體制
科學規范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實現農業經濟創新的重要支撐。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和相關工作部門要結合當前農業經濟創新管理理念,保障各項管理理念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在具體管理體制完善和創新過程中,需在結合現有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堅持以農業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有效改革,進一步創新農業經濟制度,構建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轉變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結構,明確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和方向,實現農產品深加工,改革農產品生產結構,延長農產品產業鏈,逐漸由初級加工向深加工方向轉變,以此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還需提升農民群眾的自主發展能力,增強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保證農業生產安全。
3.3提高管理人員工作能力
在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創新過程中,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將對創新過程產生重要影響。工作人員的基礎素養和執行能力將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管理相關工作的落實。為了促進農業經濟向著更快更好方向轉變,相關部門需注重對現有工作隊伍的專業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的政治素養、責任意識、專業技能,保證整個工作隊伍在短時間內革新傳統的專業知識。通過構建定期教育和專業培訓的方式,優化整個管理隊伍的工作成效。在此基礎上還需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增強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并在短時間內打造優秀的管理團隊,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梁鵬楨.基于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途徑[J].山西農經,2017(23):51.
[2]趙瑞女,王粉霞,班紅梅,等.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18(12):101.
[3]宋承蕾.當代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及其優勢[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8(3):30-31.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鄉鎮企業)發展指導中心孫大光,高雪蓮,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