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殿卿
人民海軍成立后若干年里,新中國開國領袖們對海軍部隊建設給予了極大支持和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檢閱、視察海軍過程中,先后為部隊題詞100多次,這些題詞或題字成為教育鼓舞廣大海軍官兵獻身海防事業,加強海軍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毛澤東第一次為海軍題詞,是在1949年8月新中國誕生前夕。
是時,開國大典在緊張地籌備,長江以南解放戰爭還在激烈地進行。8月28日下午,日理萬機的毛澤東從日程表上擠出兩個多小時,接見了參加人民海軍創建的原國民黨海軍部分將領。這些將領是由新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兼政委張愛萍帶隊來京的。其成員為原國民黨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員林遵、原國民黨海軍司令部第六署署長曾國晟、原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辦公廳主任金聲、原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辦公廳副主任徐時輔等。
接見是在中南海懷仁堂進行的。毛澤東對大家踴躍參與人民海軍創建表示真誠歡迎和鼓勵,向在座的將領們表達了共產黨人建設新中國強大海防的愿望和要求。林遵等滿心激動聆聽教誨,表明了愿意獻身新中國海軍事業的信心和決心。接見行將結束時,張愛萍向毛澤東提出:我們準備辦一個報紙,請主席題寫報名,為部隊題詞。毛澤東當即點頭答應了,但提出:“你們回去要幫我想想,看題什么內容好!”
張愛萍、林遵一行回到客宿的北京飯店后,對題詞內容進行了熱烈地討論。有人提出,經過長期戰亂,新中國面臨的困難很多,但再難也要把海軍建設起來,題詞要反映這種決心。有人強調,主席題詞應表明建設海軍的宗旨—保衛海防、防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大家七嘴八舌議了一晚上,作了種種設計,最后草擬成三條,其中兩條是反映海軍建設宗旨、目的的,即“建設海軍保衛海防、防御帝國主義可能的侵略”,另外一條是表示建設強大海軍決心的:“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翌日一早,張愛萍據實呈報毛澤東。毛澤東將這些建議調整、合并,為新誕生的人民海軍第一次題詞:“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

1949年8月28日,毛澤東與張愛萍、林遵、曾國晟、金聲、徐時輔等在中南海合影
張愛萍要求題的報頭,毛澤東寫了三張,均為“人民海軍”四個字,兩張橫排,一張豎排。毛澤東在自己較滿意的一張上方打了一個鉤,但對張愛萍交代:“用哪一張,你們自己挑。”
在南京籌備辦報的林彬、趙文菲、陸其明等,見到張愛萍帶回的毛澤東題寫的報頭,無比興奮。他們經過認真比較,最后從毛澤東做了記號的一張中選了三個字,從另一張上選了一個字,橫排在一起,作了《人民海軍》的報頭(海軍黨委機關報至今仍然沿用這一報頭)。毛澤東的題詞,連同朱德的題詞“虛心學習,努力工作,建設一支人民的海軍”,劉少奇的題詞“建設人民的海軍,鞏固國防”以及周恩來的題詞“為建設中國人民海軍而奮斗”,一并刊登在《人民海軍》報1950年1月1日的創刊號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幾十年里,毛澤東文必躬親,講話、文稿很少假手于人。據正式出版物中的資料反映,毛澤東一生為工、農、商、學、兵等各行各業題詞近200次,所有這些題詞的內容,他都是自擬的。為了題一個詞,他反復思考、字斟句酌,留下了若干膾炙人口的逸聞佳話。這次為海軍題詞由他人擬定題詞內容,是難得的一次。其中原因,筆者曾求教于幾位當年參加海軍創建的老前輩。他們的回答是:這可能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對起義不久滿懷熱情地參加海軍創建的原國民黨官兵的尊重,二是啟發他們思考。但實際情況究竟為何,我們不得而知。
1953年2月19日,春節剛過,毛澤東便乘坐華東海軍的長江艦(洛陽艦護航,合稱長江艦編隊)從漢口出發,開始了對長江中下游省市的視察。從毛澤東上艦那天起,艦上的官兵就有一個強烈的愿望:希望主席能與大家合影,請主席題詞,給這次難忘的航行留下永久的紀念。為此,艦黨支部以全體艦員的名義正式給毛澤東寫了報告。毛澤東欣然答應了大家的要求。
2月20日晚,長江艦編隊停靠在安徽省安慶港碼頭。毛澤東在住艙里召見了安慶地委和市委的領導,與他們談話直至深夜。晚11時,送走安慶地方幾位領導后,毛澤東與秘書、衛士談起艦上官兵們希望題詞的事。他說,從鴉片戰爭至今100多年了,中華民族受盡侵略、掠奪,災難深重呵!鴉片戰爭、甲午海戰、八國聯軍入侵,后來日本帝國主義入侵,都是從海上來的。現在太平洋不太平,今后帝國主義侵略我國,還會從海上來。我國海岸線這樣長,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是不行的!毛澤東說古論今,直到凌晨一時。秘書、衛士相繼離開艙室后,毛澤東仍沒有休息,他住艙的燈光一直亮到天明。
21日晨8時,毛澤東離開艙室,到甲板上與官兵合影。秘書走進毛澤東的住艙,見辦公桌上放著雄強剛健的大字行草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毛澤東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八開宣紙,一式兩張。另有一張,可能毛澤東覺得不太滿意,折了一下丟進了紙簍。按照毛澤東的囑示,秘書交長江艦、洛陽艦各一張。紙簍里的那張,秘書也收起來帶回了北京。據悉,這一張后來被周恩來總理的秘書要去收藏了。
長江艦編隊抵達南京后,2月24日下午,毛澤東在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參謀長張愛萍,軍委海軍副司令員王宏坤,華東海軍司令員陶勇等陪同下,視察了華東海軍旗艦南昌艦及黃河艦、廣州艦等艦艇。應官兵們的請求,毛澤東在南昌艦的海圖室里再次為海軍題了詞。此次題詞,除落款時間為“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外,與在長江艦的題詞一字不差,布局、字體也完全一樣。所以后來在報上只發表了先前題寫的一張,即21日在長江艦上的題詞。長期以來,廣泛印行、使用的也是這一張。
望著一張張散發著墨香的題詞,陪同視察的領導都激動不已。幾張題詞,一字不差,這是領袖對海軍官兵反復叮囑和希望,是對全軍、全國人民發出的戰斗號令!

毛澤東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萬里海疆,從營房、碼頭至軍艦艙室,只要有海軍部隊的地方,就一定會見到“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這個題詞。這一題詞深深鏤刻在廣大海軍官兵甚至全國人民的心上,鼓舞著大家萬眾一心,為建設強大海軍拼搏奮斗!
1954年7月22日,在中國海軍史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從這一天開始,中華民族有了自己的潛艇(時稱“潛水艇”)部隊。
潛艇是一種具有強大攻擊力且機動、隱蔽的作戰艦艇。自19世紀中葉西方海軍強國陸續裝備部隊后,其在海戰中屢建奇功,顯示出在海軍裝備大家族中無可替代的地位。至20世紀50年代前的近百年里,中國許多有識之士獻策執政當局,為建立中國的潛艇部隊作了種種努力。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先后五次派人赴歐美考察學習潛艇技術,但均無功而返。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海軍建設。毛澤東于1950年10月3日給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電報中,提出請蘇聯幫助中國建設潛艇部隊問題。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決定,中國海軍組成“潛艇學習大隊”,于1951年初抵駐旅順蘇聯海軍部隊學習潛艇技術。經過三年多的集中學習、訓練,中國海軍潛艇學習大隊270余名官兵熟練掌握了操艇、指揮等技術。1954年6月24日,海軍遵照中央軍委命令,將從蘇聯購置的兩艘“斯大林型”潛艇分別命名為“新中國11號”“新中國12號”,將計劃于當年年底前交付的另兩艘蘇聯潛艇命名為“國防21號”“國防22號”,并以此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水艇獨立大隊”;同時,將海軍青島基地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青島潛水艇基地”。至此,中國第一支潛艇部隊宣告誕生。
1954年7月23日,時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從上海趕到青島,視察新組建的潛艇大隊。他首先聽取了大隊長傅繼澤等人的匯報,而后參觀了“新中國11號”“新中國12號”潛艇,并與官兵們親切交談。回到潛艇大隊會議室,傅繼澤請他題詞,他略加思索,賦五言詩一首:
人口六萬萬,立國太平洋。
面對侵略者,必須有海防。
水上多艦艇,空中能飛航。
海底深千尺,潛水亦所長。
件件皆掌握,樣樣是內行。
嚴整陸海空,捍衛我邊疆。
和平可確保,建設日輝煌。
戰販如伸手,必定遭滅亡。
大哉新中國,指日富且強。
落款署名后,取題曰《潛艇上留題》。
1955年5月,蘇聯海軍從旅順撤防,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旅順基地組建。為了檢閱考核其防衛能力,當年11月,軍委訓練總監部在遼東半島組織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抗登陸實兵軍事演習。
這是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大演習。參加演習的陸海空三軍總兵力達6萬多人,800余名高中級指揮員隨部隊作業見習。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徐特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龍云及黨中央、國務院各方面負責人親臨現場觀摩演習,檢閱部隊。
11月6日演習開始前,劉少奇、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在海軍司令員蕭勁光陪同下登上“鞍山”號驅逐艦,檢閱了參加演習的艦艇部隊,觀看了海軍航空兵和艦艇部隊的表演。離艦前,艦上領導代表官兵請首長們題詞,劉少奇、鄧小平互相推讓,在劉少奇的堅持下,鄧小平揮筆寫道:“同志們,共同努力,為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奮斗!”寫罷,簽了名。隨后,劉少奇也在上面簽了名。
11月16日演習勝利結束。為了了解新組建的潛艇部隊的情況,劉少奇、鄧小平在海軍參謀長周希漢陪同下前往潛艇駐泊的東港碼頭,視察了連夜從青島趕來的402潛艇。他們進入潛艇艙室聽取了艇長、政委的情況介紹,深入艙室視察了各個戰位。回到中央艙,艇政委張鼎銘已準備好題詞簿和筆墨,請劉少奇、鄧小平題詞紀念。題什么呢?劉少奇思索了一下對鄧小平說:“我們的題詞要與主席的題詞一致起來。”一邊說著,揮筆寫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18個大字。劉少奇落款后隨手將筆遞給鄧小平,請他題寫。鄧小平說,委員長已全權代表了,不用再題了。說著,便在劉少奇的簽名后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1955年11月,總參謀部在遼東半島組織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演習。圖為劉少奇(前排左一)、鄧小平(三排左三)、賀龍(四排中)、葉劍英(前排左二)等領導人在“鞍山”號驅逐艦觀看演習
1958年,海軍海岸炮兵某部戰士安業民在福建前線炮擊金門戰斗中,為了保護火炮和戰友的安全,在嚴重燒傷后仍堅持戰斗,直至生命的最后。翌年4月28日,《人民海軍》報以整版的篇幅報道了安業民的英雄事跡。繼而《解放軍報》及遼寧、福建、上海等省市的報刊、電臺先后報道。隨著報刊、電臺等各種媒體宣傳的擴大、深入,安業民的事跡在軍內外、全國各界引起強烈反響。黨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專門從海軍調閱了安業民生前的日記和事跡材料,國家多位領導人先后為安業民題詞、寫詩。
1959年6月中旬,海軍機關首先收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的題詞:“安業民烈士,永垂不朽!你是標準的方向瞄準手。萬代的青年都要向你學習,瞄準著黨所指引的方向,走上各項戰線的最前頭!”與此同時,郭沫若還以《贊安業民烈士》為題寫下八節48行詩句,歌頌安業民的英雄精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林伯渠也為安業民題詞:“紀念安業民同志—春華永茂,浩氣長存”。

海軍戰斗英雄安業民
在這期間,安業民故鄉遼寧省沈陽市決定舉辦安業民事跡展覽。獲此消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彭德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等,先后為展覽題了詞。
謝覺哉的題詞是一首七言詩,共四節16句:
一
人民戰士安業民? ? ?心胸如火氣如虹
海岸與我同生命? ? ?危難當前獻我身
二
人民戰士安業民? ? 重傷越打越起勁
眼尖手快炮彈準? ? 戰斗堅持四十分
三
人民戰士安業民? ? 學文學武下苦功
人生活著為何事? ? 為的有用于人民
四
人民戰士安業民? ? 年紀剛周二十春
忠于人民忠于黨? ? 模范團員永傳名
彭德懷題詞:“安業民烈士對共產主義真誠信仰,對祖國人民無限熱愛,是共青團的好團員,是解放軍的好戰士,是全國青年的好榜樣。烈士精神,萬古長存!”
朱德題詞:“共產主義戰士安業民永垂不朽!”
同時,海軍司令員蕭勁光、海軍政治委員蘇振華等,也分別題了詞。
籌辦展覽過程中,工作人員對展覽題目進行了多次討論。最早發稿的《人民海軍》報標題是《光榮的戰士—安業民》,后來有的報刊標題為《海邊青松》,海軍政治部的文件及多數媒體統稱“安業民烈士”。展覽如何命名?收到朱德的題詞“共產主義戰士安業民永垂不朽”后大家茅塞頓開,籌辦展覽的負責人當即拍板,將展覽定名《共產主義戰士—安業民烈士事跡展覽》。此后,軍內外關于安業民事跡宣傳的行文,大都沿用了“共產主義戰士安業民”的提法。
安業民是海軍乃至全軍先進個人中,國家領導人題詞最多、影響最大的典型之一。20世紀60年代后,記述安業民事跡的通訊《海邊青松》被編入部分省市的中小學課本,成為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教材。在海軍部隊,安業民作為海軍戰士的形象代表,成為一代代官兵們學習的榜樣、崇尚的偶像。
1974年“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毛澤東身體不好,支撐著國家危局的周恩來剛做了手術,剛恢復工作的鄧小平立足未穩,而“四人幫”集團卻異常活躍。新年伊始,江青就以個人名義給海軍、空軍等軍隊大單位領導寫信、送材料,與王洪文、張春橋串通,召開所謂“批林批孔匯報會”,對主持軍委工作的副主席葉劍英進行突然襲擊,叫嚷要“放火燒荒”“整一整軍隊”,煽動打倒一批軍隊老干部。作為人民軍隊主要締造者、領導者,朱德了解軍隊,堅信“軍隊大多數是好的”,但他也痛心地看到,個別單位領導迫于形勢跟著江青他們跑。他為軍隊擔憂、為國家的前途擔憂。
8月初,88歲高齡的朱德抵達北戴河,住進了海濱中直機關干部療養所。此前,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已在北戴河休假。獲悉朱德到來,蕭勁光立即前去看望。他們雖然都在北京,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也難得相見。對時局的看法,他們是相通的。幾句簡單的問候過后,話題便轉到海軍建設上。
應蕭勁光之邀,8月19日上午,朱德在蕭勁光和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陪同下,乘坐北海艦隊223驅逐艦在北戴河海區檢閱了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常規潛艇、核動力潛艇和新型獵潛艇,觀看了操練表演。在三個多小時的檢閱過程中,朱德聽蕭勁光、劉道生及參演部隊領導介紹了海軍的裝備發展、部隊建設情況,并不時詢問、插話。
朱德最關心的是干部問題,他接連問了幾個老同志的狀況,語重心長地說:“軍隊的老干部都是寶貝呀!”因為深知之前李作鵬一伙在部隊大搞層層站隊,部隊受干擾破壞很重,朱德遂詢問起部隊的工作:訓練情況如何?“批林批孔”怎么搞的?基層團結好不好?蕭勁光回答:通過批判林彪集團的罪行,清算他們分線劃派的流毒,好多了。朱德欣慰地點點頭,一字一句地說:“團結最重要,要加強團結!在艦上有一個人不團結,事情就不好辦,團結起來,力量增長將會很快。”講到這里,朱德用力攥緊拳頭強調:“海軍要團結,陸、海、空三軍要團結,軍民要團結。軍隊要聽黨的指揮。‘批林批孔就是要清除林彪那伙人對部隊的破壞和影響,把搞亂的東西再恢復起來。只要我們大家都團結起來,學習毛主席的建軍思想,堅持毛主席的建軍路線,搞好團結,就有希望!軍隊現代化建設就能搞好,社會主義建設就能搞好。”
視察直至中午12時結束,朱德為海軍題詞:“增強革命團結,加速人民海軍建設”。回京后,蕭、劉立即向黨委成員傳達了朱德的指示和題詞,并以海軍黨委名義發出通知,部署部隊傳達學習。
這次視察后,朱德再沒有視察過任何部隊,更沒有為部隊再題過詞。此次對海軍223艦等四艘艦艇的視察、題詞,成了朱德軍事生涯的最后一頁。
蕭勁光晚年的回憶錄中,談起這次視察時說,朱總司令當時是了解海軍的。由于林彪集團、“四人幫”的干擾破壞,海軍部隊特別是海軍黨委不夠團結。朱老總視察時講話、題詞,語重心長,很及時、很有針對性。
1979年,中共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在領導全黨實現工作重點轉移的同時,把相當大的注意力放在海軍。4月3日,他專門聽取了海軍第一政委葉飛和第二政委杜義德的工作匯報。7月底,他先視察了駐青島的海軍艦艇部隊和飛行部隊,接著出席海軍黨委常委擴大會議,并就海軍軍事戰略和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補課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8月2日,他又來到煙臺基地,在葉飛、杜義德和山東省委、濟南軍區領導同志陪同下,乘坐105導彈驅逐艦進行了長達六個小時的出海視察。海面下著蒙蒙細雨,軍艦破浪前進,鄧小平在105艦的1號艙室里,為海軍揮筆題寫了,“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斗能力的海軍!”

鄧小平在105艦上題詞:“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斗能力的海軍!”
關于這一題詞的意旨,葉飛在海軍機關團以上干部會上作了具體闡釋。他說:“鄧副主席準備題詞時,我很注意看。紙拿來,筆好了,鄧副主席沒有馬上動筆。他抽煙,一直在冷靜地考慮,差不多考慮了半個鐘頭,考慮成熟了,他才下筆。請大家注意,他不寫‘建設,而是‘建立。海軍我們有了嘛,不是現在才建設,已經建設30年了嘛。這個意思就是說,要在現有這個基礎上前進一步,建立強大的而且具有現代戰斗能力的海軍。”鄧小平的題詞為結束海軍“文革”時期的動亂狀態揭開了新的一頁。
(責任編輯 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