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思瑋 代金剛
缺鐵性貧血好發于女性和兒童,一般表現為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心率增快。中醫認為,“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陰虛血熱或脾腎兩虛等原因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常,胃不能腐熟,脾不能運化、吸收,導致水谷精微不足,化血無源,導致貧血。
有一驗方可供參考:土大黃30克、丹參15克、雞內金10克,加水600毫升,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續煎30分鐘。每日1劑,煎服2次,連服15劑為一個療程。土大黃味苦、辛,性涼;入肺、大腸經,有祛瘀消腫的功效。丹參味苦,微寒,歸心包、肝經,可活血、祛瘀、生新。雞內金微甘,性寒,歸脾、胃、小腸、膀胱經,有強健脾胃的作用。驗方中三藥配伍可強健脾胃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對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恢復期均有較好療效。
注意服藥期間禁食辛辣;平時多補充鐵元素,動物肝臟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增強自身體質,如八段錦中的“調理脾胃須單舉”,通過上下牽拉按摩腹部,刺激脾胃恢復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