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冬李,孫 競,仇宗來,潘嘯鐘,林橋水,余里浩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1201)
隨著汽車上傳輸的數據量越來越大,意味著時鐘頻率也將越來越高。汽車上連接模塊的導線長度一般在1~10m之間,隨著信號頻率增大,信號的波長也越來越短,信號的波長與導線長度比較接近,這時候信號的波動性將在長度上得到體現。

式中:V0——電壓幅值;k——傳播系數,2π/λ;z——傳播方向的距離;ω——角速度;t——時間。
公式(1)代表低頻電壓變化關系,比如傳輸頻率為10kHz,傳輸的導線為10m,信號的波長為30000m,kz=0.0021<<1,可忽略,所以電壓變化與時間相關[1]。
公式(2)代表高頻電壓變化關系,比如傳輸頻率變為100MHz,傳輸的導線為10m,信號的波長為3m,kz=20.9,這時候導線位置也會影響電壓的變化,所以電壓變化不僅與時間相關,還與位置相關,這個稱為長線效應,即需要考慮由位置變化帶來的電壓電流的波動性。
由公式(1)向公式(2)的轉換,盡管只增加了kz這一個變量,但是讓高頻導線發生了質變,低頻導線主要考慮連接的可靠性,而高頻導線不僅需要滿足連接的可靠性,而且還需要考慮信號的品質。如果不考慮這些性能,可能會導致各種模塊信號異常,比如黑屏、藍屏以及閃屏等問題。
目前汽車上使用的同軸線越來越多,比如AMFM、GPS/Cell、V2X、數字攝像頭等功能。實際應用的同軸線在車上布置的長度在增加,為了便于安裝,經常需要增加inline連接器的數量,這些變更都會影響同軸線的S參數。在工程實際應用中,對于S參數的插入損耗進行線性累加相對精準,而回波損耗卻沒有一個很好的計算模型,所以需要研究下算法模型。
高頻信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由磁場和電場組成,電場(等效為電壓)和磁場(等效為電流)的比值就是特性阻抗。
比如電磁波在空氣中傳輸也會有特性阻抗,一般稱為波阻抗,等于120π。

式中:μ——磁導率;ε——真空介電常數;c——光速。
我們都知道,當電磁波遇到不同介電常數的物質時(比如水),會發生反射和折射。從公式(5)可以看出介電常數其實影響了電磁波傳輸的特性阻抗,所以電磁發生反射和折射不是因為介電常數變了,而是特性阻抗變了。沒有反射的前提條件就是保持特性阻抗不變[1]。
電磁波在同軸線中傳輸時(一般是TEM波,電磁波的電場和磁場都在垂直于傳播方向的平面上的一種電磁波),它會像空氣中的電磁波一樣也有特性阻抗,公式如下(無耗同軸線,假設電磁能不會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它們的差別是電感對應于磁導率,電容對應于介電常數[1]。

式中:L——單位電感;C——單位電容;c——光速;εr——相對介電常數。
對電感和電容進一步細化,得到如下無耗同軸線的特性阻抗公式[1]:

式中:εr——相對介電常數;D——同軸線屏蔽層的直徑;d——中心導體的直徑。
為了確保傳輸的電磁波不發生反射,需要保證同軸線特性阻抗處處相等。根據公式(9)發現,特性阻抗與同軸線的絕緣體的介電常數有關,還和中心導體和屏蔽層的直徑之比強相關。在實際產品中,連接器是很難做到特性阻抗匹配,原因有兩個:①連接器內部存在空氣,介電常數存在波動;②由于使用端子壓接工藝,連接器內部D/d無法等于恒值。Fakra連接器剖面圖如圖1所示。

圖1 Fakra連接器剖面圖
通過網絡分析實測1.2m長同軸線總成,特性阻抗的突跳值都在連接器的位置。如圖2所示。X軸代表信號往前傳輸的時間,單位ns;Y軸代表特性阻抗值。

圖2 特性阻抗測量(特性阻抗值一般要求為50Ω或75Ω)
電磁波的反射存在如下危害:①減少傳輸功率(或電壓);②在電壓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形成震蕩。所以需要評估特性阻抗對同軸線電氣性能的影響。
特性阻抗無法量化分析同軸線總成的電氣性能。如果要量化分析同軸線總成的電氣參數,需要使用S參數來進行評估。
電磁波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入射波a,一種是反射波b。同軸線總成有輸入和輸出兩種狀態,屬于二端口網絡:端口1和端口2。那么同軸線的S參數如圖3所示[1]。

圖3 同軸線S參數框圖

S12代表1端口在匹配的情況下(a1=0)的插入損耗:S12=10lg(b1和a2代表功率)或者S12=20lg(b1和a2代表電壓幅值)。
S11代表2端口在匹配的情況下(a2=0)的回波損耗:S11=10lg(b1和a1代表功率)或者S11=20lg(b1和a1代表電壓幅值)。
對多根同軸線總成進行S參數級聯計算時,插入損耗一般可通過線性累加的方式進行計算:S12=S12+_S12。注:S參數的單位是dB(如果是比值,那就是S12=S12×_S12)。
這種算法和實際測試結果誤差很小。如果你用同樣的方法對回波損耗進行計算時,就會發現誤差很大,原因為:反射波沿原路徑傳播時也會受到插入損耗的影響而變小,到下一個阻抗不匹配點還會發生第2次反射,反射波又變小了一點。回波損耗根本無法通過線性累加獲取。如圖4所示。

圖4 回波損耗在同軸線中衰減反射示例
對于模塊和模塊之間通信,收發器的芯片會對其所用同軸線總成的電氣性能有所要求。比如:芯片型號DS90UBX XXX&DS90UBXXXX會對Coax Cable提出相關的電氣性能要求,注意這里的速率單位都是Hz,而不是b/s。實際應用時需要模塊輸入芯片型號,以及具體應用的時鐘頻率是多少。表1為S參數性能要求。

表1 S參數性能要求
在項目早期選型的時候,需定義同軸線總成的inline連接器的數量,inline連接器會增加阻抗不匹配點,所以需要建立同軸線級聯S參數模型,從而確保滿足系統要求。
S參數級聯可通過信號流圖的方法進行計算[1](借助拓撲圖形求線性代數方程組解的一種方法。由S.J.梅森提出,又稱梅森圖)。同軸線的S參數可以轉換成圖5所示的拓撲關系圖,a1和a2代表輸出節點,b1和b2代表輸出節點。S11代表有a1節點流向b1節點,S21代表a1節點流向b2節點,S22代表a2節點流向b2節點,S12代表a2節點流向b1節點。

圖5 同軸線S參數拓撲
如果2根同軸線進行連接,那么它們的拓撲關系如圖6所示(為了表示2根同軸線的區別,另外一根同軸線的節點和S參數前都增加“_”)。b2節點和_a1節點重合,以b2來表示;a2節點和_b1節點重合,以a2來表示。

圖6 級聯同軸線S參數拓撲
圖7為信號流圖運算法則示意。

圖7 信號流圖運算法則示意
1)加法規則:n個同方向并聯支路的總傳輸,等于各個支路傳輸之和。
2)乘法規則:n個同方向串聯支路的總傳輸,等于各個支路傳輸之積。
3)混合節點可以通過移動支路的方法消去。
4)回環可根據反饋連接的規則化為等效支路。
根據信號流圖運算法則,可得到如下4個恒等式:


對這4個恒等式進行整理得到如下2個恒等式:

級聯后的S參數如下:

由于S21和S12是對稱的,S11和S22也是對稱的,所以只要分析清楚S11和S21,按同樣的原理可分析S22和S12(級聯后的S參數增加下劃線來區分)。

S11是在2端匹配的情況下的b1/a1比值。在級聯模式下,a1有兩條路徑可以走:路徑1即S11的方向,這可以解釋為何等式中有S11;路徑2即S21到_S11,再到S12的方向,這可以解釋為何等式第二式中的分子等于_S11×S21×S12。圖8為回波損耗傳遞路徑。

圖8 回波損耗傳遞路徑
那么為何還有分母這么奇怪的等式呢?真實情況是還存在一條潛在路徑3即_S11到S22。這是一個不斷反射循環的回路:_S11的一部分能量走到S22,在節點b2又有一部分回到_S11,接著又開始上面的循環。這樣周而復始,無限循環下去。針對這種循環,有如下類似數學公式進行歸納:=1+α+α2+α3……(當α遠遠小于1時)。
_S11×S22當滿足遠遠小于1,也有類似的公式,所以分母(1-_S11×S22)2-_S11×S22表示的就是反射波不斷反射循環的過程。

S21是在2端匹配的情況下的b2/a1比值。S21有路徑1和潛在路徑2。路徑1表達式為S21×_S21,潛在路徑2是電磁波不斷反射循環的過程,用來表示。當_S11×S22遠遠小于1時,S21≈S21×_S21(即20lgS21=20lgS21+20lg_S21),這也可以成為為何插入損耗通過線性累加其精度仍然挺準確的原因。圖9為插入損耗傳遞路徑。

圖9 插入損耗傳遞路徑
制作了0.5m,1m,1.5m,2m,3m,4m,5m以及6m同軸線,進行了如表2所示兩兩連接的驗證矩陣。

表2 同軸線級聯模型驗證矩陣
測試的頻率范圍:0~3GHz,理論計算值和網絡分析儀比較結果如圖10~圖13、表3和表4所示(0.5m和1m的實驗結果比較)。

圖10 S11計算值和理論值結果對比

圖11 S22計算值和理論值結果對比

圖12 S12計算值和理論值結果對比

圖13 S21計算值和理論值結果對比

表3 同軸線級聯模型插入損耗驗證結果

表4 同軸線級聯模型回波損耗驗證結果
理論計算和實際結果之間還是存在偏差,IL最大偏差值0.6dB,RL最大偏差1.75dB。在項目早期可通過此算法進行S參數的估算,后期再通過實物樣件在網絡分析儀中進行實測[2]。
同軸線的S參數的計算:級聯后的插入損耗,只要系統中回波損耗不是特別大(即_S11×S22遠遠小于1),那么簡單地對插入損耗進行線性累加,其準確度比較高。
但對于級聯后的回波損耗,如果直接進行線性累加,誤差會很大,這是由于回波損耗還受到插入損耗和二次反射的影響。所以在實際工程應用中一定需要注意回波損耗千萬不能線性疊加。有時候導線加長,還會減小回波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