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疾病,一年可以多次發(fā)病,主要由于致病原侵入人體呼吸道引發(fā)的炎癥反應,如鼻炎、喉炎以及咽炎等均屬于常見的上呼吸道型呼吸道感染疾病[1]。根據(jù)臨床調查研究顯示,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主要受到病毒感染所致,并在身體免疫能力降低后繼發(fā)細菌性感染。在季節(jié)交替或者冷熱溫差大時,患者身體免疫能力下降,感染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幾率更高。多數(shù)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都可以在7 d左右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持續(xù)加重,累及呼吸道系統(tǒng)的其他組織,引發(fā)肺炎、鼻竇炎等,甚至誘發(fā)心肌炎,導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臨床治療中,主要以抑制致病原為主,讓患者的各項癥狀盡快消失。蓮花清瘟膠囊屬于中成藥,在臨床治療中效果十分顯著,并無明顯不良反應,對于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治療效果明顯。此次研究,選擇天津市北辰中醫(yī)醫(yī)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60例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進行專項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北辰中醫(yī)醫(yī)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60例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進行專項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230例)與參照組(230例)。參照組中,男性130例,女性100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7.69±2.88)歲;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疾病情況,鼻炎120例,喉炎90例,咽炎20例。觀察組中,男性131例,女性99例;年齡60.5~76歲,平均年齡(67.48±2.91)歲;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疾病情況,鼻炎121例,喉炎90例,咽炎19例。2組基線資料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此次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藥物研究需求。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jīng)過臨床醫(yī)師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其各項指征與WHO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診斷要求相符;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對于此次蓮花清瘟膠囊藥物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藥物過敏史;合并心肌炎、肺炎等重癥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意識、行為障礙;中途退出連花清瘟膠囊研究患者;體溫>38.5 ℃者;嚴重腎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參照組230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接受抗病毒口服液治療,觀察組230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在抗病毒口服液基礎上接受蓮花清瘟膠囊藥物治療。抗病毒口服液(國藥準字Z20044129),每日3次,每次10 ml,飯前或飯后30 min服用;蓮花清瘟膠囊(國藥準字Z20040063)一次4粒,飯前或飯后30 min服用。蓮花清瘟膠囊與抗病毒口服液聯(lián)合服用時,要間隔20 min服用,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期間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得吸煙、飲酒。如需服用其他藥物,需要由研究人員確定不影響此次藥物研究。經(jīng)過研究人員檢查痊愈后即可以停止服用藥物,未愈患者服藥時間不超過7 d,7 d后改用其他藥物治療方案。
1.4 觀察指標癥狀康復情況:①鼻塞;②咳嗽;③肌痛。由此次蓮花清瘟膠囊藥效研究人員負責統(tǒng)計藥物治療3 d后患者藥物治療后各項癥狀患者例數(shù)。不良反應:①腹瀉;②皮疹;③惡心;④心率異常。由此次蓮花清瘟膠囊藥效研究人員負責統(tǒng)計藥物治療后患者不良反應情況。體溫情況:①1 h體溫;②2 h體溫。由此次蓮花清瘟膠囊藥效研究人員負責統(tǒng)計藥物治療患者服用藥物后1 h與2 h體溫情況,如果患者體溫2 h后仍超過38.5 ℃,則需要立即服用其他降溫藥物。痊愈時間:由此次蓮花清瘟膠囊藥效研究人員負責統(tǒng)計藥物治療患者痊愈時間,患者各項癥狀消失,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正常即可。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此次研究,以SPSS 16.0軟件處理蓮花清瘟膠囊研究數(shù)據(jù)。不良反應、癥狀康復情況均為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痊愈時間與體溫情況為計量資料,行t檢驗。此次蓮花清瘟膠囊藥物研究α=0.05,P<0.05表示觀察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參照組不良反應4例(1.74%),觀察組不良反應1例(0.43%),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2.2 體溫情況參照組患者1 h體溫(37.96±0.98)℃,2 h體溫(37.46±0.21)℃;觀察組患者1 h體溫(37.38±0.11)℃,2 h體溫(36.9±0.09)℃,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體溫情況比較 (例,
2.3 癥狀康復情況經(jīng)過3 d治療后,參照組鼻塞患者10例(4.35%),咳嗽患者11例(4.78%),肌痛患者9例(3.91%);觀察組鼻塞患者2例(0.87%),咳嗽患者3例(1.30%),肌痛患者1例(0.43%),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癥狀康復情況比較 (例,%)
2.4 痊愈時間參照痊愈時間為(5.12±0.67)d,觀察組痊愈時間為(4.13±0.98)d,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痊愈時間比較 (例,
冬春季節(jié)室外溫度低,患者容易因為室內外溫差變化、室內通風差等誘發(fā)因素,容易出現(xiàn)流感等癥狀。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是常見疾病,主要致病原為病毒,在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反復感染現(xiàn)象,癥狀持續(xù)時間比較長。中醫(yī)認為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屬于“傷風”“感冒”,主要是因為人體內外氣機不同,感染外部風邪所致,導致患者體內肺部功能失調,咽部等多個部位出現(xiàn)炎癥感染癥狀[2]。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臨床癥狀各有則重,主要表現(xiàn)為肌痛、鼻塞、咳嗽、發(fā)熱等癥狀。由于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發(fā)病幾率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因此中醫(yī)學認為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屬于“時行感冒”[3]。在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臨床治療中常用藥物有多種,但藥效與不良反應均存在著明顯不同。
連花清瘟膠囊是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臨床治療中的經(jīng)典藥物之一,臨床藥效十分顯著,眾多專家學者均已經(jīng)對此進行積極研究,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試驗,認為連花清瘟膠囊確有抵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并且能夠消炎、抗菌,讓患者在服藥后盡快退熱,調整患者身體功能[4]。連花清瘟膠囊主要由連翹、大黃、金銀花、板藍根、魚腥草、紅景天等藥物組成。連翹有消腫散結之效;金銀花有清熱解毒作用,適合感染癥狀疾病治療;魚腥草歸肺經(jīng),能夠清熱解毒,主治肺癰;紅景天主治氣虛血瘀、胸痹心痛,能夠顯著改善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倦怠、氣喘癥狀。諸藥合用,讓內邪外出,宣肺泄熱、清瘟解毒,效果十分明顯。抗病毒口服液主要有板藍根、魚腥草、薄荷腦等藥物,在藥理上與連花清瘟膠囊有所相似,藥效更傾向于涼血解毒、清熱祛濕[5]。因此將2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后,可以綜合藥理作用,實際應用效果更佳。
此次研究中,選擇北辰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460例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對連花清瘟膠囊藥物作用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在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后聯(lián)合應用連花清瘟膠囊,并沒有明顯不良反應,主要與其為中成藥物有關,患者在研究人員科學指導下服用藥物,并不會對患者造成用藥安全威脅。觀察組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患者在服用2種藥物后,體溫下降更快,癥狀康復情況更好,痊愈時間更短,說明了蓮花清瘟膠囊在流行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治療中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型)發(fā)病率高,人群在換季時節(jié)易感,可導致患者咳嗽、體溫上升、呼吸道疼痛等,在患者藥物治療期間采用蓮花清瘟膠囊治療方法,無明顯不良反應癥狀,能夠快速調節(jié)患者體溫,增強藥物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