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興
腦出血屬于一種心腦血管疾病,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且有低齡化趨勢。其臨床表現為血壓明顯升高、頭痛、嘔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嚴重者可見昏迷及大小便失禁等癥狀。臨床多采用血腫清除術、血腫鉆孔引流術等手術進行治療,其可快速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但術后患者繼發的炎癥反應、腦水腫等可損傷患者的神經功能,需藥物進行輔助治療[1]。吡拉西坦是一種促進思維記憶的藥物,其可修復腦損傷,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使用后會出現食欲下降、口干等癥狀[2]。近代中醫學者稱腦出血為血性中風,認為其主要病機為五臟虧虛、氣虛血瘀,血液溢出經脈而導致血瘀阻滯、損傷腦絡。通腑醒神湯為純中藥制劑,包含石決明、瓜蔞、黃芪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通腑排濁的作用,其對中風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通腑醒神湯對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炎性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南京紫金醫院腦出血患者60例,分別于2018年10月—2020年1月被收治,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不高于80歲且不低于40歲,平均(65.07±8.97)歲;出血量25~50 ml,平均(37.54±8.95)ml;出血部位:丘腦4例,腦室內3例,腦葉內6例,基底節9例,其他8例。試驗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不高于80歲且不低于42歲,平均(66.63±7.07)歲;出血量27~51 ml,平均(36.54±8.95)ml;出血部位:丘腦3例,腦室內3例,腦葉內7例,基底節10例,其他7例。2組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經南京紫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3]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第2版)[4]中關于血瘀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突然昏迷等癥型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入院前未做過相關外傷手術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標準:腎功能不全者;由顱內血管瘤、頭部外傷等所致腦出血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等。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564;規格:5 ml∶1 g)治療,4~8 g/次,將其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使用通腑醒神湯治療。其組方為:石決明、瓜蔞、黃芪各30 g,銀杏葉、石菖蒲各20 g,天竺黃、竹茹、地龍、郁金各15 g,大黃、芒硝各10 g,膽南星6 g,三七粉3 g,蘇合香0.3 g。加水煎服,150 ml/次,2次/d。當患者大便通暢后去大黃及芒硝。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4 d,7 d為一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①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量表[5]可評估2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其分值范圍為0~30分,分值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2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使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6]進行評估,0~100分為其分值范圍,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強;使用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7]分值范圍為0~42分,其可評估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分值越高表示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②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取治療前后2組患者靜脈血6 ml,離心時間為7 min,以3500 r/min的轉速分離并取得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進行測定,并對2組患者血清水平進行比較。③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中醫證候積分評定,包括偏身麻木、口舌歪斜、氣短乏力、大便干結4項內容,分值范圍為0~24分,按照癥狀輕重分為無、輕、中、重,分別計0、2、4、6分,分值越高表示該項證候越明顯。

2.1 2組患者MoCA、Barthel、NIHSS評分比較2組患者的MoCA、Barthel評分在治療后均升高,試驗組MoCA、Barthel評分較高,明顯優于對照組;而2組患者NIHSS評分在治療后均有所下降,且試驗組NIHSS評分較低,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MoCA、Barthel、NIHSS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2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在治療后均降低,且試驗組炎性因子水平較低,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例,
2.3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偏身麻木、口舌歪斜、氣短乏力、大便干結癥狀積分均降低,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較低,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例,
腦出血是指非創傷性腦內血管破裂,導致血液在腦實質內聚集的一類臨床綜合征。情緒波動、疲勞過度及煙酒過量均可誘發腦出血。腦出血后血液可在腦內形成凝血塊,進一步發展成為腦血腫,直接損傷患者的腦組織。吡拉西坦注射液是臨床上常用的腦代謝改善藥物,可與谷氨酸受體相結合,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進而保護患者的腦功能,但其會產生皮疹、頭暈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安全性不佳。
中醫認為:腦出血屬于“中風”“瘀血”等范疇,多由氣血虛弱、肝腎陰弱、風痰瘀阻等導致,“風、火、痰、虛、瘀”為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主要的治療原則為益氣活血、祛瘀通絡。通腑醒神湯中黃芪益氣補血;瓜蔞祛痰散熱;石決明、芒硝潤腸通便,清肝明目;石菖蒲醒神益智;銀杏葉活血止痛;郁金、竹茹涼血活血;地龍利尿息風;天竺黃除濕祛風;大黃逐瘀通經;膽南星鎮驚定癇;三七粉清熱解毒;蘇合香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可益氣補血、提神益智、祛瘀通絡[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及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而MoCA評分、Barthe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通腑醒神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與龍宇波[9]的研究結果相符。血清hs-CRP是炎癥標志物,可反映炎癥反應程度及損傷程度,其水平升高可加重病情;血清IL-6是促炎因子,可調節免疫反應及免疫應答,可促使炎癥細胞從血管向神經組織轉移,損傷神經細胞,阻止血液凝固,其水平升高會加重患者病情,影響預后;血清TNF-α可促進其他炎性因子分泌,其水平升高則表示病情加重[10]。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通腑醒神湯中的石菖蒲含細辛醚,其對促炎因子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有效緩解機體炎癥反應;天竺黃中富含多種氨基酸及多糖成分,其可營養腦組織細胞,緩解腦組織損傷,降低炎癥反應程度,有效發揮抗炎作用;大黃富含大黃鞣酸,可清除細胞去氧自由基及抗脂質過氧化作用,降低腦組織氧化應激反應,減少腦組織損傷,可有效緩解病情。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在治療后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通腑醒神湯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與高繼英等[11]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通腑醒神湯可修復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降低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抑制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值得進一步研究及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