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根據以下情境展開想象,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情境:下課鈴響了……那一刻,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近年來,各省市的語文中考試卷中,出現了新的作文命題方式,情境作文是其中一種。此類作文題既有限制性,又有開放性。“限制”,限定時間、地點、人物或事件等,考查學生審題能力;“開放”,激發聯想、想象,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一理解情境寫題意
寫情境作文,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情境的要求。“下課鈴響了”的情境,限定了敘事時間:下課后;限定了故事發生的空間起始地:學校或者課外輔導機構;“那一刻,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限定了“寫什么”的內容要求,即寫心緒的轉變,由不寧到寧。其次,理解情境時,打破固定思維,如“下課鈴”,既可以指“下課鈴”,也可以指“最后一節課后的放學鈴”。如此,敘事的起始地點可由學校轉為其他場所。
二發散思維寫新意
明確情境要求后,我們需要發散思維尋找、選擇素材。所記敘事件的時空限定在“下課后”“學校”這一場所。選材時,同學們的思維易局限在“學習考試”上:考試分數不理想,我心緒不寧,師友安慰,心緒轉寧。如果我們發散思維,從人與他人、人與環境關系的角度選材,就會發現豁然開朗。如遇到前來開家長會的父母,我心緒不寧;教室里的綠植生命衰頹,我心緒不寧。
三聯想想象寫創意
我們除了可以寫真實的生活經歷外,還可以想象創設情境。“下課鈴響了”文題中的“我”,既可以是身為中學生的“我”,也可以是任意的“我”。例如,2017年南京市中考語文作文題要求在“30年后,母校同學聚會”這一情境下,寫發言稿。想象創設情境時,寫作的“我”可以是任意身份、性格的“我”。貼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發揮聯想和想象,創設符合人物人生際遇的故事。因此,“下課鈴響了”文題中的“我”,除中學生之外,可以是老師、保安、食堂師傅、物業工作人員等。
下課鈴響了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八年級周雨桐
下課鈴響了,窗外迅速響起一個聲音———
“師傅!”哦,老天,怎么又是她———拜我為師學畫畫的姑娘。我轉頭望去:一雙古靈精怪的黑眼睛,一張桃花般的笑靨,果然是這丫頭。
但我是煩躁的。中考,擇校,競賽,一件件事都令我有極大的緊迫感。況且,這姑娘每節課下課都過來“打擾”我,簡直糟糕透頂!
我走出教室,她笑著迎上來,背后是校園花圃里那一片密匝匝、明艷艷的花海。“師傅,拿著!”她頑皮地沖我眨了眨眼睛,從口袋里摸出一個小信封,紫色封皮,好像是一朵鳶尾花!我的心緒平靜了不少。接過信封,我剛想拆開,卻被她打斷了:“回家再看!”
上課、自習、寫作業……一直忙碌到深夜,我才想起那姑娘送的信封。內里有兩張卡片,一張卡片上繪滿梔子、丁香、月季,或象牙白,或茶葉青,或鵝黃,映于淡淡燈輝之下,寧靜致遠。它們與學校里明艷且朝氣蓬勃的花兒漸漸重疊。
另一張卡片上寫著祝福,與前一張相得益彰,雖然只是“祝健康快樂”等平日里司空見慣的話,此時看來卻頗催人淚下。
她的如花笑靨,似花言語,與那些花組合起來,芳華無限。一切都在眼前,別樣的美麗,令我心動。
那一刻,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教師點評
課業繁重引不寧,本是平庸素材。小作者化平庸為不凡,以“花”為線索,組合場景,借“花”傳情。無關緊要處,幾筆帶過;顯情達意處,細細點染。語言凝練,才思敏捷。(程蕊)
下課鈴響了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八年級方柯煊
下課鈴響了,我剛跑完八百米,實在很累。
操場上人頭攢動,陽光橫沖直撞,人人興高采烈,活力十足。只有我,像是爐膛里瑟縮著的火星,顫抖著、喘息著。我拼命狂邁步子,跑了半節課———一丁點兒用處也沒有,成績從來不體面。
我不禁懷疑:這么努力,到底是為了證明什么?
我沮喪得很,想一個人走回教室去。
走到樹蔭下,我突然想起從前在這里常看見貓。于是,我蹲下身四處尋找,可半天過去也沒看見一只貓。真讓人失望呀!我撐著膝蓋費勁地緩緩起身。突然,一眼瞥見了一個生滿了鐵銹的消火栓。以前怎么從來沒注意到這家伙?我好奇地湊過去,消火栓上面的銹斑竟比雪花還要精致,比蛛網還要縱橫交錯。它的背面有一只暗黃色的空蝸牛殼,想必里面也曾有一個怕曬的小生命。
我一路蹲著朝教室挪去。路邊的一株小芽,此時看著是那么大而綠;矮灌木也變得高而茂盛;一只綠色的小蟲子緩緩爬來,與低垂的枝葉“長”到了一起……
有太多的驚喜!

我看到每一只鳥,展翅翱翔,搏擊生命的高度;每一尾魚,載浮載沉,探索生命的深度;每一叢蒲公英,撐起希望的小傘,寫下輕盈的詩句……每一個生命都在不倦地證明自己努力過、奔跑過,從未停歇過。
我感到自己體內正重新燃起奮斗之火。人的一生中永不停止的努力,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呀!
那一刻,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教師點評
本文情境“局促”,情思“闊大”。小作者通過景物描寫表達情感,生動、獨特的景物描寫暗合人物心理的轉變,同時飽含意蘊,上升到生命的奮發向上。(程蕊)
下課鈴響了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八年級韋星月
下課鈴響了,如石子兒落入池塘,微瀾之后,校園一片寂靜。
我降下車窗,任六月蒸騰的悶熱氣息撲面襲來,望向遠處夢中的歸所———我的中學。我在這里度過三年,三十年后憶起仍覺心潮澎湃。讀書,拼盡全力地奔跑,在這里;結識恩師摯友,然后各奔西東,在這里;望見更大的世界,走向大學、事業、婚姻……
今天,我的孩子在這里就學。
我來這里并非是要接他回家,只是一時恍惚,醒過神來,才發現自己已經呆坐半晌。那晚,飯桌上說起這兩日的安排,我與妻子允許他結束了考試自己回家。對于父母給予的任意形式的自由(我們并不這樣想),他總是忙不迭地愉快接受。
我無數次坐在這里獨自發呆,在夜色里。我的薪資與愁緒未成正比。推開車門,我想下去走走。三三兩兩的少年在校園里走動著,我快步走進樹蔭,迎面走來的那個端著水杯的老男人輕咳一聲,我投去冷漠一瞥。
四目相對時,我聽見自己說:“老師。”
與他并肩坐在長椅上,一時有些心虛地摩挲起指上的薄繭。我過去頑皮,闖出禍事被拎去辦公室聽他訓斥,哪里有這樣坐著的時候。
我看著他。三十年了,他的容貌沒有太老。
我記得那時候他很帥氣,在一群毛頭小子里猶如松樹一般挺拔。如今大腹便便,不喝汽水,喝茶。
他仍是我記憶中的他,那群人,這三十年,陪我一同老去。
“長大了,穩重了。”他和藹,恍惚中見他笑著。
我陡然聽到下課鈴響,教室里爆發出一陣歡呼;少年們鬧著、搡著沖向操場。我看到,天藍得透徹,云飄得悠悠,風溫柔地拂過,我仿佛還是少年。
那一刻,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教師點評
小題目,寫出大格局。小作者以中年的“我”為視角,書寫中年人的人生況味,思想深刻,立意深遠。小作者提煉出的“大腹便便,不喝汽水,喝茶”的細節準確,且貼合人物的身份,筆力遒勁。(程蕊)
片段一
下課鈴響了,手中的筆也正好停下,看著中指因握筆太過用力而留下的白痕,我長出一口氣。看著試卷上龍飛鳳舞而又不失秩序的答案,緊繃的神經舒緩了下來。看著一瞬間從寂靜到熱鬧的教室,莫名的愁緒涌起。我疲憊地撐著桌子從座位上站起。轉向好友,他正與別的同學交流答案,交談正歡,仿佛毫不在意有人正迫切地注視著他。空氣仿佛凝固了,巨大的壓力使我喘不過氣來。
我艱難地將步子挪向教室外。陽光照映在欄桿上折射出一圈圈神秘而又美麗的光暈。我感受著陽光的撫觸,感受著它宜人的溫度,無比柔和又充滿能量,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讓自己清醒。紅磚白瓦的教學樓,掩映在藍天白云下,煥發著美麗的色彩。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八年級陳政
片段二
下課鈴響了,“丁零零———”清脆有力,我們從午休中被叫醒。
身邊勾肩搭背的男生擁出教室,女生也攜手說笑,他們滿心期待著體育課的到來。而我,卻請假匆匆忙忙沖出校園。
幾分鐘后,我氣喘吁吁地爬上公交車。車子發動,陽光穿過車窗,直晃我的眼;熱風從窗縫擠進,拂亂我的碎發;昏沉的腦袋隨車時動時定。我無意中從沾滿灰塵的玻璃窗里看到自己,眼前的人齜著一口鋼牙,灰頭土臉。我轉過臉去,迫不及待要讓這人“改頭換面”、煥發精神。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八年級宋思潔
片段三
下課鈴響了,窗外搖曳的樹影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見原來淡紅色的合歡花已微微泛黃,我的心中有一絲絲不安。
抬起頭看向天空,不知何時,陽光斂去了光輝,一切蒙上晦暗的色彩。與此同時,秋風刮著,一片片葉子旋轉著飛落下來,在空中交織,發出了沉悶的聲音。微泛灰色的樹枝也搖晃著,似乎在跳著深沉的舞蹈。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八年級王灝林
素材一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魯迅《五猖會》
素材二
外面的黑暗漸漸習慣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動,他的眼不由得閉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還是已經站住了,心中只覺得一浪一浪的波動,似一片波動的黑海,黑暗與心接成一氣,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動,像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聽見了一些聲響,說不清。睜開了眼,他確是還往前走呢,忘了剛才是想起什么來,四外也并沒有什么動靜。心跳了一陣,漸漸又平靜下來。他囑咐自己不要再閉上眼,也不要再亂想,快點兒到城里是第一件要緊的事。
———老舍《駱駝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