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澤厚



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視察時指出,“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養,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強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水資源保護,持續抓好輸水沿線區和受水區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地方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加強地方優質品種保護,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統籌做好產業、科技、文化這篇大文章。”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林業部門,我們將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這一“國之大者”,肩扛使命,擔當作為,謀劃做好三篇文章,奮力推進南陽林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南陽生態保護,促進綠色發展,為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快造林綠化步伐
做好生態修復這篇文章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抓牢抓好造林綠化工作,立下愚公移山志,啃下滅荒“硬骨頭”。
一是主攻山區造林。以國儲林項目建設和南水北調水源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工程為重點,加速宜林荒山和困難地綠化,推進石漠化治理,加快以水源區為重點的生態修復治理。選用良種壯苗,注重珍貴樹種、鄉土樹種、喬灌搭配,營造混交林,努力提高造林質量。全面開展封山育林和森林撫育,合理選擇封育、撫育類型和方式,強化封禁、育林、管護等措施,加快恢復形成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實現山區森林化。“十四五”期間,全市完成山區造林96.9萬畝,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積30萬畝,水源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5%以上。
二是完善平原林網。結合高標準糧田建設,重點打造農田林網示范區,利用現有的田間路、溝渠,在路肩、邊溝、渠邊種植喬木林,構建完備的農田防護林體系,為糧食穩產高產構筑生態屏障。
三是提升城鄉綠化。圍繞國家森林城市和世界月季名城建設,因地制宜,見縫插綠,增植月季等花卉,扮靚城市,為南陽提升國家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水平增光添彩。按照生態宜居的要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人居環境整治,充分利用庭院、邊角、“四旁”等開展造林綠化,增強群眾綠色獲得感、幸福感。同時,因地制宜搞好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綠化的查漏補缺,完善提升廊道綠化水平,建設綠色通道、生態大道。
加強森林資源管理
做好生態保護這篇文章
保護森林資源,就是發展生產力。牢固樹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牢固樹立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守1820萬畝林地“綠線”,堅守200萬畝濕地水域“藍線”,確保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生態持續改善。
一是抓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學習省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南陽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林長制實施意見,探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網絡化”管理,明確各級林長對轄區內生態建設、資源管護、森林防火、古樹名木保護等具體責任,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長效機制,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目標責任,以“林長制”實現“林長治”。
二是嚴管理。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完善采伐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采伐管理;建立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平臺,及時更新林地“一張圖”數據庫,實現“一張圖”管理常態化、動態化;開展森林年度變化圖斑調查核實、案件查處上報,加強違建別墅清查等工作。
三是強保護。嚴格落實全國人大《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加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監督管理,規范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嚴格禁食一切野生動物行為;加強野豬非洲豬瘟檢測防控工作,確保不發生野生動物疫情。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保護和管理水平;做好社旗趙河、方城趙河等濕地公園建設工作。持續抓好森林災情防控,切實加強森林火災預防,科學處置早期森林火情,有效消除火災隱患;同時,抓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嚴防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和楊樹食葉害蟲等林木病蟲害傳播蔓延。
四是重打擊。建立健全林業執法隊伍,強化執法力量,繼續開展林業嚴打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有效震懾毀林犯罪行為。
大力發展經濟林及花卉苗木產業
做好生態富民這篇文章
以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為目標,突出南陽特色,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加強地方優質品種保護,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加快林業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林業產業。
一是創品牌。按照“綠色引領、生態高效”發展目標,引導林農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突出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響南陽月季、南召玉蘭、西峽獼猴桃、淅川軟籽石榴、內鄉薄殼核桃、方城有機大白桃、桐柏玉葉、唐河梔子等“八大產業品牌”。
二是強基地。發揮優勢,瞄準市場,在不占用耕地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名優經濟林果和特色花卉苗木產業,打造月季、玉蘭、獼猴桃、核桃、茶、梔子、軟籽石榴、黃金梨、桃、木本中藥材等“十大產業基地”,擴大面積,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十四五”期間,全市新發展特色經濟林16萬畝、總面積達到452萬畝;發展花卉苗木10萬畝、其中新發展月季5萬畝,總面積達到68萬畝。
三是延鏈條。發揮我市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依托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加快森林休閑、森林體驗、森林運動、森林康養等森林旅游產業發展,加強對林業龍頭企業、森林康養基地的服務和監管,在林業政策范圍內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生產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森林生態旅游業健康發展。
四是育龍頭。 推進木材加工、林果加工、林藥加工、林產化工等產業加工步伐,培育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加強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監督和管理,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積極培育申報國家級、省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加強指導,強化服務,有效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五是興產業。建立苗木花卉、特色經濟林、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加工等四大林業產業化集群,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創新驅動、品牌宣傳聯動等舉措,推動林產加工業轉型升級。同時,強力推進月季產業發展,建設“一庫三基地三中心”(全國最大的南陽月季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月季種苗生產、繁育基地、全國最有發展潛力的月季產品加工貿易基地、全國最有競爭力的月季綜合出口基地;國際月季研究測評中心、國內月季科技人才培養交流中心、國內月季市場價格形成中心),著力抓好基地建設、科研創新、龍頭培育、品牌打造、景觀應用等五項工作。持續增植月季,不斷提高城鄉綠化美化水平,讓月季花開城鄉、美遍南陽大地。通過努力建設,到2023年,全市月季種植規模達到20萬畝,引進名優月季品種1萬種,月季產業綜合收入突破50億元,促進月季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力有效助推鄉村振興,讓全市人民共享美麗月季帶來的美好生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