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古詩和國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詩畫同源向來是文學家與藝術家常常談論的話題。我們學過的很多唐詩,都充滿了畫的意境。比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等。明代有一位著名畫家陸治,他根據這些唐詩描繪的意境創作了一本山水圖冊,其中有山水,有人物,有禽鳥,獨具風骨,別有生趣。你想感受一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并領略這位畫家的人格魅力嗎?讓我們開啟一段詩意之旅,在品詩賞畫的過程中,發揮想象,思考探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
時代: 明代
年齡: 400 多歲
現居住地: 蘇州博物館
它的樣子: 圖冊內縱27.6 厘米,橫26.3 厘米,外縱32.5 厘米,橫62.8 厘米。這本圖冊是明代著名畫家陸治晚年所作。圖冊中共有10 幅畫,每幅以唐代詩人的一聯詩命題作畫,內容有的是山水,有的是人物,有的是禽鳥,按照春、夏、秋、冬的不同隨意置景。整本圖冊用筆蒼勁,用色明潤,體現了畫家獨特的藝術風格。

下面這兩幅畫就出自陸治的這本山水圖冊,認真觀察畫上的內容,你聯想到了哪些詩句呢?請你根據畫中的意境,試著給畫面配上合適的詩句。
想知道你寫出的詩句與畫家陸治畫上的詩句是否一致嗎?在蘇州博物館的“吳門書畫”展廳,大家可以一睹這件展品的真容。
在展廳里欣賞了詩意山水圖后,你覺得畫家的畫表現出詩的意境了嗎?說一說你的理解吧!

請你在展廳里找到《唐人詩意山水》圖冊中的其他8幅畫作,看看畫面分別描繪的是哪首唐詩。你能不能也像陸治一樣,給詩句描繪的景象配上一幅畫呢?試一試,并完成下面的小任務吧。
你知道嗎?為躲避戰亂,詩人杜甫曾經住在成都浣花溪畔,附近有位錦里先生,杜甫稱之為南鄰。讀一讀下面這首詩,想一想詩中描繪的場景出現在什么季節。
南鄰
[唐] 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有人說,這首詩里藏著兩幅圖,一幅是山莊訪隱圖,一幅是江村送別圖。請你邊讀詩句邊想象畫面,說一說你的看法,要有理有據地表達喲!
你最喜歡這首詩里的哪幾句呢?試著把你想象到的畫面畫下來,再把詩句題上去。
*古今連線*
古人認為詩能表達人的所思所想,詩中往往寄托著詩人的情感、意愿與志向。
仔細觀察畫家陸治所作的山水圖冊,誦讀畫上題的唐詩,這些詩句有沒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多查找一些陸治的生平資料,說一說你對這位畫家的認識。
下方這幅畫源自王維的詩《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綠樹重陰蓋四鄰,青苔日厚自無塵??祁^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詩句直白,刻畫了崔興宗高潔的隱士形象。
其實,上面的詩和畫何嘗不是畫家陸治的自我寫照呢?陸治晚年隱居,過著貧困的生活,可是當有人想高價買他的畫時,陸治卻拒絕了。他說:“吾為所知非為所貧也?!睂τ陉懼蔚淖龇?,你怎么看?和爸爸媽媽討論一下,寫一寫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