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林
摘 要:貿易開放的收入分配效應歷來備受學界廣泛關注。本文系統梳理和總結了貿易開放對收入分配影響的相關理論,在重點闡述新古典貿易理論范式下的H-O模型和S-S定理的基礎上,從技術進步、外包、企業與消費者異質性、勞動力市場監管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貿易開放影響收入分配的理論機制。此外,本文也提出未來研究可拓展的三個方面。
關鍵詞:貿易開放;收入分配;Heckscher-Ohlin模型;Stolper-Samuelson定理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12
貿易開放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是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為此提供了鮮活案例。然而,貿易開放的收益和成本并不會自動地在社會中平均分配,更確切地說,貿易開放會影響收入分配。本文試圖就貿易開放對收入分配影響的相關理論進行梳理和總結,以厘清現有研究脈絡,并為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中的開放發展與共享發展間的關系提供借鑒。
從現有成果的發展脈絡來看,貿易開放對收入分配影響的理論研究經歷了以新古典貿易理論范式下的Heckscher-Ohlin(H-O)模型與Stolper-Samuelson(S-S)定理為基礎,并在思路上逐步拓展、內容上不斷創新的過程。
1 H-O模型與S-S定理
由赫克歇爾和俄林(Heckscher-Ohlin)基于傳統貿易理論提出的H-O模型奠定了貿易開放影響收入分配研究的理論基礎。根據H-O模型,一國在貿易開放后應根據自身的要素稟賦來選擇出口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具體而言,各國應生產和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對豐富要素的產品,進口其相對稀缺或價格較為昂貴的要素密集型產品,進而在國際貿易中獲利。此后,斯托爾帕和薩繆爾森(Stolper-Samuelson,1941)基于H-O模型,將要素報酬和商品價格同時納入貿易開放影響收入分配的理論分析框架,提出更具重要意義的S-S定理。該定理認為,由于貿易開放會使一國相對豐富要素密集型產品的國外價格高于國內,因而,隨著本國出口商品規模擴大所引致的相應要素需求增加,會進一步推動該類要素的報酬上升;與此同時,該國也會通過進口的方式,以部分替代國內對稀缺要素密集型產品的生產,進而會致使該類要素需求的下降以及相應報酬的降低。據此定理,在考慮勞動力異質性的情況下,對發達國家來說,由于其高技能勞動力相對低技能勞動力更為充裕,生產的商品也以高技能密集型產品為主,因而,貿易開放會擴大該類國家高低技能勞動力之間的收入差距。相應地,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其比較優勢要素是低技能勞動力,且出口產品大多集中在低技能勞動密集型產品,因而貿易后該類型國家高低技能勞動力的收入差距會有所減小,收入分配矛盾理論上也將趨于緩和。
然而,由于新古典貿易理論所設定的完全競爭市場、規模報酬不變、不存在貿易成本等假設條件,嚴重偏離真實世界的運行情況,因而,基于H-O模型和S-S定理進行的較多實證研究并不能獲得與理論預測一致的結論。為克服上述局限性,后來發展的理論主要從技術進步、外包、企業與消費者異質性、勞動力市場監管等視角切入,就貿易開放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對傳統理論進行拓展和完善。
2 貿易開放對收入分配影響的傳導機制
2.1 技術進步與收入分配
事實上,貿易開放會通過技術創新、技術溢出、技術引進等方式促進一國技術進步,進而影響該國收入分配。
一方面,貿易開放后,本國出口企業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為在競爭中保持優勢,該國出口企業會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尤其是會增加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與此同時,出口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也會逐漸被行業內非出口企業以及關聯行業模仿和學習,進而推動整個國家更大范圍內的技術進步,并由此引致對高技能勞動力需求的全面增長,從而擴大了高低技能勞動力的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較多研究顯示:當一國低技能勞動力成本上升或稀缺時,企業通常會采用先進技術對其進行部分替代(Allen,2008;Acemoglu,2010等)。而貿易開放能夠降低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成本,且先進技術的使用通常和高技能勞動力相匹配,由此會導致該國對高技能勞動力需求增加和低技能勞動力需求縮減同時發生的現象,進而引起兩類勞動者間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2.2 外包與收入分配
傳統貿易理論將研究視角聚焦于最終產品貿易方面,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水平的不斷攀升,如今的國際貿易已經不再局限于最終品貿易,中間品貿易在貨物貿易中的地位越發重要。因而,近期有學者從中間品貿易角度出發,基于比較優勢的分析范式,探討了外包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芬斯切和漢森(Feenstra和Hanson,1996)提出的外包理論。該理論認為,外包本質上是為提升企業效率而進行的一次帕累托改進過程。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會驅使高技術水平國家根據比較優勢,將本國技術密度相對低的生產任務外包給低技術水平國家,從而減少本國企業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進而引致該類工人收入水平的下降。對低技術國家來說,與本國同行業相比,其所接受到的外包任務技術水平仍然相對較高,這會促使本國增加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并進一步提升其收入水平。由此可見,無論是對高技術水平還是對低技術水平國家而言,貿易開放均會通過外包惡化兩類國家高低技能勞動力間的收入分配狀況。
2.3 企業異質性與收入分配
從企業異質性角度出發,探討貿易開放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是對以往相關研究的有益拓展。梅利茲(Melitz,2003)最早將異質性企業的壟斷競爭行為納入國際貿易的理論分析框架,從而奠定了新新貿易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梅利茲(Melitz,2003)構建的異質性企業模型認為,國際貿易參與度不同的企業在生產率方面會存在差異。一般來說,國際貿易參與度高的企業,生產率和利潤也會相對較高,而工人工資通常和企業利潤正相關,因而,與國際貿易參與度低的企業相比,參與國際貿易程度高的企業工人工資會相對更高,二者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會隨之擴大。另外,貿易開放會引致高生產率出口企業對高技術勞動力的擴展性需求,特別是在高技術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了占有這一稀缺生產要素,高技術企業通常會提供豐厚的勞動報酬,這會進一步促進高技能勞動力收入的提高,進而加劇高低技能勞動力之間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