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邦
洛陽李樓的漫水橋不大。
1972年5月之前,這里沒有橋。夏秋時節,洛河水量大,李樓、偃師等地的人想到洛陽城辦事,要經李樓坐船渡河。經常是人、架子車、牲畜混乘一船。等船坐滿,船工就吆喝:“坐穩了,扶好了,走——了!”小船在水中晃晃悠悠,總是讓人覺得心口發緊。漲河時濁浪滔天,渡船便停擺了。冬初,進入枯水季節,鄉人以木材、黍桿和土,在河上搭起一座便橋交通兩岸。等來年春末,又要拆橋使船擺渡。
年復一年,鄉人習以為常。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鄉人便期盼著:“咱這里要是修座橋該有多好!”這一盼,十幾年就過去了。到了1971年6月,人們聽說了要在李樓渡口建橋的消息。喜訊一傳十,十傳百,大伙兒無不歡呼雀躍。
有人傳說,1971年7月底的一天早上,一個干部模樣人的帶了一群干部模樣的人,在李樓渡口看著飄搖在急流中的幾條小船指指畫畫。見幾個老鄉圍過去,領頭的人問:“這地方怎么不修座橋呢?”一個老實巴交的老鄉說:“哪個閑人才會想起來在這兒修橋哩!”圍觀的人們大笑。那人不解,認真追問起來。鄉親中不乏明眼人,聽出話里帶話,就談起了李樓人擺渡之艱辛。那人聽后,連連點頭。
鄉親們見來人態度認真,不像隨便說說的意思,便也道出了心中的不滿。那人聽罷,哈哈大笑,手一揮:“看樣子啊,我這個‘閑人要在這兒修座橋啦!”在場的所有人莫不開懷大笑。
后來得知,1971年上半年,洛陽市籌備召開中國共產黨洛陽市第四次代表大會,計劃將第一次全會“開在基層”,就安排在李樓公社召開。李樓公社得到消息便提前開始準備。6月21日,黨代會在上海劇院開幕,27日閉幕;28日,大會第一次全委會在位于李樓的洛陽鐵路公安拘留所進行;29日,全委會選出的市委領導班子成員和市直部門負責人會議在李樓公社會議室召開;30日,在李樓公社會議室召開市委班子成員同李樓公社機關干部和各生產大隊干部“告別會”。期間,參會人員晚上在市區住宿,白天在李樓開會并在公社食堂用餐。
在李樓召開會議這個環節上,除了全委會完成選舉市委班子、明確班子成員分工和向市直部門領導干部通報情況,市里還安排了市委班子“深入基層,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李樓這邊提出的最重要的“實際問題”,是在李樓洛河渡口處建一座橋,理由很充分:李樓是洛陽郊區人口最多的公社,每年給國家繳納數百萬斤的公糧和數百萬斤的“統購糧”、供應洛陽市區數千萬斤的蔬菜,還要從市區拉回無以數計的人糞尿和生活垃圾作肥料,大量的運輸主要人力拉車運送,過洛河靠船渡,耽誤時間、費時費力還多有險情發生。
期間,李樓公社領導還帶著參會人員實地考察了一番。當時,蔬菜隊每天都有成群的社員拉著蔬菜到李樓渡口排隊等船。還是交公糧時節,糧食隊的送糧車如長龍般在河邊排隊待渡。洛河上只有幾條船來往穿梭,顯得特別擁堵。
當時正值盛夏,天亮得早。29日早上,新當選的市委書記趙玉軒帶著市委新班子成員來到李樓渡口,車水馬龍待船渡的情景給這些領導干部這留下深刻印象——這就是前文提到的在當地流傳至今的那個傳說。
經過實地考察,市委決定特事特辦要在這里修一座橋。30日上午,市委一班人在李樓公社大會議室召開“告別會”,李樓公社機關全體干部、公社企業負責人和當地26個生產大隊的干部,濟濟一堂聽趙玉軒書記講話。本來,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但親耳聽到市委書記講要在李樓渡口修橋時,一個個依然是心情激蕩,多年的夢想就要成真了。
沒過多久,李樓渡口就開始忙碌起來。一些人架著儀器、拉著尺子測來量去了一番,入冬進入枯水期,又來人測量。進入12月中旬,李樓公社成立建橋指揮部,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市里派出技術人員十余名,李樓公社各村按要求派出精壯勞力二百來人到工地集結,按照分工編成四個連。12月16日工程開工,建橋工地紅旗招展,熱火朝天。沒參加建橋的鄉親們都把修橋當成了自家的大喜事,經常三五成群到工地觀看。學校也不斷組織學生到工地義務勞動和慰問演出。
當年李樓橋又稱“漫水橋”“戰備橋”,設計為洪水高峰水可以從橋面通過,該橋22孔,跨徑8米,橋面寬6米。由上級撥款和李樓公社26個生產大隊農民建勤而造,次年5月通車。
一座小橋,讓險渡變通途,改變了李樓的交通歷史。
這座小橋,從通車使用到2007年9月1日停止使用,經過了36年。期間,經歷多次洪峰考驗,一直安然無恙。最后十幾年,過往車輛與日俱增,這座小橋本來設計限載六噸,可時常有司機開著十幾噸、數十噸的載重卡車通過。一車上橋,全橋顫抖,讓人膽戰心驚。就這樣,這座小橋負重站立在洛河之上。人們感嘆之余,說,當時的市委書記趙玉軒原是駐洛陽某部的參謀長呢,人家打過的仗多了,當初設計漫水橋的時候,就是按照能過坦克車的標準設計的。對于這個傳說,當地人無不信服。
1990年代后的十幾年間,李樓鄉為安全起見,常年設卡堵截超載車輛,還設混凝土大碇進行阻擋。但總有人為一己之便乘隙冒險,大碇也常常被毀,毀了設,設了毀,反反復復。而這座小橋,卻堅強地屹立在洛河之上,承載著人來車往的重負,盡著自己作為一座橋的本分。
2007年9月,漫水橋東邊不遠一座新橋——李樓洛河大橋投入使用。隨著兩座橡膠壩的建成,這一帶洛水蓄積成湖。而漫水橋經過修繕改造,成為一個美麗的“斷橋景觀”。
雖然,在洛陽快速建設發展中,李樓漫水橋結束了它的光榮使命,但有關它的故事,人們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