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洪衛
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新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持,要積極發揮榜樣的作用,引導社會形成新的發展氛圍。社會各界對典型人物和模范作用的發揮也越來越重視,新聞負責人員也將先進人物的宣傳工作作為主要的創作內容。力求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營造一種捍衛英雄、學習英雄的先鋒模范作用,激發民眾的愛國情懷和濃烈的愛國精神。為此,各大廣播媒體應該慎重思考如何在新時代做好典型人物的報道工作,如何創造新的宣傳和發展道路。對于典型報道,廣播媒體必須要深入到新時代的生活中,從中接受最為真實的生活,并且要時刻貼近時代的發展目標和趨勢,要始終堅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為宗旨,不斷對創作思維和形式進行創新改革,要創作可信度較高的題材,真正為人們做好示范和引導。以下主要圍繞新時代廣播媒體進行典型人物報道的重要策略展開簡單的分析與探討。
在時代發展過程中,典型人物的出現是非常有效的道德標桿,也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模范標兵。新聞媒體人員必須要挖掘其精神,并且以報道為載體,傳播具有正能量的社會價值觀。黨中央明確提到精神力量的重要指導意義和無窮價值,也指出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在中華文化長遠的發展歷史中,不同時代有各自的民族精神特征。幾千年來在民族精神的熏陶和培養下,中華民族一直保持著他們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價值追求。這種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也給中華民族的綿延不絕帶來無數次希望,也成就了當今的中國社會。當今社會快速發展和科技快速更新的時代,支撐我國社會現代化進步的強大力量依舊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要思想作為工作展開的指導。現如今,我黨在治疆方略方面,時刻將新疆地區人們的穩定生活和長久安定作為戰略部署的核心,并以此為指導統籌安排相關管理工作。在黨中央的支持下,在新疆地區的戰略部署也在全面推進。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時刻感受到當地人們質樸的情懷,有一大批非常成功的感人故事在民間傳播。而近年來國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也是非常關注的。新疆廣播電視臺順應了黨中央的指導,針對一些典型人物事跡進行收集和策劃,一系列優秀的文化欄目源源不斷地出現。比如有:“黨旗映天山”“愛國情、奮斗者”“我奮斗、我幸福”“向道德模范學習”等等。這些欄目的創作都是依托于人民群眾的切實生活整理的,也充分展現出新疆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價值特點,為新疆地區的更好發展凝聚了人民的力量。
再者,在對典型人物事例進行報道之前,必須要不斷挖掘故事和人物背后存在的時代精神和特征,并且在策劃和整理的過程中,要適當加以時代精神的潤色,通過故事的傳播,弘揚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為此,新疆廣播電視臺會召開階段性的典型人物評選。其人物的題材主要是由當地各縣的基層新聞媒體工作者選擇,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和策劃形式多樣的欄目形式和選題。此外,記者們還會根據典型事例進行編寫和創作,使其更加符合文化工作的形式。比如,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身邊榜樣”欄目題材的選擇中,新聞媒體從事者主要是運用錄音報道的方式,對自治區內黨員和各兵團的生活進行講述,創作形成《邊境線上的“活界碑”》。在這個欄目中非常典型的就是魏德友和老伴劉京好維持半生的邊境生活,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協助邊防戰士保衛邊防,這也被形象地稱為邊境的“活界碑”。欄目播出之后,瞬間引起大家的關注和喜歡,也對國家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

除此之外,為了發揮典型人物的時代作用,使其在社會上形成非常積極的引導和凝聚作用,新疆電視臺推出了幾十個相關題材的欄目,并且對當地上千名典型人物進行價值觀宣傳,比如:《代代相傳守邊防》《牧民健康的守護者》《當代雷鋒莊仕華》《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者》等,其非常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影響了一批優秀的社會青年,積極投身于新疆的建設工作。正是因為這些典型人物的存在,為新疆的建設帶來非常光明的未來,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榮歷史。
作為典型人物的案例,其時代形象和內在人物風格并不是隨口說出來的,而是體現在每一天、每一秒的工作和生活過程中的,他們所傳遞的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年復一年。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他們必須要深入到基層的工作和生活中,切實關注和了解這些人物生活的日常,才能獲得最為真實的素材。這樣更加能夠體現時代的聲音,也更加讓人們感受到其時代魅力。比如,在新疆電視臺所報道的《潘玉蓮和她的2000個孩子》中,相關新聞從業者就走進喀什地區疏勒縣,親自對一名叫潘玉蓮的古稀老人走訪,并且從周圍鄰居中也得知了一些生活細節。這位老人在過去的25年內,充分利用放學以及假期的實踐,針對周邊的學生開展“愛心小課堂”,課堂的開展主要是以義務教授的形式進行,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相關輔導。在25年間,老人一共培養了近2000名學習成績優異、品行端正的學生,也在當地留下了一段非常動人的佳話。在報道的開始,記者將老人流利的教書聲作為現場引導,瞬間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也使得大家的心跟著報道一起走。
作為新時代的廣播媒體工作者,必須要堅持踐行“四力”的道德標準,無論是在日常工作,還是在報道細節處理的過程中,都要投入自己的真實想法。比如,在故事改編和創作過程中,需要適當運用一些典型修辭手法或者表達手段,更加讓故事有活力,有畫面感。在錄音通訊題材系列欄目《醫者仁心愛灑昆侖》中,故事主要講述了新疆生產兵團的第六師醫院大夫的相關事跡。隨著欄目的播出,醫生常洪波、程建梅夫婦在黨和組織的支持下,也自愿加入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醫療團隊,他們前往的是最為偏僻的第十四師一牧場醫院。這個地區大多數是少數民族聚居,醫療水平和資源提供也不是很充足。但是,這兩位醫生的到來卻終結了這家醫院8年沒有人就診的歷史,也陸陸續續吸引越來越多人來醫院就診。現如今,這家醫院就診人數已達6000人次,這也是常洪波夫婦和其他醫護人員近三年來努力的成果。而且,在報道過程中,還有很多細節性的治療報道,也更加感動到在場的觀眾。
為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目標,也為了廣播媒體更加彰顯時代特征,新疆電視臺從題材策劃到內容設計方面,把提升典型人物報道的效果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并且力求通過此來提升報道的社會影響力。為此,新聞從業者在進行典型人物走訪時,不僅需要將談話內容進行錄音,還需要適當保留相關圖片和視頻,為后期的創作提供非常重要的素材。比如,在創作《這一天,他接到一個北京的電話》時,就需要運用采訪積累的文字、圖片以及視頻和音頻來進行創作和設計,將當地的先鋒事跡創作成為一個小短片,來記錄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的事跡。視頻的創作更是為年輕人提供了最為真實的場景和動畫效果,將人們帶入到各種情景中,也體現動靜結合的效果,人物立體化形象活靈活現。
總之,要做好新時代廣播媒體的發展,廣播工作人員必須要做好宣傳和報道工作。在新時代的發展引導下,廣播媒體更加要發揮其優勢作用,適應技術創新和媒介傳播帶來的變化,運用各種生動形象的藝術形式和手段,為作品的創作提供積極資源。作為媒體工作人員,更是要樹立積極的創作理念,不斷創新策劃模式,保證報道內容真實,形式多樣,為大眾提供積極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