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平

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新聞事件的傳播,高質量的新聞報道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的知情權。因此,新聞制作單位需要提高對電視新聞前期拍攝以及后期編輯中各個環節的重視度,提升工作質量,進而更好地保障電視新聞整體質量。
為保證新聞可以真實地傳播給廣大人民群眾,需要在前期拍攝過程中注重新聞真相,為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電視新聞記者深入新聞現場,同時,還需要認真觀察、全面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充分挖掘新聞信息,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分析“新聞”這一名稱,不難發現,其主要的特點就是將最新的信息反映出來,因此,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反映出實際的新聞事實,充分挖掘其中的細節,進而表現出新聞事件的本質,使得新聞內容更加客觀,從而提升新聞在社會群體中的傳播性。
根據電視新聞前期拍攝整體情況來看,新聞拍攝人員應當做好新聞事件現場聲音的收集、錄制,將收錄到的新聞現場同期聲進行全面分析,并運用相應技術,充分表現出新聞的現場感和真實感。在優質新聞同期聲作用下,能夠較好地提升電視新聞的現場畫面感和聲音感。在保證同期聲質量的同時,還需要有效突顯出對應新聞的主題,依托于新聞現場同期聲,充分表現出新聞主體內容。電視新聞記者以及相關拍攝人員,在前期拍攝電視新聞時,應當從整體上把握新聞報道,明確新聞報道需要具備一個主題,在此基礎上,融合新聞事件現場聲音、畫面,并做到相互協調,使得新聞主題內容可以較好地表達出來。
從眾多的新聞報道實際情況看,一些新聞事件在報道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現場感,這與新聞記者以及新聞拍攝人員具有直接關系。當新聞事件同期聲能有效表現出來時,則可以讓群眾有較強的新聞現場感。而作為新聞記者,在進行電視新聞事件現場報道時,需要把握好整個新聞事件的發展走向,做到細微觀察。最為重要的是,記者要采訪當事人以及新聞事件的主要目擊人,將新聞事件的現場同期聲傳遞給這些新聞現場人物,從而有效增強新聞受眾的現場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
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新聞事件報道方式,呈現出多元化交流趨勢,無論是傳播方式還是傳播形式,都更好地滿足了廣大群眾對新聞信息獲取、收視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作為電視新聞制作單位,需要注重前期新聞報道,順應時代,從而更好地滿足當代社會發展需求。電視新聞報道的最終目的就是向大眾傳遞信息,所以,要注重與受眾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除了新聞語言之外,就是新聞報道的畫面,借助畫面所表達的信息向大眾傳遞信息。分析電視新聞畫面信息,不難發現,拍攝鏡頭的角度非常重要,只有鏡頭發揮出語言信息性,才可以讓受眾獲取到相應的信息,進而達到提升收視率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在一條標準的新聞信息中,鏡頭數量為10個/每分鐘,整體鏡頭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即“可看鏡頭”和“基礎鏡頭”。其中可看鏡頭內容,主要目的就是充分表達出新聞事件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事件等,讓大眾在短時間內獲取到新聞的大致信息。而基礎鏡頭,主要指的就是背景性鏡頭,借助輔助性的新聞內容,讓大眾感受到新聞內容的全面性。新聞記者在前期新聞事件拍攝時,應當從新聞事件現場出發,綜合考慮多方面的情況,及時捕捉到有效的鏡頭,剖析新聞事件內涵,保證新聞事件能夠有效表達出來。

對電視新聞進行后期編輯,主要的目的在于讓新聞事件更加全面地展示出來,從而滿足大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因此,作為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后期編輯過程中,需要從拍攝到的電視新聞內容入手,充分結合新聞記者所采訪的事件,確立新聞報道主題,而后逐步完善各個方面,提升電視新聞傳播整體質量。新聞記者需要全面搜集與新聞事件有關的素材,包括現場拍攝的新聞素材,整理后交給編輯人員,新聞編輯人員在編寫新聞稿時,不能隨意添加超出新聞報道范圍的內容,也不能使用過于花哨的語言文字,影響新聞事件的嚴肅性。同時,還需要新聞編輯人員具備較強的新聞視頻剪輯能力,促使各個新聞要素能夠在不相互影響又可以充分融合的情況下,制作出完整的新聞內容。
在實際編輯電視新聞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需要靈活掌握相關技術,比如通過現代化技術,將傳統文字稿件轉化為圖說、H5等多種閱讀形式,運用音頻制作、圖片處理、VR、視頻編輯等技術編輯電視新聞內容,提升新聞視頻質量。同時,還要注重電子編輯技術的運用,借助字幕以及特效,提升新聞質量。
對于電視新聞后期編輯而言,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再次加工處理前期所拍攝的作品,結合前期拍攝的畫面,加入相應的聲音、字幕、特效等內容,使得前期拍攝內容更加完善,充分表現出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所以說,新聞后期編輯工作質量情況會直接影響到電視新聞發展情況。這對后期新聞編輯人員來說,需要提高對編輯工作的重視度,明確新聞報道目標,立足于報道整體內容,而不是偏向于報道中的特殊內容。比如,新聞內容編輯人員在整理新聞內容時,首要任務就是明確新聞熱點話題,并深入社會形勢,在保證新聞內容真實性基礎上,有效擴充新聞內容,讓其更加飽滿。此外,新聞后期編輯人員的文字功底要達到一定標準,能夠充分結合理論知識、社會話題,保證新聞內容展現形式、方式、內容符合社會大眾審美價值觀念,有效提高電視新聞質量,促使新聞得到良性傳播。
為保證新聞內容播出時的畫面整體性和完整性,需要后期編輯人員處理好前期拍攝的畫面。事實上,很多受眾在評價新聞內容時,非常容易受到新聞畫面的影響,因此,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從畫面的亮度、構圖、色彩、搭配等方面入手,提升新聞畫面質量。其中拍攝畫面的動態效果、位置等是后期編輯的重點,新聞編輯人員在進行畫面編輯過程中,也不能盲目注重畫面效果,而忽視了新聞內容,應當直觀地表現出工作者的意思,保證新聞主題與意境相符。后期編輯對前期拍攝內容精加工,促使二者相互合作,進而有效推動電視新聞媒體的全面發展。
新聞聲音的表達也需要考慮到多方面,要表達出新聞傳播的積極性。比如,如果前期拍攝作品內容涉及到了不良影響內容時,在后期編輯過程中,則需要全面立足大眾視角,明確政治立場,避免造成社會發展負面影響。除此之外,新聞后期編輯當中涉及到的政治性問題,不能帶有編輯人員的主觀思想,應該從政府角度出發,向人民群眾傳遞黨的政策,向公眾傳播出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從而幫助社會大眾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另外,后期編輯新聞工作者應當注重積累背景音樂素材,為編輯特殊新聞時提供素材,從而有效豐富新聞內容,提高電視新聞總體水平。
總而言之,基于當前社會新的發展形勢,電視新聞單位需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新聞報道工作方式,提升新聞報道前期與后期制作質量,以此更好地滿足大眾生活與文化發展的需要,發揮出新聞的積極引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