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路,劉耿博,曹彥哲
(西安麥格米特電氣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710075)
變換器變頻控制屬于核心技術,可以對PET整體效率產生影響,另外和功率、密度的關系也十分緊密,是近幾年PET研究的熱門。隨著現實用電需求的逐年遞增,供電網壓力劇增,對于電力行業來說,巨大挑戰下也隱藏著機遇,怎樣在電力系統中高質量融入可再生能源,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是電力系統亟需完成的核心任務。變換器變頻控制技術的提升,是智能電網升級的前提,應用前景較為廣闊。
在能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變換器變頻控制被廣泛應用于電網,其優越性在使用中被逐漸凸顯出來,可以起到節能環保的顯著作用,應用價值越來越高。想要對變換器控制方法進行優化,創新出效果理想的控制策略,需了解變換器的運行機理,掌握其核心構件,了解各構件的組成關系,確保變換器功能發揮。CLLLC變換器較為常見,應用范圍較廣,從拓撲關系中可以明顯看出其結構特征,屬于完全對稱的狀態。
CLLLC諧振變換器拓撲如圖1所示。CLLLC諧振變換器拓撲的運行原理相對復雜,正向工作時,發生作用的是S1與S12,處于正向工作狀態時,兩點的驅動信號會比較強烈,和S14與S13形成勢均力敵的局面,占空比達到了50%。另外,從圖1還可以發現,開關S11和S12存在一定聯系,可以同時導通,但是兩者依舊有區別,S1的關斷時間要早于S12[1]。像這樣的情況,也可以發生在開關S14和S13身上,兩者也是同時導通的,S14會被提早關斷。通過觀察S12和S13的位置關系可以發現,兩者的驅動信號互補,占空比為50%,實際控制時,無論是哪種互補驅動信號,都會存在比較明顯的死區時間。同理,反向工作時,逆變功能依舊存在,可以實現不控整流功能。此時變換器結構處于正常運轉狀態,與正向工作原理相同。綜上可以發現,無論是正向還是反向,其原理不會存在較大差異,變換器可以在沒有額外電路情況下,完全發揮出軟開關特性,換句話說就是,整流二極管最終能夠達到ZCS,主功率管能夠達到ZVS。
圖1 CLLLC諧振變換器拓撲
除了掌握變換器結構之外,想要充分理解其運行原理,找到變頻控制策略優化的切入點,還需要了解諧振工作過程,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細致、深入分析,以便進一步提高變頻控制效率。CLLLC諧振變換器的性能較為顯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工作在諧振點呈現出主要波形規律。在諧振點時,無論輸入電壓發生怎樣的變化,即使處于負載條件下,最終所得到的增益M均為1。另外,當開關關斷時,能量傳播路徑被切斷,不再完成從一次側到二次側的傳播,代表一個工作周期結束,并且恰好完成了諧振的過程。在死區時間內,可以完成對寄生電容的高質量充放電動作,開關管實現ZVS,并且ZCS狀態也將實現,此時變換器達到理想運行狀態。
掌握了變換器運行原理后,接下來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工作,重點對諧振參數進行優化和重新設計,以此來保障系統的性能。其中ZVS軟開關條件的優化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開關管處于工作狀態時,會伴隨不同電壓電流出現,形成較為復雜的相位關系,一種是超前電壓,這種情況較為常見,當管子處于尚未關斷的狀態時就有反向電流流過,那么此時的開關管電流顯示為0 A,基于這樣的狀態,想要實現ZVS是不可能。與此同時,寄生二極管的作用將會被弱化,在反向恢復時間內,橋臂直通的可能性將大幅度提升,從而增大電源損壞概率。另外一種是滯后電壓,這種電壓的存在,為開關管達到理想狀態創造了條件。通常情況下,當開關管還沒有被完全導通時,在開關管中會存在一股反向電流,這種電流可以幫助開關管達到ZVS的狀態,因此要善于借助這種反向電流,從而改善系統的運行質量與效率,提高穩定性。
在對相關參數進行優化后,為了保證系統可以達到理想的控制目標,實現安全、可靠運行,大幅度提高系統運行效率,減少故障的發生,需要針對系統現階段的運行特征,提出高效控制變頻的方法,以此來實現資源的合理化利用,提高電網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另外,采用高效率的控制策略,還可以提高抗沖擊能力,對NPC電容形成有利保護,并且進一步優化儲能系統,確保CLLLC變換器具有軟啟動功能,并且能夠平穩完成電壓的持續輸出,由此可見,控制策略掌握與應用非常重要。與此同時,諧振變換器在運行階段,常用PFM控制,這種控制系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負載較輕時,結合相關的開關頻率理論,需要調節到最大值,才能確保發揮出實際功效[2]。因此,為了達到這樣的使用效果,磁性元件設計往往相對復雜。為了改善這種應用現狀,提高變頻控制器的利用率,開展CLLLC相關方面的研究變得十分重要,具有積極意義,為電網高效、安全運行提供保障。經過反復實踐,目前較為有效的變頻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軟啟動控制方法的功效性十分顯著,是一種應用較廣的控制策略,將其應用到變頻系統中,可以完成對系統性能的改良,讓系統性能更加平穩。CLLLC諧振變換器的作用隨著應用范圍的擴大也逐漸顯現出現,當其正常啟動時,通常情況下,會處于一種默認狀態,允許一次側NPC電容完成充電指令,此時的輸出電壓為0。基于這樣的前提,可以直接使用基于PFM控制的信號去完成驅動,對一次側開關管進行控制,從相關的等效電路中可以清晰看出,橋臂輸出電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特征,已經全部加在CLLLC諧振上,在此基礎上,可以持續完成對二次側NPC的充電。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會有較大沖擊電流出現,基于這樣的前提,擊穿開關管的概率將會提高,出現過壓問題,導致諧振電容損壞,另外NPC電容的安全性也無法保障。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傳統CLLLC變換器的控制效率降低,控制時主要是利用調整開關頻率來降低增益,最終啟動控制系統。這樣的方式存在嚴重的滯后問題,局限性十分明顯,當頻率達到定值時,想要提高頻率就會十分困難,不能有效降低增益。與此同時,在控制系統運行時,會受到開關管的特性局限,影響開關頻率。總而言之,簡單的高頻啟動不能等同于理想的啟動效果,低電壓安全啟動較難達到,必須在原有控制策略的基礎上引用軟啟動來保證CLLLC功能性發揮,確保其可以安全啟動運行,并且降低故障率。
除了軟啟動之外,電壓滯環控制方法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控制手段,可以達到理想的控制目標,大幅度提高系統控制效率。結合CLLLC變換器的原理可以發現,當其處于輕載條件下,輸出端電阻值會達到很高,可以滿足穩壓需要的工作頻率要求,但是不利于設計和優化磁性元件,另外還會提高對開關管性能和驅動板效率的要求,使要求變得相對嚴格。從目前的情況看,想要對變換器的輕載問題進行改良,主要還是依靠調整開關頻率的方法,降低其頻率,實現合理控制。
本文研究對象是一種基于電壓滯環的Burst PFM先進控制方法,該方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成效十分顯著,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統控制效率。研究表明,當系統處于輕載狀態下時,Vo(輸出電壓)會出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并最終超出可以調節范圍,此時就可以引入Burst_PFM工作模式,確保輸出電壓V的值穩定。
除了上述方法外,還可以依靠同步整流數字的方法來實現高效控制,實踐表明,當開關管在不控整流狀態下,關斷損耗會比較明顯。導通壓降特性(寄生二極管的)是影響運行效率的核心因素,不容忽視。導通損耗用公式可以表示為:p=VF·I,式中VF為導通壓降,I為電流有效值。
為了提升系統效率,借助同步整流技術,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目標。但是該技術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難點,那就是無法在正確的時刻匹配合適的驅動信號,電流倒灌問題比較突出[3]。隨著用電壓力增加,供電系統中變換器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高控制效率,解決傳統CLLLC變換器效率低的現實問題,本文重點對雙向DC-DC變換器的原理和重要參數進行了分析,通過研究其運行特性,找到了提高控制效率的方法,全新的變頻控制方法得到了有效應用。
綜上所述,通過理論分析可以總結歸納出以下兩點:CLLLC變換器可以實現ZVS和ZCS,穩定性較為理想;全新提出的變頻控制方法操作相對簡單、易于實現。在實際應用中,當輸入電壓突變時,采用以上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變驅動電壓,合理控制維持輸出電壓,使其穩定在標準范圍內,調節作用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