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凱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511442)
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多,其逐漸成為城市中最主要的公共客運交通工具,而地鐵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國各大城市交通需求急劇膨脹,地面交通容量飽和,交通能力和交通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地鐵憑借其運量大、速度快、污染少、安全準點等特點,已經成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最主要工具之一。越來越多城市進行地鐵建設,而車站站臺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地進行站臺設計,正確地選擇站臺形式,關系著地鐵的運營安全,是地鐵規劃設計中的重要工作。
地鐵站臺是乘客候車和乘降的使用空間,主要根據客流量及列車編組情況確定站臺的有效長度及寬度。站臺層在進行建筑平面布局時必須考慮結合客流量及列車運行計劃,確定相應空間的長度和寬度以及所需樓梯的數量、位置,設備用房上下的面積、位置等。
地鐵站臺是提供乘客上、下車及候車服務的場所。站臺層一般設置有樓梯、自動扶梯及站內用房。車站站臺形式一般可以分為島式站臺、側式站臺、混合式站臺三種。
島式站臺是指站臺布置在上行和下行線路之間的形式,如圖1所示。島式站臺是一種常用的站臺形式,具有站臺面積利用率高、乘客折返方便、車站管理集中、站臺空間寬闊等優點,一般用于交通量較大的地下車站。由于此站臺兩側都可以上車,乘客可能乘錯方向,加上工程建設投資較大,站臺建成后延長困難,因此車站站臺規劃設計時需要考慮周全,正確選擇站臺形式。
圖1 島式站臺
側式站臺是指上下行車線路在中間,而站臺就在左右兩側的設計形式,如圖2所示。側式站臺具有工程建設投資較小、站臺延長容易、乘客不易乘錯方向等優點,一般用于客流量較大的高架車站。然而此站臺只能從一側上車,導致乘客換方向乘車不便,客運管理分散,對車站客運組織有一定要求。
圖2 側式站臺
混合式站臺是指一個車站同時設置島式站臺和側式站臺的設計形式,如圖3所示。混合式站臺由于工程投資較高,客運管理復雜,通常是在需要較大的通過能力情況下才被采用的。
圖3 混合式站臺
目前國內外各大城市地鐵線路車站所采用的站臺形式絕大多數為島式站臺與側式站臺兩種,就能滿足客流組織需求,較少采用混合式站臺。
地鐵站臺設計主要根據車站客流量及列車編組情況來進行,一般包括站臺長度、站臺寬度、站臺高度、站臺邊緣與車輛外邊距離四大內容。
站臺長度是指站臺計算長度加上站臺層兩端車站管理用房的長度。一般站臺計算長度是指遠期列車編組總長度加上列車停站時誤差距離。站臺計算長度公式如下:
式(1)中:L為站臺計算長度,m;l為單節車輛長度,m;n為車輛編組數,節;s為列車停站誤差距離,m。
站臺寬度主要根據車站遠期預測高峰小時客流量、列車對數、結構橫斷面形式、站臺形式、站房布置、樓梯及自動扶梯位置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站臺寬度的常用計算方法如下。
側式站臺寬度為:
式(2)中:B1為側式站臺寬度,m;M為超高峰小時單向列車上下車人數,人;W為人流密度,m2/人;L為站臺計算長度,m;a為站臺安全防護寬度,m。
島式站臺寬度為:式(3)中:B2為島式站臺寬度,m;B1為側式站臺寬度,m;C為柱寬,m;D為樓梯、自動扶梯寬,m。
為保證車站安全運營和安全疏散的基本需要,上述計算方法的結果不得小于中國GB 50157—92《地下鐵道設計規范》中規定的車站站臺最小寬度,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車站技術標準
站臺高度是指車站線路走行軌頂部至站臺地面的高度。站臺高度主要根據車廂地板面距軌頂面的高度而定,設計高度一般低于車廂地板面5~10 cm,同時考慮排水要求,站臺橫斷面設1%的坡度為宜。
車站站臺邊緣與車輛外邊之間距離,一般在直線段應為8~10 cm,在曲線段不宜大于14 cm,特殊情況下不得大于18 cm。
某地鐵線路所使用車輛長度均為20 m,列車采用8節編組,列車停站誤差距離為1 m。某車站預測超高峰小時每列車上下車人數為500人,站臺上人流密度為0.4 m2/人,站臺安全防護寬度為0.5 m。如果在該站設置島式站臺,站臺上立柱寬度為1.5 m,樓梯、自動扶梯寬度為4 m。采用本文介紹的計算方法,對車站站臺寬度進行設計。
經計算,此地鐵車站島式站臺寬度約為9 m,大于中國GB 50157—92《地下鐵道設計規范》中規定的島式車站站臺最小寬度8.0 m,滿足設計規范要求。
地鐵是城市公共交通中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之一,建設完畢之后就進入了上百年的運營階段。系統的規劃設計決定了地鐵建設過程中車站站臺的布局,將對日后的運營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決定了客運運營的難易程度。因此需要對地鐵車站站臺的形式、特點和遠期客流量進行分析,合理選擇,這對于中國地鐵車站客運組織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