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慧
(渤海大學經濟學院遼寧·錦州)
[提要]本文首先對遼寧省2020年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并詳細剖析遼寧省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數字普惠金融是助力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其次,基于“北大數字普惠金融第三期指數”淺析遼寧省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就解決遼寧省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2021年是“十四五”時期發展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背景下,遼寧省“四個短板”問題依舊突出,即“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等四個方面的突出短板。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0》所構建的遼寧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衡量體系,從中可以發現2020年遼寧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位列全國31個?。ㄊ?、自治區)的中下游。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才供給短缺問題嚴峻;發展效率低,其中人力資本貢獻率嚴重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經濟運行下行趨勢明顯,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盡管可能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同其他省份相比較,增長質量仍位列于下游;失業率位居全國首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過高,體現了經濟發展并不平穩;政府干預較重,缺乏市場活力等。這一系列問題都說明,盡管遼寧省經過了兩輪振興東北戰略的部署,但是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經濟發展存在多方面問題,亟待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模式亟待由要素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表1)

表1 遼寧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衡量指標體系一覽表
《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遼寧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的目標,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打造數字遼寧。“十四五”時期要實現新時代遼寧省全面、全方位振興,必然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支撐。走進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建設不僅是實體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金融體系改革創新的主流,更是助力實現“數字遼寧、智造強省”遠景目標的關鍵。
眾多學者結合北大數字普惠金融指數,通過理論分析、實證檢驗,證實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多途徑的作用機制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例如:宋曉玲(2017)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降低金融門檻、緩解金融排斥、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并以此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楊偉明等(2020)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主要是通過促進經濟增長和創業行為。黃倩等(2019)認為,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進而減緩貧困,實現經濟包容性增長。易行健等(2018)認為,在我國擴在內需、刺激消費的經濟政策背景下,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有效促進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村居民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水平,并通過刺激消費改善我國就業、產業結構、結構轉型等經濟發展問題。梁榜等(2019)和馮永琦等(2021)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彌補傳統金融的短板,緩解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創新融資約束,降低其債務融資成本,進而提高城市技術創新水平。候層等(2020)認為,借助金融科技的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提高創新能力、增強技術溢出效果等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從而提高我國金融全要素生產。唐文進等(2019)和杜金岷等(2020)進一步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助力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資本積累等繼而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和高級化方向升級。劉東(2021)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并且該促進作用在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更為顯著,從而降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滕磊等(2020)通過構建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研究發現,數字金融能夠顯著促進高質量發展,并對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發展均具有促進作用。宇超逸等(2020)同樣構建了經濟增長質量指標體系,并檢驗得出結論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和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通過眾多學者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本文認為數字普惠金融是破解遼寧振興難題、激發創新核心驅動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
本文基于“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第三期(2011-2020)”,分別分析了2011~2020年遼寧省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趨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圖1是2011~2020年遼寧省數字普惠金融總指數及全國城市平均總指數,反映了遼寧省各市的數字普惠金融總體發展水平、各城市之間的差距和各城市同全國城市平均水平的差距。從總體來看,遼寧省各市的數字普惠金融總指數均呈上升趨勢,按照圖1城市從左到右的順序,2020年指數相較2011年增長3.86、3.51、4.38、4.53、4.37、4.93、5.55、4.66、5.38、4.51、3.71、6.05、7.57、5.73倍,這說明數字普惠金融在遼寧省取得了長足發展,并說明在經濟發展落后的城市,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更為明顯。但相較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來說,遼寧省除了沈陽市和大連市,其他各城市均落后于全國城市的平均水平,這說明遼寧省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不平衡,總體發展水平位于全國中下游。進一步分析,遼寧省的數字普惠金融建設在初期位于全國前列,但隨著數字技術在全國的快速發展,遼寧省未能跟緊數字化建設,導致數字普惠金融逐步落后。(圖1)

圖1 2011~2020年遼寧省各市及全國城市平均水平數字普惠金融總指數統計圖
圖2 是遼寧省數字金融的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這三個細分指數的發展狀況,從中可以發現在數字金融覆蓋廣度上,除沈陽市、大連市外均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在數字金融的使用深度上,除沈陽市、大連市、盤錦市外均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在普惠金融的數字化程度上,除沈陽市、大連市、朝陽市外均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綜上所述,遼寧省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無論是在整體水平還是細分結構上均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遼寧省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需要盡快追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圖2)

圖2 2011~2020年遼寧省各市及全國平均水平細分指標統計圖
基于本文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關于加快遼寧省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建議:第一,堅持“政府引導”的數字普惠金融基礎建設。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制定產業支持和財稅支持政策,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鼓勵數字化基礎的硬件建設,在落后和偏遠地區加大移動互聯網建設的扶持力度,提高互聯網尤其是“5G”網絡的覆蓋率,降低弱勢群體的互聯網使用費用成本問題。第二,堅持“政府引導”防控“數字鴻溝”問題?!皵底著櫆稀笔菙底旨夹g加劇農村居民等弱勢群體的金融排斥問題。政府應協同金融機構,通過多途徑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居民的金融素養,打破弱勢群體對金融服務的畏懼。提高居民金融風險識別和防控能力,尤其是在對網絡詐騙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教育上,讓居民正確理解數字普惠金融,放心使用數字化技術。第三,政府平衡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對于數據的安全問題、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等涉及系統性金融風險問題,政府要做到靈活監管,對創新的容忍不等于對監管的放棄,遼寧省政府應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監管沙盒”機制,這是當前對于金融創新最為有效的監管嘗試。在金融體系數字化建設的同時,政府也要利用數字技術提高監管水平,建立智慧政府,維護數字經濟時代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