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璠
(江蘇省無錫市僑誼實驗中學 214026)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內容都與圖形有關,如函數圖像、統計圖等,空間與圖形部分更是處處有圖.在解答問題時,除了讀圖外,還需要畫圖.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取信息,幫助學生合理分析問題,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合理挖掘題目中的圖形資源,對圖形進行合理“變身”,如此便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前提,學生錯解或無法解答的主要問題在于沒有正確理解并掌握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基礎知識,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說,此種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例如,在教學“無理數概念”時,教師就可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圖1,先畫出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將這些圖形沿著一條對角線剪開,組成一個大的正方形.

圖1


圖2
教師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后,就可對問題進行拓展:“那么圓周率π也可以借助數軸上的點來體現嗎?我們是不是可以借助上面的方法來解答問題?”學生思想考后回答:“我們可先做一個直徑為1個單位長度的圓片,周長為π,然后將圓片上的點A放在原點,同時將圓片沿著數軸的正方向滾動一周,點A到達的位置點A’表示的數即為π,如圖3.”

圖3
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本堂課我們認識了無理數,通過計算我們認識到了其屬于無限不循環小數,而通過畫圖,我們發現了它的存在形式,還掌握了其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無理數的概念較為抽象,通過畫圖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到它的內涵.可見,通過畫圖,學生就能夠直觀并深入的理解數學基礎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把握時機,將數學知識與畫圖方法結合起來,便可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鞏固與掌握了基礎知識后,教師就可帶領學生進行畫圖解題訓練.初中數學的各個板塊,都會涉及到圖形內容,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靈活的解題思路,同時還需提醒學生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帶領學生熟悉具體的解題步驟與程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多挑選一些針對性的例題進行示范講解,重點突出畫圖解題的便捷性,在教學中,教師可對具體的解題步驟進行分析與總結,經過反復練習,學生自然能夠掌握解題的方法,同時也能夠體會到畫圖的作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教師在課堂上可借助創新作圖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在解答與三角形有關的題目時,教師就可帶領學生使用彩筆等工具來作圖.
例如,在△ABC中,已知AB=AC,AD⊥BC于D點,而圖4中P是AB上的任意一點,請你使用無刻度直尺在AC上尋找點P1,使AP=AP1.

圖4 圖5
解答此類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將圖中的CP連接起來,相交AD于H,同時連接BH并延長交AC于P1,通過說明△ABP1約≌△ACP就能夠證明AP=AP1,見圖5.
第二,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強化學生的畫圖解題能力.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畫圖解題能力,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調整教學策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思維發展水平來進行畫圖教學.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講,畫圖解題的目標可適當放低,讓學生看懂線段圖,同時能夠結合線段圖來列出算式即可;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講,則可要求學生按照圖形來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為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題意畫圖解題,例如某水庫在今年四六月雨季時,水位升高了3m,而到了七月時,水位下降了-4m,那么這4個月以來,水位經歷了多少m變化?

圖6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數軸圖中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順利得出了答案,水庫經歷了7m的變化.可見畫圖解題不僅屬于一種必備技能,同時也是觀察與實踐的過程,在打好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教師應當恰當安排畫圖解題練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畫圖對于解決數學問題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畫圖能夠將數學知識簡化,使抽象的條件變為學生更容易理解的形象內容.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先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加強實踐,由此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