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會
近幾年,“精準扶貧”成了我國扶貧工作的精髓和亮點,它的推進直接影響著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進程。它原本的意思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確幫扶、精準管理的治貧方式。這項舉國上下轟轟烈烈進行的扶貧工作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在轉化“學習貧困戶”的路上我進行了新的嘗試,摸索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教學中遇到“學習貧困戶”,是每一位教師都會經歷的事。是順其自然,袖手旁觀還是迎難而上,各個擊破?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個選擇問題,但對學生來說,或許意味著不同的未來。幫助他們“脫貧”,有利于班級整體成績的提升,更能促進她們健康成長。
一、確立幫扶對象 分析“致貧”原因
在一個班級中,長期學習吃力、成績不佳的這部分學生即為“學習貧困戶”,是教學中“精準扶貧”的幫扶對象。同為“學習貧困戶”,致貧原因卻不盡相同,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所以,確定好幫扶對象后我們要逐個分析原因。是基礎薄弱還是動力不足,亦或是方法不當還是能力缺陷......如我班的三個典型學困生,小宸是因父母離異,情緒波動,導致上課常常望著窗外發呆,很長一段時間內總愛咬手指,咬得雙手指甲都露出了甲床;小源記憶力奇差,今天學過的生字明天就忘了,寫字時不是這里差一筆就是那里多一畫,比如寫“是”字,次次寫次次錯,中間一橫就是要忘記,連續兩年期末考試50多分;小冉是基礎薄弱,記憶力差,自信心嚴重不足,說話聲如蚊蠅,寫字小如螞蟻,從一年級開始成績始終只有七八十分。
二、制定幫扶計劃 落實幫扶措施
首先,找出原因后,我們要開誠布公的把我了解到的情況和他們交流,聽取他們的想法,修正我們的判斷,同時表明我們的善意,爭取他們情感上的認同和信任,為制定有效的幫扶策略奠定基礎。
其次,制定計劃。針對我班上三位同學的不同情況,我采取了不同的幫扶措施。小宸:家訪、提高課堂教學關注度和課后談心;小源:提高課堂教學關注度、加強作業面批面改,指導學習方法;小冉:發展特長提升自信、作業面批面改、指導學習方法。
第三,落實措施。通過家訪,我才了解到小宸在父母離異后隨父親生活,平時就他們爺倆。他的父親在電信公司做技術工,工作時間不固定,有時五六點下班,有時加班就得七八點。孩子放學后暫寄在親戚家,孩子畢竟是孩子,學習怎可能很自覺?放學后的這段時間他和親戚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常常占據了大部分時間,等他父親來接時,作業往往沒有做完,回家自然少不了一頓打罵,再守著他把作業完成,遲的時候十一二點才能睡覺......那短時間孩子聽到他父親的名字都會渾身發抖。為此,我和他父親交流,長此下去孩子肯定會變成“問題兒童”,還有可能出現心理疾病。好在他父親引起了重視,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時間,也給了孩子更多的寬容和關心。家庭環境寬松了,有愛了,課堂上我再提高對他的關注度,作業每周面批三次,談心每周一次。一段時間下來孩子上課的狀態得到了明顯改善,作業質量也有很大提高,期末考試成績進步也特別大。
小源,他最重要的是底子太薄,長期學習落后導致動力不足,也缺乏基本的學習方法。首先,備課時我會根據班級學生的基礎分層確定目標,針對這部分需要夯實基礎的同學,基本目標就是字詞的識記、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課堂上涉及這個目標的教學我會給予他足夠的關注,通過提問,上臺領讀、書寫等方式了解他的掌握情況。作業布置時,我也降低難度,精簡內容,只布置他完成比較基礎的題目。對于作業和課堂表現中出現的問題,我遵循“不批評,不講大道理,指出原因,教給方法”的原則。一遍不懂就講兩遍,一次改不對就改兩次,甚至三次.....一有點進步就在班上大肆表揚,營造一種他獨受寵愛的感覺,從心底激發他的成就感,提高他學習的積極性。事實證明,任何人都是需要被關注的,當他充分感受到別人的欣賞和真誠的幫助時,他一定會作出積極改變。上學期,破天荒的,期末考試在連續三學期不及格后重新跨入及格行列。
針對小冉自信心嚴重缺乏的情況,課堂上,我一般都會把簡單的題留給她回答,遇到回答時聲音太小,我會示范怎樣放開聲音,下課后叫她到跟前,教她怎樣在格子中把字寫大,寫好。學校社團活動,鼓勵她參加她最感興趣的舞蹈社團......人是需要環境帶動的,當我們有意識的去營造一個開放、包容、友善的環境時,潛移默化中,她就會放下戒備,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一學期下來,她的成績也由之前的七八十分跨過了優生線,直逼九十分。
每個“學習貧困戶”的背后都存在著愛的缺失,學習方法的缺失,刻苦、勤奮等良好學習品質的缺失。在幫助他們“脫貧”的過程中,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關注、陪伴、引導。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要我們給予她愛的滋養,方法的指導,耐心的陪伴、等待,總有一天,貧瘠的土地也會開出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