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際交往心理障礙是影響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負面因素。受到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學生往往會產生自卑、孤獨、嫉妒的心理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習慣。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非常多樣,且廣泛地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方因素的影響。音樂療法能夠陶冶情操、怡養性情,正確地運用音樂的感覺、回憶和想象療法并積極組織多樣化的音樂活動將有助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關鍵詞:音樂療法;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心理障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理異常狀態。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化,越來越多大學生成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困擾對象。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將音樂療法引入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矯正是音樂藝術在心理治療領域的一次有益嘗試,值得社會和高校更多的投入與關注。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現狀及表現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現狀
在大眾的印象里,大學生們正處于自身發展的黃金年齡,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熱情、對知識和外部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此時的他們剛剛走出課業繁重、高考壓力巨大的高中時期,步入了開放、包容而充滿生機的大學校園。但實際上,并非每個大學生都能夠安然享受自己的大學生活,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常常受到自卑、孤獨、嫉妒心理和自我中心思維的困擾。大學是青年人發展自身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更給他們的人格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表現
1.自卑心理
自卑是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中最有典型性的一種異常心理狀態。自卑是一種常見的人類心理狀態。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是促成人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動力。正是因為感覺自己還有完善的空間和可能,人類才會不斷向自我發起挑戰并逐步實現自我成長。但過度的自卑心理顯然有害,它會讓大學生時刻處在一種自我關注、自我否定的狀態中。在這種狀態的影響下,人很難展現真實的自我,更無法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2.孤獨心理
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另一種常見表現是孤獨。實際上,這種孤獨是一種矛盾心態: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一方面渴望與他人的知識交流與情感互動,另一方面又經常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感到無所適從。他們一邊靠近他人一邊逃離他人,最終在反復的矛盾中陷入情感和行動上的雙重疲勞,甚至感受到外部環境的嘲諷和敵意,并因此更難走出人際交往障礙。
3.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種異常的自我關注,它在受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中也很常見。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很難發自內心地祝福他人、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或者取得的成果。他們很容易從別人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失敗,并由此產生顧影自憐甚至自暴自棄的心態。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間是一體兩面的關系,一個面向外部環境,一個面向自己的內心,但都很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的不暢。
4.以自我為中心
很多受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困擾的大學生身上都有一種他們自己難以察覺的自我中心。這種自我中心表現為對自己一舉一動的過度關注。正是出于對自我的關注,他們很容易在不必要的時候進行自我評價,并由此生發出一種對周圍其它人的不合時宜的思想、道德甚至行為要求。容易給其它人帶來精神負擔是很多有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學生不斷陷入人際交往困局的重要原因。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成因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很多有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他們自小在親人的過度愛護中長大,習慣了被理解、被遷就,共情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生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習慣,遇事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由于經常擠壓別人的交往空間,有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學生很容易在人際關系中遭遇挫折,并由此陷入人際交往的惡性循環。
(二)學校環境的影響
和中學時期所處的小環境不同,大學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大環境。在這樣環境下,很多原本在中學時期還算得上優秀的學生很容易感到自己失去了競爭優勢和與人相處時的優越感。高校是社會的縮影,大學的校園環境會讓很多學生產生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如果處理不好這種沖擊,大學生很容易陷入妄自菲薄,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并造成人際交往興趣的缺失。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過去的四十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社會財富迅速累積的同時,社會也變得更為浮躁和復雜。當代大學生大多出生在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的上世紀末,社會的變化造成的影響同樣會反映在他們身上。面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和復雜多變的世象,并不是每一個處于身心發展階段的年輕人都有可能很好地處理和消化,這也是人際交往心理障礙越來越困擾大學生的深層原因之一。
三、音樂療法在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中的運用意義
(一)改善人際關系 促進人際交往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直接訴諸于人類的內心情感,一直被視作為一種跨越種族和時空的普世語言。音樂療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疏導大有益處,通過音樂感覺療法、回憶療法和想象療法等系列方法的使用,大學生能夠有效地放松精神。而多樣化的音樂活動又能夠切實地加強大學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互動,幫助有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學生在輕松、友善的氛圍中消解人際交往的壓力。
(二)陶冶情操 養成健康人格
音樂怡養性情的作用歷來為人們所認可,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有過借助音樂陶冶情操的經驗。音樂是人的情感與聲音相結合的藝術,它在形式上雖然表現為聲波在物理世界的振動,但進入人的內心卻直接指向人的情感。好的音樂不僅讓人沉醉在音樂世界中,更能夠讓人感受到世界的美麗和人性的善良,它可以激發大學生起向外探索世界、向內探索內心的熱情與沖動。
(三)形成積極 向上的個人情感
人是理性的動物,卻有著超越其它一切物種的豐富情感。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情感最豐沛、內心最活躍的時期。但情感的力量對世界觀、人生觀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來說有時太過難以駕馭,必須找到適當的紓解窗口。音樂療法在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疏導中的應用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抒發情感的良性媒介。音樂療法的恰當運用有助于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個人情感的形成。
四、音樂療法在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中的運用策略
(一)音樂感覺療法
克服心理障礙的第一步是自我的覺醒,而自我覺醒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對內外部世界的敏銳察覺。音樂之所以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音樂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自身內心世界的敏感度。音樂本身是一種聲音刺激,它與人的溝通方式以人的聽覺為基礎。而人的感官與感官之間,以及人的感官與內心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它們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在音樂感覺療法中,學生能夠順著音樂的引導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一個深層原因是內心深處對人際交往的恐懼和負面覺知,而和音樂的互動會帶給很多學生正能量,有助于他們邁出克服恐懼的第一步,而這第一步也正是他們走出心理障礙的關鍵一步。
(二)音樂回憶療法
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很復雜,一方面它和人天生的性格、本身的稟賦有一定關系,另一方面它的產生也離不開后天環境的影響。但不論哪種因素是造成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主因,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產生往往都很隱秘,并不容易察覺。音樂回憶療法指的是利用音樂刺激幫助大學生完成對內心情感和久遠往事的深層搜索,在這個搜索和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實現對自我的進一步認知,并以此為基礎逐步緩解自身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音樂是情感的載體,它直接與人的情感對話,通過音樂回憶療法,大學生能夠定位出很多自己意識深處的情緒與事件,再通過對這事情緒和事件的有效解讀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對人生事件的理解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自我覺察,還有內心的寧靜和獨自應對恐懼的方法。
(三)音樂想象療法
很多被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其實都有著強烈的與他們交往、互動的愿望,但他們當中相當比例的人都缺乏克服心理障礙的信心。音樂想象療法就是要以音樂的引導為基礎,幫助大學生構建起戰勝心理障礙的具體意象,從而達到克服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根本目的。不少存在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學生都極度欠缺想象美好未來的能力,他們對自己內心和外部世界的觀察很容易偏向消極的一面,鍛煉對正面事物的想象能力有助于改善他們整體的精神狀態。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對很多學生來多既是切實存在的也是虛無縹緲的。因為它切實地影響著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但作為一個需要被克服的敵人時它又是非常抽象的。音樂想象療法有助于大學生將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具象化,只有先在想象中在它具象化,才有可能建立起一個明確的要克服的對象,才能首先在想象中經歷對這一對象的勝利。
(四)參與多樣化的音樂活動
對于有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來說,音樂不僅僅是治療的有效工具,音樂活動更是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的重要平臺。要積極組織各式各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的參與中強化與他人的互動。音樂活動是一種主題活動,不論是音樂節、演奏會、演唱會,它們往往有著良好的活動氛圍和健康的活動格調。學生們參與音樂活動的形式也很多樣,但不論是作為組織籌劃者、表演者還是觀眾,他們感受到的情緒往往都是正面的。更重要的是,以音樂活動為媒介,學生的社交壓力會小很多。這不僅是因為音樂本身是一種怡養性情的藝術形式,更是因為音樂的存在會減少人與人交往中的尷尬、增加互動中的話題和感性成分。對于有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學生來說,無主題的人際交往常常帶有過大的隱形焦慮,很容易引起他們內心的恐懼與不適。音樂活動的存在則為他們提供了一段適度的社交距離,使得他們有逐步克服人際交往障礙的空間。
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關注不能局限于一時一地,更不能局限于特定類型的矯正方法,要廣泛地開展對引導方法的嘗試。音樂療法在學生心理疏導中的應用體現了音樂本身的跨界性,也體現出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治療的多種可行性。未來,要更加深入地探索音樂療法在心理學領域的應用,讓藝術造福包括大學生群體在內的社會大眾。
參考文獻
[1]張明.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評《音樂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領導科學,2021,06:2.
[2]丁秀梅,鄭秋梅,郎靜,等.個性化音樂療法結合中醫情志護理對ICU患者心理及睡眠的影響[J].新中醫,2021,5303:155-158.
[3]侯潔.音樂教育教學對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中國果樹,2021,03:113.
[4]徐劍.音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論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41:98.
作者簡介
武芳英(1978-),女,湖南溆浦人,湖南醫藥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項目名稱:2020年湖南醫藥學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立項課題:基于傳統音樂的音樂治療體驗對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