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喆
內容摘要:教育的根本,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職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其創業職業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積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職院校學生的年齡階段正處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的發展時期,其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存在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已經成為現階段中職教育的一大難題所在。針對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要以學生為中心,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由此,文章將圍繞中職語文課堂教育的實施與改革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學生 中職 語文課堂 教學改革實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是尊重學生人格與尊嚴的具體表現,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不同學生成長的環境不同,所處的學習環境也不一樣,因此,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掌握程度時不一樣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使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直面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形成二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全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主的掌握知識,極大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一..目前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
中職院校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相較于普通的高中生,中職院校的學生具備其獨有的特點,是一個極具特殊性的群體,與普通的高中生存在巨大的差異。職業性、實用性與專業性是中職語文教育的特點,同時,中職語文教育還應具備一定的人文性與工具性[1]。結合新課改對中職語文的要求,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學習一門語文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意識,以此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全面的提升。相較于普通高中,中職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技術的培養。因此,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結合中職院校自身的特征,確保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注重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全面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2]。但是在實際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其具體的教學方式、理念與教學內容難以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而導致培養出的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還嚴重制約了學校的進步。
1.對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定位與培養目標與普通高中生有巨大的區別。中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定位極具職業傾向性,是以具體的崗位職責需求為原則的。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主要以實際操作型的技能性工作為主,培養技術性的人才是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所在[3]。
2.社會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欠缺足夠的認可度,甚至幾乎難以接受。加之我國目前在職業教育方面還不夠成熟,大部分人對于中職教育的認識存在片面性,認為只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進入中職院校,錯誤的認為中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不管是在智力上還是能力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甚至存在輕視的態度。這種社會性的不認可,在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上形成了嚴重的自卑感與心理壓力。
3.生源也是中職院校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職院校學生的錄取通常是在普通高中的錄取之后,其要求的中考錄取分數線較低,其生源的整體成績水平不高,因此導致中職院校的學生其整體的素質相較于普通高中的學生存在較大的差距。
4.中職院校的學生其自身獨有的特點,直接決定了他們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的人格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尤其是基于中職語文教學獨特性,讓中職院校的學生在人格價值觀教育方面極度欠缺,與普通的高中學生相比,性格與品質方面存在更多的問題[4]。
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優化措施
1.教學觀念的轉變
中職語文教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首先從自身的教育觀念入手,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5]。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中職語文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以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促進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課堂上使用設問導學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自覺投身于語文課堂實踐教學活動中,以此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傳統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的重點在于學生智力的培養[6]。但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傳統教育的缺陷日益明顯,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傳統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的不足。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一個人真正的成功并非僅僅取決于其智力因素,而更多是這個人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智力因素,也就是一個人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學領域需要將更多的工作精力放在學生健康人格的構建工作上,注重受教育者高尚道德品質的培養。基于這一需求,以人為本,逐漸成為了現階段所提倡的全新教育原則。
2.明確教學目標
中職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相較于普通高中更低。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僅需要滿足新課標的相關培養要求,還應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古詩文的學習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與理解能力水平出發,適時改變教學目標,以學生對文章的學習為基礎,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中職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化。與此同時,中職院校注重的是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中職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時候,因切實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創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并且大力弘揚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建立學生高尚的精神世界,保證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堅持以為為本的思想基礎,中職教師借助一系列科學實用方法的運用,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念,并教會受教育者善于使用理性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這就是價值觀教育。將價值觀念教育滲透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優秀文本的積極作用,以語文教材中深厚的文學內涵以及高尚的品德,使學生的情感充分的受到升華與熏陶,以此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形成多元化的優良價值觀念。同時,這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7]。
3.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如果使用單一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將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強化教學效果。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以此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中職語文教師還應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組織合理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機會與空間,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例如微課教學模式。利用微課簡潔生動豐富有趣的優勢來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教師可以將微課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的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新課改對于語文教學創新改革的要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或音頻向學生傳達一個形象的語境來引出將要學習的知識點,當學生對此形成深刻的認識后,再利用微課手段進行詳細的講解,對重難點著重進行分析,加深學生理解,以便更好地記憶和應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微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輔助手段,而并非傳授知識的唯一途徑。這需要教師抓好主次重點,不要過分依賴微課方式。課堂才是教育的基礎,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才是教學的根本。微課只是一種基于高科技的方法,用來促進教學的積極發展。教師仍要發揮出教學的引導作用,正確帶領學生有效的學習,鍛煉學生全面的語文應用能力。
縱觀全文,中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展示,是通過其形式人格水平的高低程度來決定的,同時這也將對社會未來建設人才是否具備足夠健康的人格品質造成直接性的影響。基于以人為本的教育背景,中職語文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借助一切新時代武器,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確保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云.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分析與實踐探究[J].散文百家(下),2019,(11):108.
[2]李彩虹.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文存閱刊,2019,(9):132.
[3]趙振華.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10):277.
[4]劉從兵.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9,(11):50-51.
[5]宋金利.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文信息,2019,(12):191.
[6]徐艷.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及實踐分析[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9,(7):255.
[7]萬玉濤.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9):17.
(作者單位:諸暨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