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振江
在我的印象中,呂永生博士是一位憨厚、坦誠、正義感較強兼具有謙謙君子之風的文人書法家。平日寡言少語,舉止謹慎且彬彬有禮。不慕名利,胸懷寬博;善于助人,無私而頗有愛心。
與其他書法家不同的是,呂博士不輕易評論別人的褒與貶,富有理性的思維使他從不夸大其詞。除了因酷愛書法而成為一位優秀的書法家以外,近幾年,他對學術的研習已涉及中西文學、哲學、美學、藝術學、教育學、文字學等諸多門類。
淡泊以名利 思想之深邃
有些書法家因幾次的獲獎而趾高氣揚,傲氣沖天,結果卻是曇花一現。而呂永生不然,他的書法作品憑借著其精湛的藝術技巧與深厚的學術功底,曾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所舉辦的全國首屆行書展、第二屆蘭亭書法全國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500人書法精品展、“中華情”全國書法精品展等十幾次,他也曾獲“浙江青年書法20家稱號”。呂永生并沒有因為自己的獲獎而停滯不前,更毫無心思去爭名奪利,一心埋頭于學術與書法的創作、臨摹、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與探索,其苦學之志令人欽佩。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和豐富的人生閱歷賦予了呂永生對書法創作的獨特感悟。
思想不是用來為藝術作品添金貼銀的外表華飾,而是內在本質形而上的東西。真正有內涵有思想的藝術作品,應該以作品格調的高低去說話,而非拼命的倒賣從別處偷來的概念或虛名。技法只是手段,思想才是創作的本源,有思想的作品才能充滿精、氣、神。思想是藝術家創作的動力,也是藝術作品的生命和靈魂。
筆者觀賞呂永生的書法作品,無論是巨幅或是小品,無論是長卷或是斗方、中堂、條幅、對聯,那奔放的筆觸揉合著細膩古雅的筆法,突顯現出個人的風格特征;那抽象的線條中穿插著抒情的神奇思想,變化萬千,蔚為大觀,折射出呂永生那深邃的思想與哲理的色彩。以自然灑脫、雍容敦厚而勝于書壇,尤至酒酣放浪而意忘工拙,筆圓而韻勝,挾以專業創作與學養、教育等而譽滿文藝界。其書法爽然有姿,超拔流俗,尤其他的草書如狂風驟雨,氣勢連貫,變化無窮,體現了自我的欲望于草書中尋找到宣泄喜怒哀樂的途徑,不拘規矩但筆筆有來歷、字字有源頭。那狂野酣暢、熱情奔放、乘興而發的自我表達,充滿了老莊自然觀的思想。
莊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藝術創造和審美標準,莊子的思想仿佛滲入了呂永生的全身血脈,無論閉門創作或是現場書寫都是進入了“心齋”與“坐忘”的精神狀態。我們曾于北京有緣相聚在摯友晚宴上,當我們邀請他現場揮翰之時,呂永生不激不厲,隨意流露的筆畫、字形、章法等于自然的思想中彌漫著嚴謹的法度,看似無法實則有法。呂永生的書法創作似乎完全遵循莊子的藝術思想,主張自然的流露,反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他通過筆的運動來表現出生動有力的書法生命,性情散淡,神情舒緩,不方不圓,若行若飛。在如此嘈雜的場合書寫,顯得特別不動聲色,靜水深流般的雅致,沒有沽名釣譽,也無投機取巧,不受干擾,不隨嘈雜聲而聚墨成形。安靜中的激情運筆,激情中的全神貫注,不難發現呂永生最終的目的就是卸落下心靈的重擔,打開了思想的枷鎖,跨越了書法創作進行時的藩籬,走向終極的思想自由。這一思想,是老莊自由思想的延續,也合乎孔子儒家思想的雅性,不溫不火、不偏不倚。
孔子認為,藝術創作必須符合“仁”的原則,蘊含道德的內容,強調美和善的統一,強調文與質統一,也強調“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即要達到“和”的審美標準。呂永生在追求老莊思想的同時,也崇尚孔子的中庸思想,以“和”與“度”的思想駕馭了用筆的提按頓挫,急起鶻落,結體千姿百態,于欹側中求平衡,于錯落中求和諧,真可謂“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增”。他提倡含蓄之美,主張藏骨抱筋,含文包質、似丑實美、剛柔相濟等等,無不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響的結果,必然會呈現出方正循紀、修短合度、體用得法、意氣有余。骨氣與遒麗兼得,合情調于紙上。
以上思想純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兩種主流思想,即儒家與道家的藝術創作觀念,既符合道家自然無拘無束的一面又迎合儒家不偏不倚的思想??梢姡瑓斡郎臅▌撟魉枷胧钦驹趥ト说募绨蛏侠硇缘母行择Y騁,在追求一種綜合而和諧的中庸之美的同時也崇尚自然,主張任興所適,不受規矩格法的控制。任情適意,揮灑自如,不囿于成法?;蛉顼w泉下注,或如冰寒凍凝,如造化之成物,但也把握一個“度”的控制能力。
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技巧、博學的習慣、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使呂永生的書法具有與眾不同的美學特點。呂永生書法是自然之美的結晶,也深受宋代書法大家蘇東坡的影響,融儒、釋、道為一爐,強調藝與道合,提倡“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觀點,不愿所拘成法,要求抒寫胸中之意氣,任筆所致,法在無法中表現出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集各家之長 ?蘊筆墨之妙
呂永生從小酷愛書法,因出生貧農,家境極其困難,沒錢買紙買筆買墨,他用小木棒在地上練字已成為溫州偏遠貧困山區的苦學美談。15歲那年呂永生剛考上高中,為解決溫飽的問題父母到處借錢借糧食,根本買不起文房四寶。呂永生憑著對書法濃厚的興趣,常常在操場的泥沙上手握小木棒聚精會神地練字,有時一練就好幾個小時,廢寢忘食。他從唐楷入門,對顏真卿《顏勤禮碑》《自書告身》等有深刻的理解與熟練的臨摹能力,幾乎達到了亂真的地步。上承魏晉南北朝各碑帖,下啟宋元明清,最后徘徊于魏碑與墓志之間。其楷書取法無跡可尋,只見格調高古,動靜結合,于似與不似之間。行書與草書可算是呂永生的專擅,16歲開始他就日夜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圣教序》及“二王”手札,于《圣教序》《十七帖》《淳化閣貼》用功最深。為了豐富筆法開拓視野,不拘于某家某派,他以晉人為根基,將宋四家的行書幾乎全部臨得滾瓜爛熟,曾一度沉迷于蘇東坡的各種尺牘與小品,不僅學習蘇東坡的行書,還學習蘇東坡的詩詞與文章,外狀其形,內迷其理。近幾年呂永生深入二王的行草體系,對米芾的行書更是情投意合,將其每幅作品進行深刻的分析與理解,主張真率的同時還將米芾行書的筆法、字法、章法等進行了一番大梳理,運用辯證法否定之否定的觀點,取其精華,排其糟粕,像蜜蜂采蜜一樣,最終歸之于自己創作的藝術語言。其行草作品,骨氣雄強,爽然有飛動之態。屈折之狀,完美詮釋了筆墨是一種生命和力量。反對抱殘守缺、食古不化,主張旁通二篆、俯貫八分,呂永生兼精各體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晉韻、唐法、宋意、明態等含蓄蘊藉,窮變態于毫端。
情感之強烈 ?格調之高古
從廣義來說,一切藝術都是情感的藝術,可以說沒有情感也沒有藝術,在藝術的創作之中,始終起著重要作用的就是情感。漢《毛詩序》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知蹈之也?!狈▏_丹也曾說:“藝術就是情感?!币粋€書法家進行創作時,情感的真摯與強烈可以增添其作品的美感與感染力。草書可以說是呂永生書法的重要體現與創作的生命。熱情奔放、狂逸酣暢不僅成為呂永生草書的主要特點,而且貫穿于呂永生書法創作的美學思想。其草書源于《十七帖》《孫過庭書譜》《淳化閣帖》等,也有著張旭的《古詩四帖》與懷素《千字文》的神來之筆與張力,游離于大草與小草之間。韻味深長,激情澎湃,其線條的凝練與點畫的俊厚,經他演繹得有聲有色,時而如飛鳥出林,時而如驚蛇入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旁點邪附,似螳螂抱枝。有情感有思想的創作主體必然能產生意境深遠的作品,呂永生確有天才般的創作本領。觀其作品氣韻生動,虛實相生,有虛有實,計白當黑,皆成妙境。他的行草小品或條幅,往往出現大片的空白,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予以人不斷的遐思,猶如南宋著名的畫家馬遠與夏圭的精品力作,往往運用山之一角與水之一邊,將主體的情思與客體的佳境合二為一,得魚忘筌,寫心寫意。
最后,筆者感覺呂永生的書法作品具有格調高雅、品味無窮的美學特征。高格調的書法作品往往有著健康的內容與深刻的思想,并具有豐富而生動的藝術語言,體現出作者獨立的人格和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觀其書法作品不難看出呂永生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底與扎實的筆墨技巧,他力避討好觀賞者低級趣味的東西,也不模仿抄襲傳統的貫例遵循取法乎上的學習途徑,歷經幾十年的摸爬滾打與專業訓練的磨合,使自己的作品格調高古,意蘊與情調有著一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美學特點。言有盡而意無窮,筆精墨妙,越品而越有味,有著陳年老酒的撲鼻之香,令人美意延年。
結語
一個成功的書法家,需要有精湛的技巧、豐富的思想和深厚的學術底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革新創作。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走出來。打進去的是繼承,走出來的是創新。書法家如一度沉迷于傳統的經典之路,寄人籬下,毫無創新的思維能力,終究僅僅算是一個書匠。筆者認為呂永生博士在博學多思的基礎上已走出了書匠的區域,漸入真正具有自己獨立思想的書法創作之路,也有他自己明確的方向與獨特的筆墨語言。藝海無涯,學無止境。但愿呂博士繼續艱苦奮斗,博涉多優,于上下求索的艱辛歷程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