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龍
近年來,為集中金融優勢資源開展好涉農工作,山東省濱州市創新推出“1234”涉農金融工作思路,即建立1項涉農金融服務機制、用好省市2個融資服務平臺、推廣3項涉農貸款模式和試點4項涉農金融工作,目前已取得明確成效。
建立一項涉農金融服務機制,完善多部門協同發力格局。為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效能,濱州市成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小組,確立“1234”涉農金融工作思路作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方向指引,推動金融機構建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多部門協同發力格局。制訂《濱州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攻堅行動三年實施規劃》,2019年—2021年分全面展開、創新推進和鞏固完善等三個階段,組織銀行在深化金融產品創新、提升業務辦理效率上賦能攻堅行動。在金融的支持下,濱州市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獲評中國最美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
用好省市二個融資服務平臺,服務全類型涉農主體融資。一是用好省級融資服務平臺,重點服務大中類涉農主體融資。平臺運行前,濱州市制訂平臺推廣實施方案,在全市累計召開平臺培訓和推廣會議8次。平臺運行后,組織摸排全市規模以上涉農主體融資需求,組織銀行通過平臺與企業開展融資對接,并建立銀企融資對接通報制度,累計通報平臺融資對接進展情況9次。二是用好市級智慧產融綜合服務平臺,重點服務小微類涉農主體融資。推進全市智慧產融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推動整合稅務、水電、司法和征信等政務數據,組織銀行依據政務數據、平臺出具的信用報告和風險評估材料,與小微類涉農主體在平臺完成融資對接。
推廣三項涉農貸款模式,堅持問題導向緩解涉農主體融資難題。一是推廣“魯擔惠農貸”模式。立足緩解涉農主體擔保不足,推動縣區政府印發“魯擔惠農貸”試點工作方案6個,協調農業銀行等14家銀行與當地政府、省農擔公司合作,為種養大戶、小微農業企業等涉農主體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并減收擔保費。二是推廣線上涉農貸款APP模式。立足提升涉農主體貸款效率,牽頭開展普惠金融“百村行”暨涉農金融服務提升行動,先后指導11家銀行依托行內科技、信貸等優勢,推出線上涉農貸款APP16項,當天可實現審貸、審批、放貸等一網辦理。三是推廣純信用貸款模式。立足緩解涉農主體抵押不足,推動法人機構加強與網貸平臺合作,創新推出免抵押純信用貸款產品4項。
試點四項涉農金融工作,推動先行先試與試點完善相結合。一是試點開辦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業務。指導惠民縣制訂《惠民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方案》,明確試點工作的保障措施和貸款流程,建立試點工作會商制度,5次召開試點工作會討論方案落實細節,確定由農村農業局提供農業示范村名單并辦理股權質押登記,農商行根據名單篩選試點村辦理貸款業務。二是試點實施金融支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工程。制訂全國首個糧食產業發展規劃,并將金融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納入規劃中;建立全市金融支持糧食發展評價體系,依托金融顧問團隊,為糧食產業鏈核心企業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建立市級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支持糧食產業企業直接融資,推動銀行創新專項信貸產品26項。三是試點將整村授信升級為整鎮授信模式。指導無棣縣、鄒平市試點整鎮授信模式,篩選出具有融資需求的鄉鎮13個;推動當地農商行單列11億元低成本資金,設立鄉村振興專項投放額度,分配到有融資需求的鄉鎮。四是試點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一縣一品”細化為“一鎮一品”模式。推動銀行與鄉鎮政府合作試點“一鎮一品”模式,由鄉鎮政府摸排當地優勢特色產業融資需求,由銀行進行融資需求對接。如指導博興縣金融機構對接喬莊鎮水產養殖業融資需求,帶動該鎮水產養殖規模增量擴面,推動該鎮獲評“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鎮”稱號。
通過實施“1234”涉農金融工作思路,濱州市取得明顯成效。一是涉農主體融資大幅增長,“線下+線上”融資拉動作用明顯。截至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農戶貸款余額271.32億元,較年初增長62.31億元、增幅29.81%。二是涉農金融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試點工作虹吸效應初顯。截至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424.5萬元,整鎮授信模式累計為2487戶農戶發放貸款6.02億元。金融支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實施,推動濱州市的糧食產業產值突破1070億元,成為全國首個糧食產業產值千億元地級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一鎮一品”模式累計推動創建特色產業小鎮近20個,其中1個小鎮入選國家級特色小鎮,其中博興縣2個特色產業小鎮的創建,成功為該縣爭取到山東省“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制度創新”試點資格。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濱州市中心支行)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