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瑛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聲樂的起源和發展,其次從多個方面具體分析聲樂曲對我國傳統及近現代器樂創作的實際影響,并探討這些影響的不同方式及其形成的多種原因。最后以古典中吉他的民族化發展為例具體闡述古典吉他在演奏技巧、演奏作品和演奏教材方面的民族化表現,并做出總結。
關鍵詞:聲樂曲 器樂創作 實際影響 古典吉他民族化
一、聲樂的起源與發展
楊蔭瀏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史學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增加提到:“樂器體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聲樂的基礎,聲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器樂,聲樂作品是器樂作品形成的重要基礎條件,在聲樂的發展過程中,器樂逐漸形成,并逐漸形成樂器體系。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起源初期沒有形成文字,但需要有一種方式進行情感表達?!吨袊蟀倏迫珪魳肺璧妇怼芬蔡岬?,在古代,用于表現自己情感的語言也是音樂的一部分,古人在表現自己情感時會加上自己的肢體動作,這種肢體語言也屬于音樂,古代的人們在呼號的過程中會配合上肢體的語言來表現自己的內心想法。
聲樂藝術的發展體現在音樂和語言,這兩者是與人類聽覺的接受能力有效的聯系在一起,音樂與語言是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夠借助語言為載體,而且音樂也是一種傳達人與人之間情感體驗的重要載體。隨著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逐漸探索更高級或以另一種新的方式來進行內心情感方面的交流,而音樂就屬于其中的一個類別。在漫長的音樂發展歷史上眾多藝術家們,不斷豐富整個音樂史的內容從而逐漸完善聲樂藝術。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聲樂藝術歷史悠久,聲樂藝術的發展是從人類早期的藝術行為中發展而來的,以呼號的方式表現出來,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聲樂逐漸形成體系,同時發展成多個流派。
二、聲樂曲對中國傳統及近現代器樂創作的影響
如今,聲樂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器樂創作也受聲樂的影響,對于器樂來說,聲樂對器樂的發展演變也有很大的影響。聲樂對器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歌曲的運用上,器樂以樂曲調為創作元素,聲樂對器樂的這種影響也體現在聲樂對其他專業器樂的影響有相同之處。對于器樂創作來說,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向,一是以西方樂器演奏的器樂,例如小提琴或者鋼琴;二是以中國樂器演奏的器樂,例如我國的民樂。
1.我國近現代器樂創作受聲樂影響的原因
第一,用我國樂器演奏的創作樂曲具有我國民樂的明顯特征,作品具有明顯的我國傳統器樂曲的特色。諸如民歌創作過程中,嗩吶曲創作就直接受到嗩吶自身特點的影響,這也體現出聲樂對器樂的影響,同時,這一特色在現代器樂創作過程中也有明顯體現。
第二,在我國,獨奏曲的創作尤其是使用樂器的獨奏曲的創作一般并非有專業的作曲家進行創作,相反,樂曲的創作一般是由這種樂器的演奏家創作的。這些非專業的作曲家或許對自己經常演奏的樂器極為熟悉,但是對于作曲的規則卻比較陌生。另外,這些演奏家使用的創作手法也比較單一,不善于創新演奏技法,在曲調的創作上也很難有所創新。為此,只有在聲樂曲調的基礎上,對樂曲進行創作,才能使聽眾普遍接受,獲得認可。除此之外,我國專業作曲家很難獨立完成器樂獨奏曲的創作,主要原因在于作曲家對某一樂器掌握并不熟悉,在創作過程中并不了解樂器的性能,從而影響其樂曲創作。
第三,聽眾在具體歷史情境下對器樂聲響的接受方式,不僅在西方影響了作曲家實際的創作過程,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它同樣深刻地影響了曲調素材的選擇與加工。相比于西方器樂曲著重于直覺聽感,我國器樂曲更關注的是抽象的“表意性”,強調用少而精的音樂曲調素材調動起聽眾的聯想,可以說,我國的器樂曲起于聲音,但終于“哲學”。
2.我國近現代器樂創作受聲樂影響的具體方式
(1)直接受聲樂曲影響
以聲樂曲調為素材,這種影響方式最直觀在多種合作及獨奏形式中都存在。在獨奏、重奏、合奏器樂曲中,聲樂曲調素材直接被器樂演奏所引用,這一現象在很多的樂器(比如,鋼琴、小提琴、古典吉他、二胡等)曲目中廣泛存在,他們運用聲樂曲調為素材進行加工改編和再創作的程度雖然有所不同,但直接受聲樂曲調影響,卻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2)間接受聲樂曲影響
在傳統器樂曲當中,有相當多的素材來自于“不可追憶”的聲樂曲牌,這些曲牌在被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吸納之前就已經喪失了原本的結構,唱詞的丟失往往最為嚴重,其原始的器樂曲調也常不可考,僅剩下聲樂曲調可供使用,于是器樂曲便在聲樂曲調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補足缺漏從而最終形成了全新的作品。對于這部分器樂作品而言,聲樂曲影響的共時性要弱于其歷時性,故應當被算作一種“間接影響”,相比于前述的那些直接取材于聲樂曲案例而言,這部分器樂曲種類更廣泛,數量更大。
在合奏樂種中,如西安鼓樂、遼南鼓吹、山東鼓吹等,其樂曲幾乎都是由多種來源的曲牌構成。從曲牌名稱上來看,他們來自于唐詩宋詞元曲,這些曲調,元軍有唱詞的聲樂曲后逐漸演變為歌舞和戲曲等形式,其中有的有單獨用器樂演奏,而在前述大量器樂合奏樂中又成為組成樂曲的基本單位。這些樂曲便間接由原聲樂曲調組成。
傳統器樂獨奏運用曲牌作為素材的也很多,同名曲牌也會有一些同名異曲的現象,同一首南北曲曲牌在不同的劇種和樂種中變化很大。
(3)受聲樂曲結構原則的影響
在器樂運用中,聲樂對傳統器樂曲調素材有很大影響,聲樂還會影響樂器的結構。曲排體和板腔體結構原則在器樂的運用,聲樂對其影響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在傳統的大型聲樂曲,包括歌舞說唱和戲曲的唱段中。結構原則主要有兩種,以曲牌反復及連墜為原則的曲牌體,以基本曲調做板式變化重復為原則的板腔體,這兩種結構原則在器樂曲中廣泛應用。
曲牌體一般以連綴的方式呈現在器樂曲中,在器樂運用中,器樂曲的基本結構就是曲牌體,曲牌以連綴的方式出運用到器樂中。在聲樂曲中,大段唱腔通過以大量的曲牌連綴城鄉,聲樂曲的情感表達和唱詞共同達成相對統一的結果。而在器樂中如何把多首曲調各不相同的曲牌連成一曲,使連曲達到一定程度的統一,其中的手法是值得研究和學習的。
三、古典吉他的民族化發展
吉他是從西方傳入的一種樂器,吉他本身也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它具有音域較廣,音色優美的特點,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和眾多藝術家的更新和換代,古典吉他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普遍使用的樂器。古典吉他在我國的普及度與鋼琴和小提琴相比仍然較差,未來仍然需要藝術家們不斷努力來提升其知名度,教學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古典吉他的愛好者只能夠通過搜集信息來完成自學過程,這成為了制約古典吉他民族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通過民族化發展,讓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吉他的民族化發展不能簡單理解為用吉他演繹我國的民族音樂,而是應該對吉他演奏的水平進行評估,吉他演奏應反映一個民族的最高藝術水準,而不僅僅是用其演奏我國風的歌曲。盡管我國在樂器演奏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存在很多上升的空間,仍然需要在民族特色這一角度上有所突破。
1.直接受聲樂曲影響的古典吉他民族化
古典吉他演奏的技巧,經過演奏人員多年的探索已經形成了一套演奏的方法體系,古典吉他演奏技巧的民族化不是將原來的演奏方法體系整體否定后再重新整理,而是以原來的演奏方法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將古典吉他的演奏方法與民族化的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巧。我國的琵琶演奏技巧與古典吉他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這樣的情況為古典吉他在我國的民族化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先天優勢。例如《阿斯圖里亞斯的傳說》原系鋼琴組曲《西班牙之歌》的第一曲《前奏曲》后來被編入包括八首鋼琴小曲的《西班牙組曲》,列為第五曲,這時改用現名。樂曲的原曲是鋼琴曲,但是其用吉他演奏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吉他的影響。盡管古典吉他與我國的琵琶有很多相似的之處,但是如果將古典吉他的演奏民族化簡單理解為演奏的琵琶化就過于片面。雖然很多的曲目用琵琶的演奏方法進行演奏能夠達到很好的民族化效果,但是如果不分曲目的形式,就用琵琶進行演奏的話會變得適得其反,進而失去了音樂本來的意義。所以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發展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借鑒琵琶的演奏方法,而不是全部照抄,古典吉他演奏的民族化應當將其自身的特點與古典演奏的方法相結合,通過創新將民族風格展現出來,從而使古典吉他在演奏技巧上,體現出更加豐富的民族化。
2.間接受聲樂曲影響的古典吉他民族化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每個民族都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這就構成了我國百花齊放的音樂形式。對我國民族音樂作品進行深度研究并深刻領悟民族音樂的精髓,是發展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基礎和前提。我國有很多的民間音樂作品都能為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提供一些創作靈感,這也為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拓展了發展空間。國外有很多的古典吉他曲目都是由民間音樂形式改編的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等。通過將民間音樂或外國曲目與古典吉他的演奏風格進行融合能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并使演奏曲目更加具有世界性,對發展古典吉他演奏的民族化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近些年來,在音樂界涌現出一批非常優秀的演奏曲目,大多數都是由我國民族音樂改編而來。但是還有一些作品將民族元素生硬的融入了音樂作品的演奏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在作品選擇上,應當選擇民族性較強的,并且適合古典吉他演奏的指法。其次作品改編的關鍵環節是主題旋律,最佳音區的選擇。最后對于改編完成的曲目一定要進行演奏,嘗試目的是檢驗改編后的作品是否有原曲表達的情感相一致,也可以根據演奏嘗試的感覺進行民族化的深度挖掘。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發展離不開借鑒外國元素,但也不能盲目借鑒,只有將合適的元素運用到作品的創作中,才能促進古典吉他演奏的民族化發展。
3.受聲樂曲結構原則影響的古典吉他民族化
對于現階段的大型樂曲和歌舞來說,其中的唱段有著自己的節奏,其往往是根據一個樂曲的曲調來進行作曲,例如在傳統樂曲《掛紅燈》和《喜相逢》中,其多半是根據一個樂曲,通過其反復的演奏和邊話來形成的,琵琶曲之中有一些山東省和河南省的樂曲,其中都是根據八板來逐步演變形成了單板節奏等的樂曲,很多二胡樂曲也是相同,對于中國的傳統器樂來說,很多聲樂中的內容,還有一些傳統的樂器更是以聲樂伴奏為基礎,并逐漸脫離了聲樂,最終形成的,這些都是聲樂曲的重要組成內容。
4.受聲樂曲影響的古典吉他教材方面的民族化
古典吉他已經在國外發展了幾百年,很多世界聞名的音樂學校都非常重視古典吉他演奏專業的發展,并設計了適合學生學習古典吉他的教材。但是由于系列客觀原因,古典吉他演奏專業在我國高校的普及度并不高,相比鋼琴專業和小提琴以及其他西洋樂器專業相差較大,這是由于我國人民對古典吉他的了解較少,另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國在古典吉他教學演奏方面的教師數量很少,并且缺乏適合的教材。就古典吉他的民族化而言,不能過盲目的進行改進而是針對其主要特點有計劃性的進行改進,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做好古典吉他的教學,追求古典吉他教學工作的精益求精,從而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讓他們能夠明確古典吉他民族化的主要方式以及掌握基礎的彈奏方法,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應用都能夠打好基礎。在古典吉他教學過程中從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們強調民族化的觀念,讓學生們從開始學習古典吉他就能夠明確民族化對于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的重要意義。除此之外,要成立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扎實教學能力的古典吉他教師團隊,讓所有參與教學的人員都能夠從中受益,進而推動我國古典吉他的進步與發展。
目前古典吉他演奏教學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一些大師級別的創作教材,并沒有合適的將古典吉他演奏教學與民族元素相結合的音樂教材。但是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起點是音樂教材的民族化,盡管我國在民族音樂教學上已經形成了一套教學理論教學體系,包括律制和調式等內容。但是還遠遠達不到民族化的發展要求。首先沒有適合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曲目的音樂教材;其次沒有對古典吉他演奏曲目的創新形成統一的認識;最后和聲運用的方法在民族化的調式上必須符合一定的規律,古典吉他的演奏應當有合適的和聲進行中合,民族化的和聲方式與西洋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是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關鍵,因此規范的教材在這個方面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無論哪一門藝術進入到一個新的地區或者是融入到民族的藝術風格中,都需要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且只有有效的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出其本身的魅力。無論哪一門藝術只有在不斷的交流融合中才能夠煥發生機,所以古典吉他民族化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關鍵是將民族化的元素與古典吉他的藝術形式和演奏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技巧、作品以及教材的民族化探索,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為我國發展吉他藝術提供了新的思路,對中國音樂走向世界有深遠的意義。
結語
聲樂曲對我國近現代器樂創作的影響十分普遍和顯著,尤其以古典吉他民族化的發展為突出特征。古典吉他是一門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西方彈撥樂器,音樂純美,音域寬廣,經過不斷改良后逐漸成為世界性樂器。民族化正是在中國古典吉他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方向。古典吉他民族化通過吉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莞琪. 聲樂與器樂情緒知覺的差異性及其成因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2]孫苗.器樂曲改編為聲樂曲體現的風格特征——以《江河水》為例[J].青春歲月,2013(13).
[3]賈倫剛.走入極端中的聲樂曲寫作[J].考試周刊,2009(39).
[4]錢仁康.器樂中的聲樂和聲樂中的器樂[J].音樂愛好者,1996(3).
[5]吳犇.論聲樂曲對中國傳統及近現代器樂創作的影響[J].中國音樂學,1993(4).
[6]程云.聲樂、器樂美的異與同——兼答李直心同志[J].人民音樂,1983(7).
注:本文系2018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中外吉他藝術發展傳播比較研究下的我國當代吉他文化發展戰略研究》階段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YSE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