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8日下午5點左右,有個叫吳應堂的國民黨士兵正在重慶紅巖嘴附近的一段斜坡旁小解,突然一輛黑色轎車從坡上快速沖來,生生地將吳應堂撞翻在地,使其重傷昏迷。當時,肇事轎車并未停下,而是繼續快速前沖——結果,這個錯誤的逃逸舉動竟然引發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連鎖反應。
其實,當時在現場的并非吳應堂一人,還有一隊執行任務的國民黨士兵,共計30多人。他們奉命從其駐地到重慶領取軍服,步行至紅巖嘴時停下休息。就在這當口,吳應堂去解手,結果不幸遭遇車禍。士兵們見吳應堂被撞倒地,立即高喊停車,可是轎車仍然高速前進。這時吳應堂的班長田開福氣憤地端起步槍,朝著轎車扣動了扳機,其中一顆子彈呼嘯著鉆進了轎車的后備廂。事后,人們在圖紙上還原了這顆子彈的飛行軌跡:它穿過轎車后備箱,再突破座椅靠墊,從一名乘客的背腋處侵入,并貫穿其右肺。這名傷者被司機緊急送醫后,雖經全力施救,終因失血過多死亡。
這名死者身份之特殊出人意料——他不僅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與何香凝的女婿,還是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秘書(周恩來在重慶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共產黨的高級干部,而且長相酷似周恩來。他名叫李少石,廣東番禺縣人,時年39歲。更為關鍵的是,當時的政治背景極為特殊:國共兩黨在重慶的談判即將達成協議,共產黨領袖毛澤東正準備離開重慶返回延安。
這起案件很快點燃輿論猜測:是不是國民黨特務針對共產黨人搞的恐怖暗殺,以破壞和平談判?有人甚至一度懷疑,這是蓄意針對周恩來的政治暗殺,李少石之所以被害,大概是因為其長相酷似周恩來而被特務誤殺。如果真是特務所為,那么毛澤東在重慶的安危就令人擔憂了。一時間,山城重慶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只有把肇事司機找到,事情才會清楚明白,可是這個肇事司機偏偏失蹤了——他將傷者李少石緊急送往醫院后,驅車將《新華日報》兩名工作人員接到醫院去照料傷者,然后將那輛黑色轎車鎖入車庫,便不知所蹤。整個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后來,國民黨方面為了洗脫嫌疑,給公眾和共產黨一個交代,加緊案情偵破,第二天便有了結果。原來,肇事司機叫熊國華。當日,李少石送參加談判的民主人士柳亞子回住處后,返回途中,司機熊國華因另有任務,心急如焚,一路猛踩油門。車在蜿蜒山道上飛馳,行至紅巖嘴附近斜坡,突然見前面有一士兵,便急踩剎車,但剎車不靈敏,結果造成了事故。共產黨查清情況后,為了談判大局,次日便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文章,公布真相,并對撞傷士兵表示慰問,且主動承擔了其醫療費用。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