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集裝箱供應鏈的緊張情況一直沒有明顯好轉,最近集裝箱船運費用更是處于大漲狀態。作為國際航運領域的長期觀察者,專業航運信息咨詢平臺信德海事網主編陳洋提到了一個極端案例:近期,一艘原本無人要的傳統巴拿馬型集裝箱船舶拿到了10萬美元/天的租金,而在此之前,它的常規租金不過2000至3000美元,相當于租金暴漲近50倍。
極端案例的背后,有這家貨代公司要貨特別急的特殊原因。但普遍而言,運力供應的緊張,已讓船舶和集裝箱的租金均上漲至歷史性的高水平。
一位上海貨代人士透露,箱子漲價最厲害的是美加線和歐線,尤其是部分美國航線,與疫情前相比,價格翻了10倍。“疫情前一只箱子運到美國只需要1000美元至2000美元,現在普遍超過1萬美元,運價幾乎每天都在漲,一天一個價。”漲價的并非只有歐洲和美加線,包括亞太、非洲、日韓線都在全線上漲,以前一只標準箱從寧波運到非洲的價格,在5000美元左右,現在已漲到20000美元。各條線路運價都在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海關總署6月7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出口和進口數據,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
陳洋稱,目前市面上不僅僅是集裝箱供不應求,而且已是無船可用。一方面,是集裝箱無法及時運回中國;另一方面,是船舶生產周期一般長達2年左右。(綜合《第一財經》6.10、《證券日報》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