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農行人,黨建工作的成果最終要體現在業務上。”50年黨齡的李嘉貴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一名黨員的責任。他是一名1971年就入黨的老黨員,雖只有小學文化,但非常重視黨的理論學習,黨性較強,是一名忠誠、干凈、擔當的合格黨員。工作中堅持“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注重黨員學習與培養,堅持開好“三會一課”,確保黨員在業務工作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做到黨建與業務發展兩不誤
他于1988年4月至2002年4月在任祥云縣支行劉廠營業所主任的14年間,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將一個距離縣城30多公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源貧乏、經濟落后、當地信用環境較差的鄉鎮營業所,發展成群眾口碑好、政府滿意、業績優良的營業網點。把劉廠營業所的存款從280萬元增至6900萬元,貸款從160萬元增至48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在的營業所發放貸款累計1600筆,金額2.7億元,所經手貸款均全部收回,無一不良。他任職期間,劉廠營業所無案件、無責任事故,在支行的綜合績效考核中,年年名列前茅,工作業績十分突出。劉廠黨支部亦是全縣支部中活動開展得最好、黨員素質最高的支部,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他非常重視傳、幫、帶工作,注重對年輕人的培養,不少年輕人在他的精心培養教育下,已成長為中層干部、行領導,這些年輕人也經常找他談心,他總是語重心長地給予提醒,要求他們在領導崗位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要與員工打成一片,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用好權、履好職,做一個明白人、清白人。
傾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在他剛就任劉廠營業所主任時,劉廠鄉的信用環境在全縣是出了名的差,尤其是劉廠農村合作基金會不良貸款較多,信用差、“空手套白狼”的人不少,如果把握不好,后果不堪設想。可他沒有放棄,認真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利——貸款權,對申請貸款的人,會從各種渠道去了解情況,不符合條件的即使有人說情、通過各種方式拉關系也不行,嚴格按照農行的信貸規章制度來辦理;但符合條件且有正當經營需求的人,會主動積極地去辦理。劉廠地區從事農副產品(如野生食用菌、瓜子、核桃)加工的人較多,但規模較小,經過認真調查分析,他認為農副產品加工行業很有市場前景,決定要給予積極支持,扶持客戶做大做強,農行要把握機會,不能畏首畏尾,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要做出貢獻。在他的努力下,劉廠地區農副產品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劉廠地區逐步發展成為全國農副產品(菌類)加工的集散地,很多貸款客戶已成長為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的已成為全縣乃至云南省的知名企業。其中,云南龍云大有經貿有限公司已成長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放出去了,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力地支持了當地的發展,當地政府對他的工作很滿意,在各種會議上經常給予表揚,稱他是農行的“老紅旗”。營業所在劉廠地區的工作得到了廣大客戶的認可,成為當地的主流銀行。
走出去總會有收獲
李嘉貴是個“閑不住的人”,一輛舊自行車陪伴他多年。他說,對陪了自己多年的這輛“寶馬”有感情,騎出去方便、舒服,且“只要走出去,總會有收獲。”所以,他經常騎著“寶馬”走村串戶,到田間地頭向農戶了解農作物生長情況;到貸款農戶家了解經營情況、農副產品行情;到機關單位,了解職工的貸款需求等。通過走出去,他獲得了最直接、最真實的信息,在第一時間能夠為有需求的客戶提供服務。有一次,他偶然騎車到一個客戶家,通過客戶與其他人的談話中,了解到在劉廠營業所貸款的一個野生食用菌加工大客戶在外省因詐騙犯罪被公安機關拘留后,立即騎車回到所里,向支行領導及時匯報情況,餓著肚子又立即趕到該客戶野生食用菌加工廠,查封了全部存貨,之后及時聯系買主快速變賣,在第一時間回收近400萬元的貸款本息。就是這樣,他通過多方捕捉信息,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險。他常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從源頭上把控信貸風險,了解市場,走出去就會有收獲。”這就是他經手這么多筆貸款無不良的原因。
李嘉貴一生扎根基層、服務基層,39年的職業生涯取得了諸多榮譽,但他不驕不躁,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員本色。如今退休后的他仍發揮余熱,積極參加村委會活動,熱心關注農行的發展,發揚農行人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