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血驕
(新疆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呼吸科 新疆 哈密 839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為呼吸系統危重癥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氣流阻塞,由多種致病因引發,且為進行性疾病,隨著發展出現肺源性嫌臟病以及嚴重呼吸衰竭癥狀,存在累及生命的可能[1]。目前,治療COPD主要以藥物手段為主,通過抗炎、抗菌、抗感染以及氣管擴張劑的使用改善患者通氣情況,但效果存在局限[2]。經反復臨床實踐,聯合布地奈德與異丙托溴銨在治療效果上取得了突破,本次選擇86例COPD患者展開對比分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86例COPD患者,經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3.42±4.67)歲;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4.13±4.5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確診入組患者所患疾病為COPD;年齡18~80歲。排除標準:入組前30 d內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患者;有藥物過敏史患者;無法全程參與的患者;機體器官功能障礙患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單純予以異丙托溴銨(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國藥準字20130135,10 mL/支),于氧驅動霧化裝置中加入1.25 mL異丙托溴銨,經持續加壓霧化面罩實現持續性吸入給藥,霧化期間氧流量速度為6~8 L/min,單次治療10 min,每日進行2次,持續7 d為1個療程。
觀察組予以聯合用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在每日霧化吸入中加入0.5 mg布地奈德(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40458,160μg:4.5μg×60吸/支),氧流量、霧化吸入時間、治療頻率均與對照組相同。
兩組均接受為期7 d治療。
(1)動脈血氣指標:PaO2、PaCO2;(2)肺功能指標:FEV、FEV1、FEV1/FVC;(3)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咳嗽、氣促、肺啰音[3]。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頻數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觀察組動脈血氣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mmHg)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mmHg)
PaC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43 57.45±4.36 81.56±8.11 55.29±3.17 35.87±5.42對照組43 57.32±4.58 72.17±7.29 55.56±3.22 49.38±6.39 t 0.1348 5.6465 0.3918 10.5729 P 0.8931 0.0000 0.6962 0.0000組別 例數PaO2
經治療觀察組肺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FEV1/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43 1.45±0.39 2.42±0.37 1.18±0.67 1.96±0.18對照組43 1.45±0.37 2.11±0.21 1.19±0.73 1.77±0.13 t 0.0000 4.7781 0.0662 5.6047 P 1.0000 0.0000 0.9848 0.0000組別 例數FEV/L

表3(續)
觀察組患者咳嗽、氣促、肺啰音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d)

表4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d)
組別 例數 咳嗽 氣促 肺啰音觀察組43 2.23±0.31 2.74±0.45 4.27±1.27對照組43 3.71±1.08 4.62±1.33 7.49±2.09 t 8.6373 8.7802 8.6338 P 0.0000 0.0000 0.0000
據全球醫學領域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各國COPD發病概率在近年來始終呈上升趨勢,這一現象與現代空氣環境惡化、自然環境遭受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4]。作為呼吸道疾病,COPD發病初期呼吸道炎性癥狀最為突出,多以大量分泌黏性或膿性痰液為主,且臨床發現受炎癥因素的影響,有患者出現發熱或伴有哮喘癥狀,隨著疾病的進行,炎癥因子加重對肺部功能的干預,如治療不當,未控制病情發展,可誘發心力衰竭甚至死亡[5]。
目前,臨床治療中普遍認為若想緩解COPD臨床癥狀,需控制呼吸道炎癥反應,使患者得以正常通氣,因此,藥物治療更便于患者接受以及操作。常規藥物治療主要以抗炎、抗菌類藥物為主,個體對藥物吸收能力不同,且如丁胺醇等常用β2受體激動劑等藥物,當患者機體炎性水平處于較高狀態時,機體本身的β2受體敏感性下降,因此導致治療效果差,且存在安全局限,如在藥效較小情況下增加藥量,則易出現心慌、心悸、胸悶、氣短等不適癥狀[6]。
本次通過霧化吸入治療應用布地奈德與異丙托溴銨兩種藥物,其中霧化吸入治療為一種高效治療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在霧化器作用下將液體藥物通過高速壓縮形成微小直徑的藥物微粒,將霧化器直接對準呼吸道,短時間內實現藥物的高效滲透,并保障藥物直達病灶,作用于病灶深處;且藥物經過患者呼吸道最終沉積于肺部,增強藥物作用時間,使治療效果更為突出[7]。現有臨床研究中已證實,霧化吸入治療具有提高藥物利用率,減少浪費以及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的作用與價值。而本次所采用的兩種藥物均非β2受體激動劑,其中布地奈德為臨床廣泛應用的具有抗炎功效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藥物進入人體后,可快速發揮藥效,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如白三烯類、前列腺素類,阻斷炎性因子活躍與發育的條件,從而實現良好的抗炎效果;異丙托溴銨為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抗膽堿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后可先進行支氣管平滑肌改善,游離其M受體,保持平滑肌處于放松狀態,緩解因炎癥因子刺激出現的痙攣情況,阻止對肺部造成的損傷,恢復患者呼吸道良好通氣[8]。在兩種藥物綜合作用下,可減少激素類藥物用量,避免身體出現耐藥菌、不良反應,增強用藥安全性。
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接受聯合用藥治療,動脈血氣以及肺功能指標得到有效緩解,且咳嗽、氣促、肺啰音等癥狀均在短時間內消失。而本次結果與臨床現有報道結論一致,陳杏妍、陳丹純[9]在研究中肯定布地奈德聯合異丙托溴銨治療COPD具有恢復正常動脈血氣指標效果,且治療有效率高到95.0%;在許東平、孫晉華學者[10]的研究中,也肯定聯合用藥的效果,證實治療總有效率高到97.62%。由此可見,在治療COPD中,聯合布地奈德與異丙托溴銨治療效果得到臨床實踐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