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健輝,周利勝,林海玲
(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廣東 佛山 528500)
腦心綜合征(brain-heart syndrome, CCS)是急性大面積腦梗死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它主要是指由各種顱內病變引起的心臟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且一旦發病患者存在預后不佳,死亡率較高等情況[1]。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藥物為前列地爾注射液,其具有阻止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的作用,但部分患者應用后可能出現心衰的現象,導致整體治療效果不佳[2]。丁苯酞屬于一種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其主要成分為3H-異苯并呋喃酮,它是這幾年研制出的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新型藥物,可有效改善腦梗死患者腦缺血狀態,同時還可以改善缺血區腦灌注和神經功能缺損。本研究旨在探討丁苯酞注射液輔助治療急性大面積腦梗死并發CCS的效果及對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 擇 我 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96例 急 性 大面積腦梗死并發CCS患者。按照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n=48)和觀察組(n=48)。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齡44~76歲,平均年齡(56.42±4.23)歲;體重指數18~26 kg/m2,平均(23.52±0.56)kg/m2。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57.52±3.56)歲;體重指數19~26 kg/m2,平均(23.43±0.51)kg/m2。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及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西醫結合腦卒中循證實踐指南(2019)》[3]中診斷標準者;(2)入組前一周之內未接受任何治療者;(3)資料齊全,且會說普通話者。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者;(2)合并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者;(3)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者。
所有患者給予心電監護、持續吸氧等常規治療。
對照組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4,規格:2 mL:10μg)靜脈滴注治療,10μg/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丁苯酞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100 mL:丁苯酞25 mg與氯化鈉0.9 g)100 mL/次,2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
對比兩組患者療前后心肌損傷標記物及血清炎性因子的變化。(1)心肌損傷標記物: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的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化學發光儀檢測心肌肌鈣蛋白Ⅰ(myocardial troponinⅠ, cTnⅠ)、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采用生化分析儀測定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 CK-MB)。(2)血清炎性因子指標: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備同(1),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ⅠL-6)及高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
數據錄入SPSS 22.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cTnI、CK-MB、BN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記物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記物比較(±s)
注:a與治療前比較P<0.05。
CK-MB/(U·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48 1.28±0.21 0.10±0.02a 66.98±9.52 13.65±5.26a對照組48 1.21±0.25 0.35±0.09a 65.59±10.23 19.36±3.01a t 1.485 18.787 0.689 6.528 P>0.05 <0.001 >0.05 <0.001組別 例數cTnI/(μg·L-1)BNP/(ng·mL-1)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48 324.62±46.26 13.56±3.92a對照組48 331.45±47.65 17.12±3.81a t 0.713 4.512 P>0.05 <0.001組別 例數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NF-α、IL-6及hs-CRPMDA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NF-α、IL-6及hs-CRPMDA水平比較(±s)
注:a與治療前比較P<0.05。
IL-6/(ng·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48 24.22±1.31 7.55±0.97a 95.25±2.89 42.03±2.46a對照組48 23.62±1.64 13.12±1.23a 94.30±2.66 65.42±4.82a t 1.980 24.635 1.676 29.946 P>0.05 <0.001 >0.05 <0.001組別 例數TNF-α/(ng·L-1)hs-CRP/(mg·L-1)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48 13.82±1.30 4.96±1.13a對照組48 13.63±1.31 7.53±0.93a t 0.713 12.166 P>0.05 <0.001組別 例數
急性腦梗死由于其發病機制復雜,且影響因素多,吸煙、肥胖、飲酒等均可誘發,嚴重危害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其中并發的CCS可能導致患者的康復時間延長。以往常用的治療藥物前列地爾注射液,其可改善患者的局部血供不足,但無法有效降低患者機體的炎癥反應。
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的通過人的血腦屏障發揮作用,改善腦能量代謝和缺血腦區的微循環和血流量,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并具有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起效快,可迅速建立起側支循環,改善局部血流量,提高組織的供血狀態,同時它還可通過降低機體內的花生四烯酸水平,抑制谷氨酸釋放,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4]。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心肌損傷標記物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丁苯酞注射液輔助治療可提高急性大面積腦梗死并發CCS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心肌損傷程度,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丁苯酞注射液可以通過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的狀態,改善心肌損傷程度。血清TNF-α主要由巨噬細胞分泌而來,可調節機體內的炎癥程度,在患者機體內呈現高表達的狀態;血清IL-6主要由T淋巴細胞分泌而來,當機體有炎癥存在時,其呈現異常表達的現象;血清hs-CRP是一種急相蛋白,可誘導炎癥因子分泌,增加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5]。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炎性因子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丁苯酞注射液輔助治療可降低急性大面積腦梗死并發CCS患者的炎癥反應,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丁苯酞注射液可以通過影響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抑制細胞內鈣離子的超載,減輕機體炎癥反應[6]。
綜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輔助治療可有效提高急性大面積腦梗死并發CCS的治療效果,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改善心肌損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