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海靜,杜建平,陳 英,席 瑞,李尚存,高云鹍,肖 瑜
(1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人民醫院內四科 云南 楚雄 675400)
(2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人民醫院辦公室 云南 楚雄 6754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以打鼾、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為主要表現。OSA患者睡眠時反復發生上氣道塌陷、阻塞,會造成通氣不足,間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癥以及睡眠結構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高血壓、心律失常、認知功能障礙等多器官系統損害[1]。國內相關研究顯示,14歲以上男性和女性中OSA患病率分別為4.1%和2.4%,隨著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這種患病率可能被低估[2]。近年研究顯示OSA發病率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OSA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糖尿病等眾多心血管、代謝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于早期診斷認識OSA具有重要的意義[3]。Hypocretin又稱Orexin,于1998年首次被發現,Orexins又稱為Hcrts,是下丘腦腹后外側區某種特異神經元合成的前體裂解成兩個成熟的33氨基酸多肽Orexin A和28氨基酸多肽Orexin。本文旨在了解高原地區OSA患者HCRT蛋白的變化情況,并探討OSA患者血HCRT水平變化及其對OSA診斷的價值。
選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 期 間 收 治的30例OSA患者與健康體檢的30例健康者,分別納入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9~79歲,平均年齡(55.98±3.20)歲;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6.43±3.19)歲。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兩組人群各項基線資料的比較差異不顯著。入選、排除標準如下。
1.1.1 入 選 標 準 (1)年 齡30~80歲 之 間;(2)行全夜便攜式睡眠監測及睡眠問卷的受試者;(3)簽署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1)有嚴重心腦血管病變、肝腎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史;(2)有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以及糖尿病患者;(3)有甲狀腺基礎疾病的患者;(4)明顯攝食障礙以及營養狀況不良的患者;(5)無法配合監測及回答問題;(6)近3個月外傷、手術史者。
1.1.3 所需的研究材料 基本信息:年齡、身高、體重、性別、職業、生活環境及方式、藥物使用情況等。生物標本:血液標本(10 mL/人次),于便攜式睡眠監測之后的清晨6點空腹抽血。
1.2.1 測量方法 運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法檢測血清HCRT水平,實驗采用雙抗夾心法,加入樣本和標準品與目標抗體結合,洗去游離成分,加入生物素化的目標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親和素,生物素與親和素特異性結合,加入顯色劑,辣根過氧化物酶會使無色的顯色劑顯藍色,加終止液變黃,在450 nm下測OD值,通過繪制標準標準曲線計算出樣本中目標抗體濃度。
1.2.2 操作方法 根據待測樣品和標準品數量計算所需板條數,實驗設空白對照孔,37℃溫箱孵育90 min。洗板4次,注入洗滌液200 mL靜置30 S后甩盡液體,在吸水紙上拍干。加入生物素抗體工作液(100 mL/孔)37℃溫箱孵育60 min。洗板4次,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工作液(100 mL/孔)37℃溫箱孵育30 min。洗板4次,加入顯色劑100 mL/孔,避光,37℃溫箱孵育10~20 min。加入終止液100 mL/孔,混勻后即刻測量OD450值。
1.2.3 質控標準 確保試劑配制充分混勻,避免試劑產生大量氣泡。對于不同濃度的標準品,在取樣本時需更換吸頭。在實驗開始前需進行預實驗,若預實驗結果顯示樣本OD值高于標準曲線上限,則應適當稀釋后重新檢測,計算濃度時應乘以相應的稀釋倍數。結果重復性,板間,板內變異系數均<10%。靈敏度:最低檢測樣本目標抗體劑量小于標準品最低濃度。方法:20個零標準的平均OD值增加兩個標準差,在計算相應濃度。特異性:該試劑盒克檢測天然和重組目標抗體,與其他細胞因子及蛋白均不反應。
1.2.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HCRT水平與OSA嚴重程度指標,如: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等的相關性,計量資料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P<0.05表示數據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統計學結果顯示,OSA患者血HCRT水平顯著低于正常(P<0.05)。通過對實驗數據作標準曲線,發現實驗組較正常組低,且與OSA嚴重程度呈負相關,即OSA越嚴重,食欲素蛋白越低,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正常組HCRT水平比較表(±s, ng/mL)

表1 實驗組與正常組HCRT水平比較表(±s, ng/mL)
組別 例數 HCRT水平實驗組 30 0.62±0.31正常組 30 2.92±0.87 t 13.472 P<0.05
OSA為高原地區較為常見的一種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指在睡眠過程中出現的,因為呼吸道反復塌陷、阻塞而造成的反復微覺醒、睡眠結構異常的癥狀,在反復覺醒的過程中患者還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屬于典型的典型的缺氧-復氧模式。此外,人體為了應對反復出現的上氣道阻塞,在睡眠時機體會自主增加呼吸肌做功,導致胸腔負壓因此增大;同時,因為呼吸不暢導致的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將直接影響到中樞交感神經的調控部位,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基于上述病理機制,患者在臨床上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打鼾、夜尿增多、自覺憋氣,且晨起后有明顯的頭痛頭暈、口咽干燥感,長此以往,患者的生活質量、性功能等將因此顯著下降,嚴重者甚至還將伴隨認知功能異常、行為異常。作為一種全身性疾病,OSA對于人體的傷害是巨大的,是導致猝死的危險因素,只有明確OSA的發病機制、探明OSA的進展特點,才能針對性用藥,確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OSA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數據表明,我國成人人群中,呼吸睡眠疾病的患病率為3.5%~4.8%,而在患有呼吸睡眠疾病的人群中,約有42.7%的人為呼吸睡眠障礙。調查數據表明,我國人口基數大,失眠人口總數接近3億,其中,大約有5 000萬的失眠人口患有呼吸睡眠障礙[4]。以往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會進一步加重呼吸衰竭,使得血管意外、心肌梗死、高血壓及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等發生率上升,嚴重威脅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導致OSA原因眾多,除了常見的肥胖、年齡以外,OSA還可通過集體炎癥、氧化應激反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途徑發生。此外,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的異常也是OSA的重要致病機制,研究認為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而呼吸道疾病又將進一步增加OSA的發生率。
本文結果發現OSA與Hypocretin蛋白具有相關性,OSA患者的HCRT水平顯著低于正常人(P<0.05)。對此,通過檢測OSA患者血HCRT水平變化對OSA及時診斷具有一定幫助。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導致睡眠相關疾病逐漸增多[5]。睡眠呼吸監測技術在大姚區域內無人開展,此技術操作簡便、技術成熟、使用性廣,設備投入成本不大,可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診斷初篩,可提早發現、提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