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王印國,溫桂蘭,丁宏君,周 魏,鄭蘊華,夏瑤婷
(上海郵電醫院 上海 200040)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性感染疾病,很多臨床資料表明,HP感染可能與多種胃腸外疾病包括肥胖、脂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等有關[1]。本研究通過觀察在我院體檢人群中HP感染與肥胖的相關性,探索通過控制HP感染對肥胖人群進行健康管理的新方向。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我院做健康體檢的6 897人。納入標準:1個月內均未使用過抗生素、維生素、鉍劑、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非甾體消炎藥、調脂藥物等相關藥物者,排除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嚴重肝、腎疾病及曾經做過HP根治治療及胃部手術等人群。年齡20~87歲,平均年齡(38.43±10.17)歲。其中,男性3 628人,年齡(39.08±10.45)歲;女性3 269人,年齡(37.72±9.80)歲。
(1)測量身高、體重的儀器型號是歐姆龍HNH-219,測量時要求脫掉鞋襪,身著輕薄衣物,目視前方;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2,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的劃分標準如下[2]:BMI 18.5~23.9 kg/m2為正常,24.0~27.9 kg/m2為超重,BMI≥28.0 kg/m2為肥胖。
(2)實驗室檢查:體檢者禁食12 h,晨起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5 min后,分離血清和血漿備用,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TC、TG、LDL-C、HDL-C水平。正常值范圍分別為TC(0~5.18 mmol/L);TG(0~1.7 mmol/L);LDL-C(<3.7 mmol/L);HDL-C(1.0~2.1 mmol/L)。
(3)HP檢測:采用某公司生產的尿素14C呼氣試驗藥盒測定HP感染情況。檢查前要求避免劇烈運動。研究對象空腹,漱口后用20 mL涼飲用水送服14C膠囊1粒,靜坐25 min后,受試者通過導管向CO2專用呼氣瓶吹氣,當CO2集氣劑由紫紅色變為無色時停止吹氣(1~3 min),收集完畢后,向樣品瓶內加入4.5 mL閃爍液,溶解搖勻后于液閃儀上檢測14C放射性活度。結果判定:14C-UBT≥100 dpm/(mmol·L)CO2可判斷為HP陽性。
使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HP感染與肥胖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信息6 897名體檢人員中,HP陽性感染者2 197人,占比31.42%,其中,男性1 177人,男性發病率32.14%,女性1 020人,女性發病率30.62%,男女間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BMI及生化指標比較HP感染陽性者的BMI、TG、LDL-C指標均高于HP感染陰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BMI及血脂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BMI及血脂指標比較(±s)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例 年齡/歲BMI/[kg·(m2)-1]男 女24.78±3.41*23.07±3.56 t[χ2]P陽性陰性2 197 4 700 1 177 2 451 1 020 2 249 38.9±10.26 38.2±10.12[1.800]0.810 1.522 0.220 4.500 0.001組別 例數 TG/(mmol·L-1)TC/(mmol·L-1)HDL-C/(mmol·L-1)LDL-C/(mmol·L-1)陽性陰性t[χ2]P 2 197 4 700 1.73±0.43*1.47±0.25 5.600 0.000 4.87±0.84 4.83±0.87 13.150 0.260 1.15±0.21 1.46±0.36 8.130 0.357 3.21±0.76*2.38±0.28 20.470 0.000
隨著BMI的增加,HP感染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肥胖組的感染率明顯高于BMI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BMI人群HP感染率比較(例)
通過對男性、女性不同BMI人群HP感染率與BMI正常組的比較,男性、女性肥胖者的感染率均明顯高于BMI正常組(P<0.05)。見表3、4。

表3 男性不同BMI人群HP感染率比較(例)

表4 女性不同BMI人群HP感染率比較(例)
將研究對象按年齡從20歲開始每10歲分成一個年齡段,共5組,各年齡段的BMI人群HP感染率比較中,40~49歲,50~59歲年齡組的肥胖者中HP感染率明顯高于BMI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年齡人群、不同BMI人群HP感染率比較[n(%)]
按性別、年齡分層后,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評估不同人群BMI與HP感染的相關性,在男性、女性、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 及60歲 以上年齡組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12、0.23、-0.341、0.312、0.045、0.145、0.56,結果顯示:女性人群中BMI與HP感染呈正相關(P<0.05)。
以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因變量,將BMI(≥28 kg/m2)、TC、TG、L-DLC、H-DLC為自變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LDL-C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見表6。

表6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目前多種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HP感染與代謝綜合征(MS)密切相關,而肥胖在多種MS定義中均是必要的組分。本研究分別從不同BMI、不同年齡、性別方面研究了HP感染率與肥胖的關系,發現肥胖人群HP感染率明顯增高;男、女肥胖組感染率均明顯高于同性別BMI正常組;女性HP感染率與BMI呈正相關(P<0.05);在40歲以上年齡組,隨BMI增加,HP感染率有逐漸增加趨勢,Logistic回歸分析也顯示肥胖和LDL-C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以上研究數據表明HP感染與肥胖存在明顯的相關性。至于為何僅在女性人群中發現明顯的相關關系,本研究也顯示HP對血脂代謝有影響,考慮有可能存在HP和雌激素對血脂代謝的雙重的長期影響導致,但具體機制還有待研究。
目前對于HP感染和肥胖相關的發生機理并未完全清楚。胰島素抵抗是發生肥胖的重要危險因素,HP感染與胰島素抵抗之間存在相關性,胰島素抵抗會在炎癥反應存在的情況下發生,HP可能通過誘導一系列慢性炎癥反應使機體發生胰島素抵抗[3],從而對肥胖產生影響;胃饑餓素是胃底細胞分泌的一種與食欲、肥胖有密切關系的腦腸肽類物質。血漿中胃饑餓素含量與BMI負相關[4],在肥胖者血中胃饑餓素水平偏低,有研究表明HP感染患者胃黏膜、血清胃饑餓素水平均降低[5],而在根除HP治療后,均出現反彈現象,由此推論出HP感染可能通過影響胃饑餓素的表達與分泌,影響機體的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