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胡 偉,姚超凡
(新沂市人民醫院 江蘇 新沂 221400)
高血壓屬于常見心腦血管疾病之一,尤以老年患者居多,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高血壓一經確診,需終身服藥治療,以維持血壓穩定,預防疾病進一步發展和并發癥[1]。但是多數老年患者缺乏對疾病的了解,認為只要血壓不高無需服藥,經常出現隨意停藥、過量服用不合理用藥等情況,難以保障血壓穩定,加快疾病進展。因此,重視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干預工作至關重要[2]。社區藥學服務干預是近幾年醫療改革提出的新模式,通過藥學相關人員幫助患者了解高血壓疾病,改善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針對2020年1月—12月我社區8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的藥學服務干預,本文藥學服務干預的方法與運用效果,內容具體如下。
選擇2020年1月—12月我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82例開展藥學服務干預,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4.6±1.5)歲,病程3年~11年,平均病程(7.5±1.4)年。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社區藥學服務干預,具體措施為:
1.2.1 藥學干預方案擬定 由院內臨床藥學工作經驗豐富的藥師負責擬定藥學干預方案,結合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病情特點,以上門服務干預的方式近距離接觸患者,評估其日常生活習慣,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個性化特點的用藥指導方案。為確保老年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應盡量為其選擇緩釋制劑,要求半衰期需高于12 h。另外需制定應急方案,在患者服藥發生不良反應后及時指導其緩解,并對用藥種類或劑量進行適當調整。
1.2.2 用藥指導 藥師需采取上門拜訪的方式和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交流,強調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的重要性,說明藥物對血壓控制的作用機制,另外還需告知用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方法,要求老年高血壓患者養成按時記錄血壓變化和服藥情況的習慣以便為藥師上門服務提供依據。在用藥指導進行過程中,可邀請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尤其是老年患者記憶力、聽力、認知力等嚴重退化時,更需要家屬從旁輔助記錄用藥知識。詢問并記錄患者當前所患疾病情況,以高血壓為主,重點記錄并發癥、合并癥情況,根據具體信息調整用藥方案,并提醒患者服用多種藥物時的注意事項。
1.2.3 處方審核 在每次上門拜訪老年患者時,均需對其使用的藥物處方進行審核,采用手機拍照上傳的方式,將相關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回醫院,再由中級及以上職稱的藥師負責審核處方,結合患者病情狀態,對藥物種類、劑量、服用頻率等的準確性給予評估。同時由上門拜訪的藥師負責了解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習慣,根據習慣調整用藥頻率,確保患者能夠接受后續用藥方案,提高服藥依從性。針對部分記憶力減退者,應為家屬打印藥物處方和服藥方案,并盡量簡化用藥方法,叮囑家屬正確的配合技巧。
1.2.4 藥學咨詢 由藥師人員負責在老年高血壓患者所在社區內開展定期知識講座,通過視頻、宣傳手冊等多種方式對高血壓的基礎知識進行宣教,并開展免費血壓測量活動,通過對老年患者血壓的測定,了解其當前病情狀態,并進一步詢問其日常用藥種類、服用劑量等基礎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對用藥方案進行指導。現場聽取患者的咨詢,并給予相應的解答,如遇典型病例應做好相關記錄,并在隨后給予重點用藥指導。針對日常飲食方案給予相應的宣教工作,嚴格控制飲食中熱量、鈉鹽、脂肪等的比例,重點需限制鈉鹽的攝入比例,日常烹飪時應盡量使用植物油。多補充鈣、鉀等元素,并鼓勵食用綠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需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且禁止吸煙和控制飲用含酒精、咖啡、碳酸等的飲品。鼓勵患者日常在家屬陪伴下開展適量運動,包括太極拳、廣場舞、散步、慢跑等,但應避免運動量過大,一旦感覺疲勞應立即休息,以免給身體造成過大的負荷。
分別與干預前后檢測患者血壓水平,包括舒張壓、收縮壓,對比變化差異。通過線段評估法對患者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進行評估,包括用藥依從性、飲食依從性、運動依從性、戒煙酒依從性。總分設定為10分,分數越高,患者依從性越佳,反之越差。通過QOL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調查,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內容,各維度總分為25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利用SPSS 26.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采用χ2檢、t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通過藥學服務干預后,患者血壓水平相比干預前均有顯著下降(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患者血壓水平變化(±s,mmHg)

表1 干預前后患者血壓水平變化(±s,mmHg)
時間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干預前 82 138.62±5.26 88.96±4.49干預后 82 130.21±5.25 72.11±4.37 t 10.247 22.087 P 0.000 0.000
干預后患者治療依從性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s,分)

表2 干預前后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s,分)
時間 例數 用藥依從性 飲食依從性 運動依從性 戒煙控酒依從性干預前82 4.02±1.11 4.15±0.64 3.98±1.03 3.55±0.48干預后82 8.59±0.64 8.97±0.62 8.33±0.79 8.28±0.45 t 32.298 48.983 30.346 65.099 P 0.000 0.000 0.000 0.000
通過藥學服務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3 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時間 例數 生理 心理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干預前82 16.55±2.75 15.99±2.02 16.31±1.02 17.04±0.58干預后82 21.89±2.33 22.01±1.37 22.32±1.01 22.59±0.60 t 13.416 17.506 37.914 60.2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現代藥學服務的主體應是藥師,并在“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下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干預、咨詢等多種服務。相關人員除幫助患者制定用藥方案外,還需確認處方的安全性、針對性,并綜合考慮患者自身的肝腎功能、并發癥、體質等多種特點,所制定的藥學干預方案應具有較高的針對性,確保藥物應用時能夠發揮應有的療效,并提升患者用藥的依從性[3]。另外,在用藥干預時需注意對副作用、不良反應等的預防和處理,將其發生概率降到最低,并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緩解相關癥狀。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當前患者醫療意識的改變,藥劑師在開展藥學服務時不能仍保持“閉門造車”的情況,而是需要走出醫院、走進社區,采取上門拜訪的方式直接和患者開展溝通,從而打破藥學指導和藥學服務分離的窘境,最大程度確保患者用藥的效果和安全性,進一步提升其用藥的依從性[4]。
老年高血壓患者通常發病時間較長,且經歷長期服藥過程,導致對藥物的抵觸心理,加之其自身認知能力有效,對疾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可能出現擅自修改藥物種類、改變單次用藥劑量、更改用藥頻率等情況,這就造成該類患者居家治療階段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甚至會出現病情急性加重的情況。現代藥學服務的對象主要即為居家治療的老年患者群體,通過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加深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糾正錯誤認知,從而確保用藥的依從性、安全性、有效性。
實際開展藥學服務時,應先由臨床藥學工作經驗豐富的高職稱藥師負責制定早期方案,包括上門拜訪時間、詢問內容、指導方式等,再由中級藥劑師負責深入社區,針對有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家庭進行拜訪。在面對面溝通過程中,藥師需先了解患者當前的服藥情況,包括用藥種類、使用劑量和并發癥,肝腎功能等基本信息,并通過測量血壓、詢問臨床癥狀等方式評估其疾病狀態[5]。強調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并開展高血壓藥物的健康宣教,如患者自身存在認知障礙,可選擇由家屬從旁記錄,在隨后的用藥過程中起到監督和指導的作用。還需進一步對患者的用藥處方進行審核,結合其病情特點分析藥物選擇是否合理,并作出相應的調整[6]。日常還需定期在患者所在社區開展健康宣傳通過,通過集體宣傳的方式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對藥物的認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