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桂蓮
(東莞市寮步鎮寮步醫院藥劑科 廣東 東莞 523400)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指一些慢性發作的、本身不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簡稱為慢性病,其會對身體各個臟器器官造成長期傷害,常見的慢性病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由于生活環境、運動方式、飲食習慣的影響造成慢性病的發病率呈急劇升高的趨勢,給大眾的身體健康及社會的進步發展均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1-2]。慢性病好發于老年群體,與青壯年相比,老年患者在軀體功能、社會適宜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狀態均在不斷減退,若合并多種慢性病,會給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同時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3]。目前對于慢性病的治療尚未有治愈手段,臨床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往往慢性病的用藥方案較為復雜,藥品種類繁多,產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大,故如何安全用藥成為一大難題[4]。再加上老年患者記性差、負面情緒多,缺少家人的監督與關心,會有忘記服藥、拒絕服藥、篡改藥物劑量等情況,均可導致疾病控制效果差,不利于患者康復,為此需要醫藥患多方更加重視[5]。本次研究旨在通過藥劑師干預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常規組(常規用藥干預)和觀察組(藥劑師干預),各50例。觀察組:男女分配占比為58.00%(29/50)和42.00%(21/50),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7.29±5.31)歲;所有患者中,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COPD患者各有17例、13例、12例、5例和3例。對照組:男女分配占比為60.00%(30/50)和40.00%(20/50),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7.24±5.37)歲;所有患者中,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COPD患者各有16例、12例、10例、7例和5例,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研究對象均已經過相關檢查確診為慢性疾病;患者病史資料完整,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者;既往無藥物過敏史或禁忌證;能夠積極配合醫生工作者;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嚴重惡性腫瘤患者;排除合并精神障礙或視聽障礙者;排除不能配合本次研究干預者;排除正在參加其他相關研究項目者。
對照組藥師采用常規發藥模式發藥遵從醫囑進行用藥交代,對有疑問者進行回答。
觀察組采用藥劑師干預方法,主要內容包括:
(1)加強對我院藥劑師隊伍進行培訓,使藥劑師具備良好的臨床及藥學知識,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除此以外,藥劑師還需要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2)主動做好用藥指導工作:患者及家屬取藥時,藥劑師需要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或家屬講解所服用藥品的名稱、適應證、用藥途徑、用藥劑量、最佳的儲存方法和可能出現的藥品不良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等,叮囑患者在規定時間內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3)簡化用藥方案:藥劑師與主治醫師進行有效溝通,充分分析患者的病情等情況,制定合理、規范的用藥方案,降低并發癥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避免不必要的意外打擊患者的用藥積極性。并根據患者的綜合情況選擇療效突出、安全性高、副作用較小的藥物來進行治療,盡可能地簡化用藥方案,提高患者在長期的慢性病治療過程的服藥可操作性。
(4)加強用藥知識宣教:通過宣傳手冊、健康知識小視頻等傳統的宣教手段和依托微信等現代網絡途徑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識接受途徑,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和家屬對慢性病的治療、預防和日常保健等知識的了解。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有針對性的講解不同的內容,提高患者對慢性病危害的認識程度,加強其在診療活動中的配合程度,并對用藥過程中最常出現的不按醫囑用藥、擅自篡改用藥方法、停藥等現象的危害性進行反復強化,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5)為患者提供智能健康藥盒:通過微信小程序設置服藥時間提醒,督促患者按時用藥,同時用不同顏色的分格小藥盒滿足1周的用藥量。
(6)制定藥物治療監督卡:為每個患者制作專屬的藥物治療小卡片,具體標明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名稱、單次劑量、方法和時間等細化內容,同時為患者發放個體化的服藥記錄登記表,方便患者每次用藥后自行記錄;根據患者的聯系方式建立微信群,通過每日打卡的方式來確?;颊吣軌蜷L期堅持合理用藥。
(7)制定隨訪計劃,安排專人負責電話隨訪和上門隨訪,電話隨訪1次/周,上門隨訪1次/月,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明確患者用藥情況差異的原因,耐心安撫、鼓勵患者,告知其堅持用藥的意義。另外和患者家屬溝通,積極參與患者用藥中,起到監督、鼓勵的作用,能提升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
(1)觀察不同用藥干預方法對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
分別在干預后1、3、6個月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進行評價,分為完全依從(患者可以按照醫囑獨立完成用藥)、部分依從(偶爾存在自行增減藥物跡象)和不依從(完全不能按照醫囑用藥,甚至有停藥情況發生)。
(2)使用我院自制的安全用藥評分量表評估患者安全用藥情況,包括存備藥物、購買藥物、認真了解說明書3個維度,均為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用藥安全性高。
統計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展開整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用藥干預方法對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
兩組用藥依從性相比,觀察組用藥總依從率為96.00%高于常規組的8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用藥干預方法對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n(%)]
2.2 兩組不同用藥干預方法對患者安全用藥的影響觀察組各項安全用藥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用藥干預方法對患者安全用藥評分的影響(±s,分)

表2 兩組不同用藥干預方法對患者安全用藥評分的影響(±s,分)
組別 例數 存備藥物 購買藥物 認真了解說明書觀察組50 92.05±7.11 93.25±7.28 94.54±4.26常規組50 83.19±7.71 80.36±9.63 83.36±5.29 t 5.974 7.550 10.296 P 0.000 0.000 0.000
慢性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患病人數逐漸增加,疾病病程長,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藥物治療是該疾病的主要干預方法,但老年患者認識水平及用藥錯誤事件發生率高;再加上患者并沒有意識到堅持用藥的意義,用藥依從性普遍較差,往往需要反復多次就診,醫療費用增長過快,患者家庭所承擔的經濟壓力較重[6-7]。
本次研究中,分析探討藥劑師干預在提升慢性疾病用藥效果及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作用,研究結果表示,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用藥依從性較高96.00%,且觀察組各項安全用藥評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用藥治療過程中,藥劑師參與用藥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治療效果,保證用藥安全性,能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藥劑師主要從事臨床醫學服務工作,是臨床用藥等環節中十分重要的崗位,參與多個用藥過程,如藥品咨詢、監測等,可利用其豐富專業知識,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用藥知識方案[8]。注重用藥健康教育,能夠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讓患者正確用藥,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于降低復發住院率具有積極意義;制定合理的用藥計劃,藥劑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患者不同階段的病情變化,明確藥物在什么情況下搭配使用,能兼顧療效與安全性,能夠充分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能有效控制疾??;加強認知管理,幫助患者了解更多的藥物使用原理,規范患者用藥,不隨意更改用藥劑量,按時、按量服藥,能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制定醒目標識,提示患者用藥,綜合考慮患者年紀、認知水平等因素,制定醒目標識以及用藥登記表,鼓勵患者堅持用藥,控制疾病進展,能減輕患者家庭的醫療負擔;此外加強院后隨訪干預,掌握患者預后用藥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10]。藥劑師干預讓患者受到了專業的指導,用藥更加明確、合理,更加信賴藥劑師,有助于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增添了醫院的服務形象,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慢性疾病用藥治療過程中,實施藥劑師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和用藥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