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寧 吳家紅
2017 年 6 月 26 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發布了《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 年版)》,該規范更強調對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首次推出了中國肝癌臨床分期和治療路線圖;重視綜合治療,引入了循證醫學證據級別,以發表的重要文獻為依據進行治療推薦,強調以人為本,對于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在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姑息治療和心理疏導,高度重視患者的生活質量[1]。但臨床實踐中,由于原發性肝癌病情發展快、5年生存率低、起病初期無明顯特異性癥狀,大多數患者疾病確診時已發展到中晚期[2],多采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雖明顯提升了其帶瘤生存期,但“談癌色變”,尤其是肝癌,更容易誘發患者恐懼、焦慮、抑郁、回避等消極情緒,降低治療配合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甚至產生自殺傾向[3-4]。樂觀作為心理健康的一種保護性因素,能一定程度緩沖肝癌介入術后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憤怒[5]。因此,筆者分析原發性肝癌TACE患者樂觀傾向的影響因素,為提高其生活質量提供數據參考。
將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條件:符合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6],且經臨床病理學檢查確診;具備放射性介入治療適應證;預計生存時間超過6個月;具備正常意識與表達能力;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且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條件:精神疾病;存在其他臟器嚴重病變;入組前存在抑郁癥。其中男135例,女85例。年齡50~72歲,平均62.80±5.30歲。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水平、支付方式、個人月收入、疾病認知水平、并發癥種類、負性情緒以及家庭支持等資料。
(1)樂觀傾向:采用生活定向測驗修訂版(LOT-R)評定患者的樂觀傾向,該量表共6個條目,采用0 ~4分計分法,總分0~2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樂觀傾向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 0. 82。
(2)應對方式:采用醫學應對問卷(MCMQ)與肝癌患者自身的特點進行結合,對肝癌醫學應對方式調查問卷進行修訂,包括兩種應對方式,正性應對(8個條目)以及負性應對(12個條目),前者包括積極面對(8~32分),后者包括屈服(5~20分)與回避(7~28分),評分越高則提示患者對于該種應對選擇傾向度越明顯,正性與負性應對方式表現為負向關系[7]。
(3)負性情緒:采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對患者的負性情緒狀況進行評價,正性條目為10條,負性條目為10條,各個條目應用Likert 6級評分,分別為1~6分。
采用 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文化水平、月收入、支付方式、疾病認知水平、負性情緒、家庭支持、應對方式是影響肝癌放射性介入術后樂觀傾向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1。

表1 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樂觀傾向的單因素分析(分)
以樂觀傾向評分為因變量,年齡、文化水平、月收入、支付方式、疾病認知水平、負性情緒、家庭支持、應對方式為自變量,納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結果顯示,文化水平、負性情緒與疾病認知水平是影響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樂觀傾向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樂觀傾向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文化水平、負性情緒與疾病認知水平是影響原發性肝癌TACE患者樂觀傾向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由,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其自身對于疾病知識的獲取意愿較低,加之疾病知識的獲取途徑少,自身理解能力弱,因此在遇到疑惑時無法及時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解答,自我認知較差,容易出現消極應對情緒[8-9]。
在原發性肝癌治療的初期,患者相對持有較高的樂觀傾向,對于醫護人員提出的意見能夠以正性、積極的態度對待,具備較高的治療與護理配合度,而隨著疾病癥狀的加重,或出現多種并發癥,患者對疾病的治療信心與積極性減弱,消極情緒逐漸加重,疾病治療依從性降低[10-11]。研究表明, 人格樂觀傾向者具有自我完善的內在潛能,抵御心理疾患,改變患者對疾病的理解和認知,更好地配合治療。這就提醒我們應積極培養患者樂觀性格,在創傷中獲得更多成長,減輕心理感受負擔[12-13]。
由心理學專家、介入科工作年限高的護士與心理治療師各1名組成心理干預小組。干預前的培訓由心理治療師負責,干預過程交給護士完成,連續進行4周,每周1次,每次30 min為宜。 干預形式:住院時可進行面對面心理指導,出院后可來門診就診或采用電話指導。干預內容:采用積極心理學專家Seligman提出的經典積極心理療法,即你的最好時光;感恩行動;應用你的力量。
(1)應用你的力量:原發性肝癌病死率在我國致死性惡性腫瘤中排第 2 位[13],TACE 的臨床療效已得到認可,特別是病灶 <3 cm的瘤體療效較好[14]。將化療藥物直接通過所屬動脈注入瘤體組織,能顯著縮小腫瘤,減輕疼痛感,且操作簡易,安全可行。護理人員采用共情思維、換位思考,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打造比較輕松的溝通氛圍,盡量以生活中的話題為主,使其緩解對住院治療的恐懼,使護患關系和諧,增強信任感。術前為患者及家屬介紹TACE 治療法、重要意義及安全性,告知術中需要配合的動作,術后引起的不良反應以及處理方式。為患者發放病友日記,使其記錄治療中的點點滴滴。加強人文關懷:由于手術采用局部麻醉,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都是清醒的,為了避免緊張焦慮的心情可多與患者聊天,主動詢問患者的感受;做麻醉時可握住患者的手,使其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避免產生緊張恐懼心理;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采用同伴教育,與病友增強溝通交流,分散自身注意力,調動患者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
(2)感恩日記干預:TACE 術中在栓塞腫瘤供血血管的同時,正常肝組織也供血中斷而出現缺血與缺氧,誘發或加重肝細胞壞死,產生的毒素以及化療藥物協同作用致肝功能受損。加上,腫瘤周圍的非靶區也會進入一部分化療藥物,造成正常肝細胞受損[15]。而大部分患者對介入治療有極高的期望值,而術后發生的各種不適感、疼痛以及藥物的副反應,對預后的過于擔心以及產生的住院費用等都會使其產生嚴重的焦慮、壓抑等負面心理。①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如何進行自我減壓,如深呼吸、放松療法、輕松瑜伽、八段錦等;②指導其書寫心理日記,指導患者睡前寫下當天發生的3件令人愉悅的事情。這些事情并不需要很大,只要是生活中的事即可,例如“今天太陽很溫暖,我去曬太陽時也感受到了這份溫暖”“醫生夸獎我今天的表現很好”,每周都對這樣愉悅的事情進行回顧;③寫一封感謝的信致感激的人,并且大聲讀給他聽,或以電話、短信或微信的方式使其知道,幫患者回顧美好的記憶。
(3)你的最好時光:指導患者每天做一件自己想做未做的事,例如拉二胡給同一個病房的病友聽;將自己手術治療的經歷講給同樣疾病的患者聽,為其分享治療中的經驗;學習一項新技能,如練習書法,使家屬不再因為過多的陪伴而影響正常工作。護士查房時主動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是否需要幫助,盡量滿足其需求,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提升患者的信任度與安全感,從而使其能主動配合治療。根據患者自身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為其開展個性化宣教,包括發放健康宣傳手冊、一對一講解等,使患者的疾病認知度提高,降低應激反應,使其接受現實,珍惜眼前時光,勇敢積極地面對病痛[16]。
綜上所述,TACE患者消極應對主要受到患者文化水平、負性情緒與疾病認知水平的影響,醫護人員需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度,緩解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