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偉偉 劉方 韓曉霞
有報道顯示,半數以上護士有不良事件的經歷,“低上報率”是國內外有關方面共存的問題,我國臨床護理不良事件上報類型主要趨向于造成后果較嚴重的事件,對于后果輕微或未造成危害的不良事件大多傾向于不報、拒報或瞞報[1]。長期以來,安全更多的是管理者驅動普通護理人員,通過檢查、督導、責備、懲罰等手段,最終形成一種有罰無改、 隱瞞不報的不良文化氛圍[2-3]。而科學有效的護理安全管理是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基礎,是降低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重要手段,是保障醫院護理質量的關鍵[4]。傳統病房管理中,安全管理是護理人員職責范圍,往往忽視了患者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造成多數患者缺乏自我安全管理意識,主動配合意識差,影響安全管理效果[5]。思維導圖是最早由學者Tony Buzan提出,其結構基于人腦模擬呈現放射狀,可促進人腦記憶及理解[6]。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思維導圖的不良事件警示教育在臨床護理安全教育中的應用,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醫院收治的患者18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生命體征平穩;具有正常溝通能力;無認知或精神障礙;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衰竭;治療中途轉院;不配合研究。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1例。觀察組中男45例,女46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6.62±5.97歲;學歷: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35例,大專及以上22例。對照組中男46例,女45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6.64±5.93歲;學歷: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34例,大專及以上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安全教育:口頭宣教: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為患者介紹住院環境、病房環境,告知醫院及病房內的安全注意事項及設備;囑咐患者及其家屬不要使用大功率電器;手冊宣教:為患者發放健康安全管理手冊,主要內容為安全管理知識、不良事件危害、不良事件預防措施、不良事件識別等,講解手冊重點、難點知識,鼓勵患者對難點內容進行提問。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思維導圖的不良事件警示教育,具體如下:
1.2.2.1 組建安全教育小組 由安全管理專家1名、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6名組成安全教育小組,干預前由安全管理專家統一對小組成員進行安全管理相關知識、不良事件預防、思維導圖內涵、宣教技巧、安全核查、安全管理指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內容進行培訓,直至全部考核通過后結束培訓,安全管理專家主要負責安全教育方案的決策,護士長負責安全教育質控監督及統籌安排,其他成員主要負責安全教育實施。
1.2.2.2 編制思維導圖 組員調查常規安全教育及不良事件現狀,分析影響安全教育效果的相關因素,找出臨床安全教育的不足之處,查閱相關文獻及征詢專家意見,以小組討論形式共同制訂基于思維導圖的警示教育干預內容。以“不良事件安全警示教育知識”作為中心主題,以跌倒事件、導管不良事件、皮膚損傷事件等作為二級分支主題,將二級分支的具體內容作為三級分支[7]。將所需理解的重點內容擺在中心位置,用不同顏色將各級分支連接起來,使層次更加鮮明和清晰,方便患者及家屬理解記憶,編制完成后用將其打印在彩色卡紙上,發放至每位患者及家屬手中,供其學習及參考,如圖1。

圖1 不良事件警示教育思維導圖
1.2.2.3 思維導圖應用 患者入院當天,護士主動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了解其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等信息,為其講解不良事件危害;發放安全管理認知水平調查問卷,綜合分析患者及家屬安全管理認知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實施針對性宣教措施:
(1)多媒體宣教:責任護士定期采取集中專題講座形式,根據思維導圖流程從主到次、由上至下的邏輯順序,采用多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包括不良事件類型、不良事件危害、不良事件發生主要原因、不良事件預防等主題內容,結合圖文并茂、視頻演示形式為患者及家屬進行發散思維分析及知識梳理,講解過程中鼓勵患者及家屬參照思維導圖學習卡片對疑點、難點提問,并及時給予耐心解答,以提問形式進行重點知識鞏固,最后對導圖主題內容進行知識總結,加強理解及記憶,30~50 min/次,1~2次/月。
(2)示范指導:根據思維導圖流程模式,干預護士以一對一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管理技能示范指導,主要內容為皮膚管理技能、防跌技能、導管護理技能等相關內容,示范時囑患者及家屬學習,鼓勵患者或家屬自行安全管理技能操作并給予糾正,反復操作合格后,由患者或家屬實施自我安全管理操作,護士定期對其操作進行監督指導。
(1)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跌倒、導管滑脫或堵塞、皮膚損傷,不良事件發生率=(跌倒例數+導管滑脫或堵塞例數+皮膚損傷例數)/總例數×100%,不良事件發生率越高代表安全管理效果越差。
(2)安全管理認知水平:參照胡洪琳設計的安全文化知識問卷調查量表[8],對安全管理認知水平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導管護理知識、防跌知識、皮膚護理知識、安全隱患識別、安全隱患預防等,共20個條目,滿分為2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安全管理認知水平越高。
(3)安全教育質量的評價:采用醫院發放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安全教育質量的效果,該問卷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態度、教育效果效果4個維度,各維度均為10個條目,各項滿分均為1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教育質量越好。
選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安全管理認知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安全管理認知水平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對安全教育質量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安全教育質量評價效果比較(分)
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就診患者數量眾多,床位緊張、門診就診患者擁堵現象較為普遍,加上部分疾病的不確定性、部分護士的安全意識不強等,導致護理安全事件成為管理難點。有關研究表明[9],加強對患者進行科學的安全管理知識宣教,可明顯提升安全管理技能,增強患者主動參與臨床安全管理的積極性,提升臨床護理安全管理效果及護理質量。傳統宣教形式主要以口頭宣教的引導性建議為主,輔以宣教手冊或宣傳欄等,而患者受文化程度、心理狀況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臨床宣教效果不理想[10]。思維導圖是最早由學者Tony Buzan提出,其結構基于人腦模擬呈現放射狀,可促進人腦記憶及理解[11]。隨著護理領域的發展及深入研究,以思維導圖為導向的宣教模式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并取得較好效果[12]。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通過關鍵詞匯、彩色線條、圖框等形式,將復雜、發散性的思維內容繪制成具體化、形象化的教育知識結構流程圖,促進宣教對象的有效存儲及相關知識提取,幫助其對重要信息的記憶及理解,提升其學習效率及質量[13-14]。有研究表明[15],思維導圖的教育模式通過多彩線條及圖框相結合形式,可有效促進患者視覺沖擊及左右腦開發,有利于增強記憶力及理解能力,提升學習效果。基于思維導圖的不良事件警示教育是一種以不良事件宣教知識為基礎,利用思維導圖可視化、形象化優勢,將復雜、無序的宣教內容整合成形象、清晰的流程結構圖,并結合思維導圖對患者進行系列宣教措施,提升患者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16]。有關研究表明[17],安全警示教育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可明顯提升護士安全意識,降低手術室護理風險,優化手術室護理質量。
本研究將基于思維導圖的不良事件警示教育應用于臨床安全教育中,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安全管理認知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安全教育質量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表明,基于思維導圖的不良事件警示教育可明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安全管理認知水平,改善患者對臨床教育質量評價效果。究其原因:對照組患者及家屬的常規安全教育措施中,僅依靠口頭宣教及宣傳欄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導致多數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或家屬宣教效果不佳,其安全管理認知水平仍需提高。觀察組患者及家屬給予基于思維導圖的不良事件警示教育干預,通過將復雜、枯燥的安全教育內容繪制成思維導圖形式,并結合形象化多媒體知識講解、重點知識鞏固、互動提問交流等諸多宣教措施,有利于理解及記憶,增加學習興趣,改善患者對安全教育質量的評價,可有效提升患者安全管理認知水平,增強其安全自我管理意識及主動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同時針對思維導圖安全管理技能相關知識,以一對一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可有效提升其不良事件識別及預防技能,增強其安全自我管理能力,進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綜上所述,將基于思維導圖的不良事件警示教育應用于臨床安全教育中,可明顯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提高安全管理認知水平,改善患者對臨床安全教育質量評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