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剛,施建東,李玢,楊超,丁舒晨,向先祥
(1.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3醫院骨二科,浙江杭州310016;2.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四科,遼寧大連116001)
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但是肩關節周圍組織較薄弱,在受到外力時容易導致肩關節脫位,該情況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1-2]。因肩關節前方的穩定力量最為薄弱,后方又有肩峰及肌肉限制,所以在臨床上肩關節前脫位是最常見的。肩關節前脫位時易出現Bankart 損傷,對于初次脫位的患者來說,保守治療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對于行保守治療的青年患者來說,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再次肩關節脫位或肩關節不穩。對于再次或多次脫位的肩關節,采用手術修復肩關節盂唇-韌帶-關節囊復合體(ALPSALesion)損傷,能恢復肩關節功能。筆者擬采用兩種不同方法治療初次肩關節前脫位青年患者,通過對比分析術后肩關節功能,探討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初次肩關節前脫位青年患者的臨床效果。
選出符合納入條件的患者80 例,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進行治療,行肩關節鏡下ALPSALesion 修復手術治療的患者為A 組,行患肢頸腕懸吊帶貼胸壁固定保守治療的患者為B組。納入標準:①拍片檢查確診為Bankart 損傷;②年齡18~40 歲、初次Bankart 損傷的患者;③單純肩關節前脫位不伴有其他復合傷,如:骨性Bankart、Hill-sachs、HAGL損傷等;④既往肩關節活動正常且無肩關節手術病史、無多關節松弛病史。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A 組男25 例,女15 例;B 組男24 例,女16 例;兩組患者平均年齡(28.61±9.62)歲,A 組和B 組都由同一醫生完成治療。
1.2.1 A 組全身麻醉后,用束腹帶將患者固定在沙灘椅位,需要露出患側肩胛骨內側緣,常規消毒、鋪單。在肩峰后角遠端、內側1 cm處建立后方入路,根據患者體型可適當延長距離,通過后方入路插入關節鏡對肩關節腔進行有序檢查,并通過內部交換棒技術建立標準前上入路,位置在喙突外側、上方各1 cm處,應不低于喙突且在喙突內側,防止臂叢神經損傷。在前上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并固定在皮膚上,工作套筒需從肱二頭長頭肌腱與肩胛下肌腱之間穿出,有利于后期操作。對肩關節內組織結構進行有序檢查,對關節內增生的滑膜進行刨削切除,確定前方Bankart 損傷,評估撕裂處長度,使用刨削器及骨銼刀在撕裂處進行新鮮化處理,以局部少量滲血為佳;將帶線錨釘(施樂輝)與關節盂成145°植入關節盂邊緣,根據撕裂口大小,植入2 或3 枚錨釘。采用過線縫合器進行縫合,縫合組織為ALPSALesion,縫合ALPSALesion 時,進針點應與錨釘進針點對應,避免打結固定后對縫合組織造成牽拉,影響肩關節活動,同時要避免縫合肩胛下肌腱,植入錨釘的間隔要有1 cm,鏡下采用兩個交替滑結固定,在打結前應仔細辨別,確認無組織夾在縫線之間,否則容易導致推結困難,主線應靠近關節囊側,這樣線結留在了關節囊側,可以避開關節面,防止造成關節軟骨磨損。縫合后的盂唇應平整、有張力。見附圖。術后4周進行康復訓練。

附圖 內鏡組典型病例Attached fig.Typical cases in endoscopic group
1.2.2 B 組患者肩關節脫位經手法復位,如復位困難者可在麻醉下進行復位,避免強行復位,造成肱骨骨折、肩袖損傷等并發癥,復位后患肢用頸腕懸吊帶貼胸壁固定4 周,口服藥物對癥治療。在固定的這段時間,患者除了肩關節不能活動,其他部位都進行活動、鍛煉,這樣可以防止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
1.2.3 康復治療由同一醫生負責兩組患者術后康復鍛煉計劃。A組:術后4周懸吊固定,術后3 d就可去除吊帶行肩關節被動活動、患肢鐘擺活動;第5~8 周,患者去除懸吊固定,可以進行抬肩等關節活動,但肩關節外旋活動應避免,其他方向可以行被動活動。第8~12周,可行肩關節360°功能鍛煉,12周后進行負重鍛煉,6 個月后可以開始正常體育活動。B組:手法復位后4周內患肢行頸腕懸吊貼胸壁固定,在此期間應避免肩關節活動,未被限制固定的部位可活動;4周后不再用懸吊固定,4~8周肩關節行鐘擺運動,肩關節各個方向可進行被動活動,活動度應逐漸增大,注意活動過程中不應出現嚴重疼痛,肩關節外旋需謹慎;8~12周進行抗阻力量訓練,12~16周可進行各個方向主動訓練,特別是肩關節外旋訓練,直至正常活動。
由兩名主治醫師采用安大略西部肩關節不穩指數(Western Ontario shoulder instability index,WOSI)[3]以及DASH[4]評分系統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具體方法是:在術前、術后隨訪18 個月和36 個月時對肩關節功能進行評分,取兩名醫生評分的平均值,如相差較大,則由另一高級職稱醫生進行評價。同時觀察兩組復發情況。
使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 組中有6 例患者發生再次脫位,MRI 檢查提示Bankart 損傷,術后再復發與激烈活動相關,再次復發患者占15%,二次手術治療無復發。B組中有28例患者發生再次脫位,行MRI 檢查提示Bankart 損傷,術后再次復發的患者中有12 例無明顯外傷,再次復發患者占70%,并通過內鏡下手術治療此28例患者,術后效果滿意,未出現再脫位患者。
術后18 個月,兩組患者WOSI 和DASH 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明顯優于B組;術后36 個月,兩組患者WOSI 和DASH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WOSI和DASH評分比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WOSI and DASH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score,±s)

附表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WOSI和DASH評分比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WOSI and DASH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score,±s)
組別WOSI DASH術后18個月268.00±163.78 A組(n=40)術前678.55±158.78術后36個月235.30±118.23術前22.82±11.42術后18個月7.08±5.03術后36個月4.12±1.96 364.10±144.97 2.57 0.034 B組(n=40)t值P值668.86±167.48 0.47 0.691 247.20±123.36 0.88 0.650 21.88±10.32 0.87 0.521 11.18±6.11 1.93 0.041 4.98±2.21 2.10 0.332
肩關節脫位中前方脫位占絕大多數,主要原因為外傷所致,導致出現肩關節前方盂唇-韌帶-關節囊復合體(ALPSALesion),由Bankart 首次發現,并將此類損傷命名為Bankart 損傷。VAN DER 等[5]通過內鏡檢查發現肩關節脫位患者都存在ALPSALesion 損傷。目前,臨床上對于初次肩關節脫位患者主要行保守治療,但保守治療有一定復發率。內鏡手術在治療復發性Bankart 損傷中優勢很明顯,損傷小,術后可早期康復鍛煉,已經得到醫師的一致認可。
有研究[6-9]顯示,肩關節脫位保守治療后復發率高,在青年人群中更高。SHIN 等[10]指出,青年Bankart 損傷在保守治療后,復發率為75%。本研究把單純肩關節前脫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伴有骨性Bankart、Hill-sachs、HAGL 等損傷以及既往有關節松弛病史的患者,A 組復發率為15%,B 組復發率為70%,與國內外研究[6-10]結果相近。對于常見的前方ALPSALesion損傷,保守治療主要是制動,懸吊固定患肢4周,但治療效果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其中主要包括患者配合程度,如患肢不能絕對制動,或制動的時間沒有達到4周,都會影響受傷部位愈合,愈合不良主要有以下幾種:①ALPSALesion 不能和關節盂緊密結合,其間形成瘢痕愈合;②ALPSALesion 與關節盂愈合位置較深,關節盂唇對肱骨頭不能形成負壓吸引效應;③關節盂唇沒有恢復到正常的解剖位置,無法形成密閉包繞肱骨頭的腔,粘連-結合效應就無法發揮良好的穩定作用。這些易引起肩關節不穩的因素,會導致肩關節再次脫位。本研究中,B組出現再次脫位的患者中,12 例并沒有明顯的外傷病史,術后18 個月時,肩關節評分A 組明顯占優,與內鏡術后可早期進行康復鍛煉有關。
內鏡下手術治療復發性Bankart 損傷成功率高。對于初次Bankart損傷也可考慮采用內鏡下手術治療,術后患者的脫位率明顯降低。本研究中,A組患者肩關節功能評分優于B組,與文獻[11-12]報道一致。隨著醫生關節鏡手術經驗的積累、設備的更新、內固定材料的發展和患者對術后康復的重視,內鏡下治療Bankart 損傷臨床效果滿意,內鏡下把撕裂的ALPSALesion 在解剖位置修復,使得讓肩關節穩定的負壓吸引效應、粘連-結合效應、關節囊韌帶的制約效應得以發揮作用,術后可以早期進行功能康復鍛煉,防止肩關節粘連、僵硬等并發癥發生。本研究中,術后隨訪18個月時,A組肩關節功能評分優于B組,而術后36 個月時,兩組肩關節評分無差異,隨著術后隨訪時間延長,兩組患者均順利康復,肩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表明兩組患者最后都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但A組術后恢復時間更短。
綜上所述,對于初次肩關節前脫位的青年患者采用肩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術后復發率低,肩關節功能恢復用時短、效果滿意,建議初次肩關節脫位的青年患者早期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