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波
(潞安化工集團 古城煤礦,山西 長治046100)
煤礦井下大巷延伸時,不可避免地會揭露不同類型的地質構造,尤其大斷面巷道通過陷落柱區域時,陷落柱影響區內頂板巖石破碎,裂隙縱橫,出水量多,錨桿(索)錨固端巖性不穩定,成為過陷落柱期間巷道頂板管理的關鍵問題。本文以古城煤礦西翼輔運大巷穿越前方X18陷落柱為背景,對巷道陷落柱影響下的頂板加強支護進行探討。
古城煤礦西翼輔運大巷沿煤層頂板掘進,巷道斷面為矩形,設計掘寬6 300 mm,掘高4 950 mm,凈寬6 000 mm,凈高4 500 mm。巷道掘進至里程1 256.942 m處時迎頭巖性發生突變,巖石膠結淋水,裂隙縱橫交錯,錨桿(索)錨固端巖性松軟,錨固效果極差,給巷道頂板安全帶來了較大危險。西翼輔運大巷擔負著西翼盤區的材料與行人的運輸任務,為保證西翼輔運大巷能夠安全快速通過X18陷落柱,確定施工方案。
依據地測部對前方地質構造的預測預報,在揭露陷落柱前對巷道前方陷落柱情況進行多維、放射狀勘探,探明前方X18陷落柱產狀、出水情況以及影響范圍。陷落柱產狀為不規則錐形,水平切面上呈橢圓形,長軸約68 m,短軸約54 m,巖石排列紊亂,巖塊大小混雜,巖石之間布滿巖粉、煤粉和各種粘土膠結,膠結性極差,掘進過程中極易出現巷道高頂、片幫等現象,導水性好,出水量達到25~30 m3/h,無壓力。西翼輔運大巷恰好處在X18陷落柱核心影響區,影響范圍為1 256~1 324 m。
根據陷落柱的出水特征,決定對陷落柱的突水點進行先排水后堵水的治水方法。先在陷落柱突水位置施工長距離鉆孔,先利用大流量水泵強行排水,將陷落柱突水點的水量排放至可控范圍內,待到出水量有明顯減少或控制在5 m3/h以下后,為增加陷落柱突水點及其周圍巖層和隔水層的強度,徹底切斷陷落柱突水點和掘進工作面的導水通道,在鉆孔口加裝法蘭盤,向鉆孔與前方膠結巖體內注水泥-水玻璃進行注漿堵水。
注漿孔長度取80 m,注漿壓力取1~2 MPa。
注漿設備與孔口管:注漿機選用PIH-22-75/45液壓雙液型注漿泵,注漿機及管路系統滿足設計最大注漿壓力和流量要求,孔口管采用φ108 mm×4 mm無縫鋼管加工,每根加工長度3.0 m,防止鋼管在孔內滑動,鋼管中部電焊麻點,鋼管上部焊高壓法蘭盤。
注漿材料選擇:水泥漿漿液濃度為2∶1、1.5∶1、1∶1和0.8∶1,根據壓水試驗選擇漿液初注濃度,選用40波美度的商品水玻璃。
注漿順序采用先稀漿、后濃漿逐級加濃的原則進行漿液濃度的變換,起到長距離注漿堵水的效果。
為保證巷道斷面受力均勻與穩定,特將原巷道矩形斷面變更為直墻半圓拱形,巷寬5 800 mm、巷高5 300 mm,直墻高2 400 mm、拱高2 900 mm。錨桿采用型號為HRB500/φ22×2 400 mm高強無肋螺紋鋼錨桿,間距為800 mm,排距由1 000 mm加密為800 mm,間距不變。
錨索采用規格為φ18.3 mm×8 300 mm高強鋼絞線錨索,布置方式由“3-4”加密為“4-4”,間距為1 600 mm。錨索排距由1 000 mm調整為800 mm,間距不變。
U型鋼采用U29型,棚距為800 mm。梁腿搭接500 mm,鋼棚使用卡蘭進行緊固,卡蘭安設在鋼棚接口處,每個卡蘭螺絲扭矩力為300 N·m,鋼棚支護滯后工作面不得大于5 m。每架棚使用拉桿進行連鎖加固,并在梁中部、梁腿搭接處下方200 mm處、腿部距底1.3 m處打設鎖棚錨桿進行加固(鎖棚錨桿抱箍采用12號槽鋼加工而成)。空幫空頂處必須使用枕木、木楔等將棚背背實,枕木規格:150 mm×150 mm×1 200 mm,木楔規格:100 mm×100 mm×250 mm,方底斜楔。

圖1 巷道斷面支護Fig.1 Supporting of roadway section
待架棚工作結束不久,部分U型棚棚腿出現收斂變形,待巷道圍巖基本穩定后,立即對陷落柱影響段的巷道進行C20混凝土噴漿封閉,在原錨桿排距處打設注漿錨索,進一步加固巷道圍巖強度,充分封堵巷道頂板淋水、根本上解決巷道頂板安全,減小巷道變形量。
2.3.1 注漿參數確定
用注漿錨索+水泥注漿加固,采用規格為φ22 mm×8 300 mm的注漿錨索,采用PO42.5 MPa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0.6~0.8∶1,注漿鉆孔采用φ30金剛石鉆頭。注漿錨索打設采用3-2布置,間排距1 600 mm×800 mm;遵循由低到高,逐排逐孔的順序進行注漿;注漿泵壓力控制在2~3 MPa。
2.3.2 注漿施工流程
(1)在需要注漿加固的影響段按照設計打設注漿錨索若干。
搭設好穩固的作業平臺—標記鉆孔位置—搭架、架設鉆機,調整角度打孔—鉆孔完畢,退出鉆桿、鉆頭—壓風排渣—將錨固劑(一短兩長)推至孔底—開啟鉆機、邊頂推邊攪拌錨索—等待10 min后開始漲拉注漿錨索;
(2)注漿錨索打設一定數量后開始注漿,打設注漿錨索與開始注漿之間要間隔至少24 h。
注漿錨索頭連接注漿系統—制備水泥漿—開泵注漿→注漿至終壓穩定在4 MPa或者出現漏漿、跑漿等→停泵,關閉孔口閥→拆除注漿系統,移至下一個注漿錨索,單孔注漿結束。
過X18陷落柱期間,在揭露陷落柱后10 m位置布置一組巷道表面位移測站,現場實際觀測數據可知,巷道從掘進到穩定期間頂板下沉量180 mm,底鼓量350 mm,兩幫移近量448 mm,隨后巷道基本趨于穩定,沒有再出現U型棚腿收斂的情況,大大降低了巷道返修率。
采用聯合支護于滯后注漿錨索加固圍巖后,巷道圍巖的自承載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呈現均勻變形的趨勢,巷道整體的穩定性得到了提高,說明采取的支護設計有效合理,取得了較好的圍巖控制效果。
(1)先排水、后注漿堵水相結合方法治理過陷落柱期間巷道涌水,為同類條件下的井下出水巷道防治水技術提供一定的參考。
(2)西翼輔運大巷過X18陷落柱期間,提出了先控制陷落柱出水量,后采用錨網索+U型棚+注漿錨索的聯合支護方法控制巷道圍巖,保障了西輔運大巷過陷落柱期間的施工安全高效。
(3)采用注漿錨索注漿方法補強巷道圍巖,巷道圍巖的自我承載能力得到提升,巷道出現均勻變形的趨勢,圍巖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能夠保證陷落柱影響下的巷道圍巖的長期穩定,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