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對兒童啟蒙教育越發重視,其中繪本對啟蒙教育有著很大的影響,目前圖書市場上真正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兒童繪本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通過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和兒童繪本之間的重要性以及現狀,進而促進日后更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兒童繪本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兒童繪本;設計
【中圖分類號】J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8-211-03
【本文著錄格式】姜宇.中國傳統文化與兒童繪本設計的融合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4(08):211-213.
一、前言
繪本由圖畫和文字組成,但是文字并不作為主體呈現,大多是用來對圖畫進行表達和解釋,進而讓繪本的內容展現的更加清楚明了。兒童繪本主要是針對兒童這一特定社會群體的讀物,大多會運用簡潔的“視覺”語言信息去傳達情感,內容具有易讀性、趣味性,畫面具有色彩亮麗、生動活潑的特點,更容易帶動兒童進入閱讀的情境,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學習和認知世界的方式之一,是鏈接認知的“橋梁”。同時兒童繪本還兼具藝術、商業、歷史文化等多重價值,如果能夠充分結合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會成為優秀的藝術設計和創意作品。繪本有利于塑造孩子心智和世界觀、培養孩子品質和習慣、拓寬兒童視野、幫助兒童建構知識體系,可以說具有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的雙重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兒童繪本中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加強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增強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習近平主席最近考察時也曾表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此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兒童,《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給出的定義是:指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級比“少年”小),一般指0—12歲左右。童年是我們一生最純真、最美好的時期,是初步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最適宜的階段,兒童閱讀啟蒙書籍最先接觸的大多是從兒童繪本開始,因為它能夠培養閱讀習慣及思維方式,同時培養其情感和想象力。因此,在兒童繪本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利于兒童時期就能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讓兒童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后備力量。
一個沒有傳承文化的民族是危險的,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彌足珍貴,一直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產品及創作項目給予了重點扶持開發和鼓勵,在人民的生產生活中也越發的得到關注和認可,對設計師來說,同樣肩負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繼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人本善”“和為貴”;接受的傳統文化是以柔為美的、是中庸和諧的、是美好的;表達方式是含蓄的。越來越多的兒童繪本設計者意識到了中國精神的力量,中國故事和兒童繪本結合還需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背后的意義,而不是生搬硬套[1]。
三、中國傳統文化與兒童繪本設計當前的現狀
繪本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外設計界在兒童繪本方面發展比較早,很長一段時間家長大多將國外進口的兒童繪本書籍作為第一選擇。對我國兒童繪本市場的發展而言,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目前真正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兒童書籍屈指可數,內涵也沒有得到真正的傳承和普及,特有的歷史含義并沒有真正的在孩子的生活中得到共鳴。就整體來看,由于受國外兒童繪本影響,國內兒童繪本的設計不管是從主題的選擇還是畫面風格上,多以物像自然表現為主,仍處于對國外作品的模仿和借鑒階段,還是主要以國外的形象和名稱來作為主要的形象設計。過于追求利益和當前的流行事物,往往缺少深層次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雖然帶動了商業發展,但是由于單純的模仿和借鑒,往往會拋棄我國傳統的經典形象和民族自身的文化特點,因而使得我國的兒童繪本缺少民族特色。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蔽覀冏陨硎紫纫嬲靼字袊幕膬r值,審視兒童繪本帶給社會的價值,把中國兒童繪本推到國外,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價值[2]。事實上,我國傳統文化有著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許多經典角色和故事都有著很深的寓意,甚至國外也開始作為主要的角色進行引用設計,我們作為中國人更加應該去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讓其積極融入兒童繪本設計里面,進而賦予繪本更深沉的文化理念。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無論是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是其他任何國家不能比擬的。在設計之初,設計師完全可以在形式的選擇上更加豐富且多樣化;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也可嘗試不同的方向和手法,不斷地去摸索繪本創新的可能性,設計師在設計時還可以適當的轉換到兒童的情景去設計,讓創意情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設計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兒童繪本的設計,不僅是我們大眾應該思考和重視的問題,也是設計師的職責,同時兒童繪本的設計水平也體現著裝幀設計的進步與提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啟蒙教育成為家庭的重中之重。因此,兒童繪本設計及其書籍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越來越引起了學術界和設計界的關注。目前中國傳統文化類兒童繪本設計內容涉及的分類主要以古詩詞、古代故事、國畫、書法等元素進行設計,在這些種類中,無論是家長的選擇或者是設計界關注的內容和題材,主要的側重點還是在古詩類和故事改編,因而真正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代表性的兒童繪本并不多,其形式也并不精良。例如,市面上兒童繪本內容選擇最多的題材還是以《西游記》為主,這就導致了中國傳統文化類繪本單一且乏味。
首先,優秀的書籍大多都具有優良的畫面表現;其次,要具有豐富的主題內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繪本設計而言主題選擇非常重要,設計一本優秀的繪本,主題方向無疑是最重要的靈魂和最核心部分,設計師在繪本設計的初期要從自身出發進而對相關的傳統文化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有真正的熟悉這方面的知識,充分發揮主動性才能真正感同身受的進行設計。設計者在將傳統文化因素融入兒童繪本設計的過程當中,不應當流于表面和形式,應當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時代背 景以及文化內涵,有效發揮其對兒童的教導作用[3]。在繪本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該如何在兒童繪本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則至關重要,充分調動設計師的積極性,通過自己的巧妙設計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真諦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相融合。同時,結合每個階段兒童的心理水平,設計出符合兒童生活和理解水平的故事或者圖畫,培養出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愛好。
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繪本中的應用
(一)缺少兒童感受
在我國,兒童繪本還在一個初步探索的階段,許多設計形式上類似于20世紀50年代深受大家喜愛的“連環畫”和“小人書”,這類圖書大多采用黑白色調為主,大量使用成人化的語言來敘述故事,在當時成為很多孩子知識的來源,可以說伴隨了我國幾代人的成長。但是,其中圖畫只是為了配合文字內容,并沒有做到文圖互動,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很難激發出兒童的閱讀興趣,現今早已不能適應當下兒童的需求,因此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稱為現代兒童繪本。
人民美術出版社原社長汪家明曾經說“中國的孩子們不能光知道‘貓和老鼠,也要知道中國自己的文化符號。”據當當網書刊交易的統計,2019年寶寶最喜愛的繪本書排行榜顯示,最受歡迎排行榜前10名中,沒有一本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兒童繪本,全部都是國外兒童繪本譯本;在家長最愛的繪本書排行榜,只有2本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相關繪本??梢钥闯鍪袌錾洗蟛糠謳в兄袊鴤鹘y文化元素的兒童繪本在繪畫方面表現都很普通,缺乏吸引兒童樂趣的活潑特色,更深層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國內兒童繪本的設計上,大多數設計師只是對傳統故事進行改編,繪本中缺少深入的兒童想象力和兒童觀,大多數與當今生活存在距離感,不能真正的了解兒童的感受,難以在繪本中找到共鳴。
(二)主題深入選擇性不足
兒童繪本的設計會涉及到多方面的要素,如主題、角色、色彩、畫面、構圖等,這些都會對兒童閱讀的選擇產生影響,為了最大化體現繪本的設計價值和內容價值,要對繪本的選題充分的進行定位,我國兒童繪本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主題內容依然會缺少深入性。兒童與成年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在設計中要更多的考慮兒童的理解力和審美特點,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關的兒童繪本,要有創新的想法和形式,對兒童繪本的設計,在形式、風格、造型等方面也要建立在兒童的立場去創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學齡前兒童應以了解為目的,逐漸培養興趣愛好作為側重點,內容應該淺顯易懂,可以運用想象、比喻、擬人、聯想的方式進行表達;對學齡兒童繪本的設計,可以讓繪本內容體現出相對的專業性,循序漸進地對兒童進行簡單的專業知識闡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兒童繪本之中,不僅能夠為其提供豐富素材和全新的藝術形式以及提高審美能力,還能夠為我國未來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續力量。但是兒童繪本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是人們往往只是對繪本表面形式進行關注,缺乏主題和內容深入性和思考性。
有些傳統文化相對枯燥,兒童很難當即就理解里面包含的內容和獨特的表現方式,但是設計師可以把這些元素提煉,充分運用繪畫故事的形式進行表現,往往可以激發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包含著各種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和節氣,結合繪本會更容易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了解和熟知。例如,中秋節是我國人民心中最重視的節日之一,可以將嫦娥和月兔的故事進行描繪,同時加入和中秋相關的古詩詞,此外還可以引導兒童如何制作月餅,切身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食物代表。兒童繪本不僅可以擴展兒童的知識面,在學習的同時還可以成為寓教于樂的“橋梁”,通過設計師的設計,讓家長和兒童共同閱讀促進親子間的互動。
(三)題材選擇的形式單一
現今,雖然運用中國傳統元素的兒童繪本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實際設計中題材選擇依然單一且沒有新意,缺少在傳統文化情感上的表現,大多只是體現在表面形式上進行。設計師的設計大多選擇同一方向,同一題材反復使用,因此導致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兒童繪本同質化嚴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形式各式各樣、深厚綿長、種類繁多,同樣藝術文化也具有多樣性,京劇、剪紙、編織、刺繡、垂花、絲綢、扎染、竹子、龍鳳龜鱗、吉祥神佛等眾多鮮明的中國符號,這些傳統元素既是我們祖先創造的結果,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意識發展范疇。在設計時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例如,扎染,實際中由于缺乏相關的工具和染料,兒童很難進行真正的操作,但是通過設計師和藝術家從起源、形式等方面進行繪本的描述性繪制,依次畫出扎染每一個步驟和過程等進行講解,圖文并茂的讓兒童了解扎染的獨特方式,將生活場景轉繪到兒童繪本中。對繪本的表現,還可以提煉選擇中國畫、剪紙、木版畫等各種不同的元素形式體現,讓人們得到全面的審美體驗。如國產原創繪本《京劇貓》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戲劇元素與可愛的貓咪形象相結合,利用個性化繪圖表現情節和動作,角色形象表現豐滿,故事情節突出,極具濃郁的中國風情,斬獲許多圖書繪本類獎項。兒童繪本的主要的目標和群體是兒童,因此,在藝術設計時盡量要符合兒童的理解能力,同時角色塑造也要符合兒童喜歡的風格——簡單且易于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兒童繪本在具有娛樂的功能之外,作品也要有教育功能,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認知和知識的搭建,在繪本的設計過程中,要根據繪本主旨所設定的時代來選擇相對應的元素,要注意符合歷史發展時期的特點。
五、兒童繪本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未來發展
如今,大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時刻在發生著改變,我們身處新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介載體——新媒體技術被設計界廣泛應用。在現代化新媒體的影響下,為兒童繪本的延伸發展與傳播廣度提供了新途徑和新思路,以新媒體作為依托,進而設計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兒童繪本還能夠展現出具有“視覺”和“聲音”的特點。例如,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發展都頗具特色,也有著屬于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表現,如果單純用圖畫或者文字很難憑借想象去展現其形式,但是借助新媒體的應用,則可以達到“聲色”統一,不但體現出繪本主題特點,而且還能生動形象的表現畫面感。
設計師要充分適應時代快速發展的要求,在設計與新媒體結合的兒童繪本的設計過程中,恰當的采用現代技術和手段,甚至能夠改變以往的單一性兒童繪本模式,讓“視覺”和“聲音與畫面”達到和諧統一,從而使兒童閱讀產生全新視覺和聽覺感受,更好調動出兒童的閱讀興趣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還可以促進現代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千百年發展過程中繼承與不斷創新的獨特魅力。
六、結語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印記,優秀的文化需要傳承,看似傳統實則始終伴隨和影響著我們生活。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與兒童繪本的融合適合當下發展需求,兒童繪本是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提煉,繪本作為兒童啟蒙階段的“紐帶”,可以寓教于樂的引導兒童從小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領會本民族文化精神,還可以為中國傳統文化賦予新時代內涵,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陳廣真.當代中國兒童繪本創作中的傳統文化表達[J].藝海,2020(06):163-162.
[2]郭麗娟.我國兒童繪本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出版參考, 2019(09):54-55.
[3]嚴鑫.傳統文化在兒童繪本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20(02):105-106.
作者簡介:姜宇((1986-),女,河北唐山,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設計基礎形式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