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新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基于套期保值目的產生的衍生金融工具即其中之一。論文圍繞如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展開,分析了套期保值的動機目的以及套期保值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new financial product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hedging are one of th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u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hedge,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hedging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dg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策略
【Keywords】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edging;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8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7-0079-02
1 引言
德國金屬公司(Metallgesellshaft)是一家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工業集團,多年來的穩健經營讓它成為了行業的領軍者。然而在1993年,一場由衍生金融工具引起的危機卻讓德國金屬公司損失慘重,幾近破產。德國金屬公司向客戶提供以固定價格購買5年期或10年期燃料油和汽油的遠期合同,其中公司對這些長期遠期合約持有空頭頭寸,在到期日進行交割。由于長期期貨缺乏流動性,公司只能使用短期多頭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因為期貨的逐日盯市性質,油價下跌給公司造成了9億美元的債務,危機就此展開。德國金屬公司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失敗案例引發了業內人士對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策略的廣泛討論。直至今日,如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成功的套期保值操作依然是一個熱點議題。
2 套期保值策略的動機分析
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之前,套期保值者有必要了解套期保值的動機和目的,這是制定套期保值策略的基礎。
2.1 風險規避
套期保值,就如其字面意思所言,是利用期貨交易代替實物交易從而達到保值目的的一種行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為了企業本身發展的持續性還是外界對企業的評價,良好的風險管理以及穩健的經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市場上資產價格的變化存在著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存在于企業的交易中時,就轉化為了企業需要承擔的風險。套期保值者通過購買方向相反、數量相同的期貨合約降低價格波動的風險。因此,套期保值出現的最初動機,就是作為一種風險規避的工具。
2.2 基差利潤
早期的套期保值主要是用于風險規避,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套期保值者也不僅僅滿足于只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去轉移風險,而是以一種投資的目光去看待套期保值策略,通過把一部分的風險轉移給投資者,獲得一定的基差利潤。基差利潤來自于基差風險,這是由于用于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和被保值的資產在價格波動、期限以及風險敞口等方面不一致而產生的風險。只要保值工具與被保值商品之間存在差異,基差風險幾乎是套期保值者難以回避的風險。而有風險就有可能收獲回報,如何預測基差的趨勢走向并利用其為自己帶來利潤就是套期保值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3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現狀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是其原生資產的派生品,是作為其原生資產的套期保值工具產生的金融工具。第一批衍生金融工具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是在通貨膨脹、價格和利率波動較大的大環境下產生的一種金融創新,此時的衍生金融工具種類較少,主要是以貨幣、利率為標的資產的期貨和期權合約。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相較于國外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才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此時國際上的衍生金融工具種類已經達到了1000多種。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金融行業也在快速地發展。據統計,2018年中國期貨成交金額達到2107973.78億元,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達到13.64億元。
根據調查顯示,國際上超過半數的發達國家公司都會把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的操作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一部分。套期保值策略為很多企業規避了重大損失甚至破產的風險,例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從而規避國際油價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風險。但同時也有很多企業沒有利用好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操作不僅沒有規避風險,反而給它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既是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失敗的一個典型案例。金融衍生品市場如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占據了很大的份額,發達國家和一些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對金融衍生品的發展越來越重視。
4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策略為國家和企業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4.1 對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操作機制了解有限
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紀70年代才產生的金融產品,但是發展迅速,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產品種類十分多樣化的市場了。根據交易目的的不同,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分為套期保值、投機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產品有不同的操作機制。在進行套期保值時,不同期限、不同品種、不同價格的衍生金融工具與被保值資產的適配度也不同。現如今,很多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時并沒有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機制和規則有充分的了解,或是對套期保值業務有著高水平的專業度,不知道如何選擇套期保值的工具,這就導致企業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時的風險增大,套期保值的效果不佳。
4.2 對套期保值的本質理解有偏差
套期保值的本質是風險規避,即通過買賣期貨為現貨市場的商品上一層保險,盡量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套期保值的實質是一種保值行為而非投機行為。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不僅可以用來規避風險,也同時是一種擁有巨大利潤空間和高杠桿性的產品。許多套期保值者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時并沒有以風險規避為第一目的,而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去操作衍生金融工具,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我國有很多套期保值失敗案例都是源自于強烈的投機心理,著名的中航油事件即是一個典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不滿足于風險較小的油品套期保值業務,而是轉向了風險更大的帶有投機性質的期權交易,可惜油價并沒有符合他們的預期,最終中航油在這場大冒險中落敗,公司破產。
5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策略與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論文提出了一些關于套期保值的策略和建議。
5.1 完善人才引進策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國家和企業都要注重衍生金融工具領域人才的培養,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企業要了解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保值領域人才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把更多的相關人才收錄進自己的團隊,提高套期保值過程中操作以及選擇的正確性,避免企業承擔由于專業水平不夠而導致的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5.2 規范企業套期保值風險管理制度
要規范完善企業套期保值風險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套期保值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風險管理并不是一個部門的工作,從風控部門到管理層都需要對套期保值業務進行審查。體系內人員必須充分了解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企業套期保值的動機和目的,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避免期限錯配、風險超出企業承受范圍等錯誤的出現。規范企業套期保值風險管理制度,員工和管理者的選擇和決策需要遵守一套特定的行為準則,如何選擇、如何管理、如何監控都要按照統一的風險管理制度來實行。這樣一個權責分明的制度可以保證套期保值業務過程中各部門的行為規范性,降低出錯或者混亂的可能性,以便更好地引導各部門完成自己的業務目標。
5.3 建立專業的風控團隊,定期進行風險評估
企業需要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專業的風控團隊。在選擇合適的套期保值工具階段,企業需要專業的風控團隊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在套期保值業務的進行過程中,企業也需要專業團隊定期對業務進行風險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金融交易過程中,專業的風控人員能夠給予專業的建議,遇到問題時及時止損,更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發生重大損失的可能性。一些企業可能會把業務的評估外包給投行等比較專業的機構,這樣很可能會使企業失去主動性,因為企業和機構的利益有時是存在沖突的,且二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以這樣的行為會增加企業的風險。
6 結語
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歷史只有50年左右,中國的衍生品市場則更加年輕,但其發展非常迅速且多樣化,套期保值也僅僅只是其中的一項業務。發展至今,衍生品已經是一種具有高杠桿性、高風險性的產品,套期保值業務在為很多企業規避風險的同時,也是很多企業損失慘重甚至破產的罪魁禍首。
企業在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時,要充分了解自己進行該項業務的動機和目的,發揮其規避風險的主要作用,在其基礎上,再去考慮如何獲取更大的基差利潤。在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之前,企業要評估自己所使用的套期保值工具的適配性與正確性,確保其風險在企業的承受能力范圍之內。在套期保值過程中,企業也要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并對其進行監測和監控,及時對市場的變動作出反應。套期保值業務結束后,企業也要及時進行評價和信息的披露。
【參考文獻】
【1】王立群.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財務風險控制策略分析[J].新財經(理論版),2013(3):78.
【2】胡云杰.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策略分析[J].中國商貿,2012(35):123-124.
【3】沈群.金融衍生品對企業財務與經營業績的影響——中外比較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