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 ?要]文藝復興時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美聲唱法就誕生于這一時期。美聲唱法有自己獨特的訓練方式,受關注的程度極高,廣泛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美聲唱法于19世紀傳入我國,我國聲樂教育教學的發展受美聲唱法的影響較大。本文主要介紹了聲樂教學的現狀及美聲唱法對我國聲樂教學和演唱的影響,并就美聲唱法與聲樂教學和演唱的融合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美聲唱法 ?聲樂教學 ?融合
前 ?言
縱觀我國聲樂教育教學的發展史,美聲唱法在其中留有深深的痕跡。在教學中,聲樂教師不僅會借鑒美聲唱法的發音技巧,其教學理念也易受到美聲唱法的影響。然而,就目前而言,美聲唱法并沒有在日常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應用,這樣會不利于聲樂教學的健康發展。因此,將美聲唱法的精髓融入演唱和聲樂教學之中,是聲樂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聲樂教學現狀
我國有很多學者和專家都對聲樂教學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聲樂教育教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聲樂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也直接提升了各個學科的良性發展。當前,美聲唱法與聲樂教學及演唱的融合已有了一些效果,比如為了提升藝術美感,會在聲樂表現中加入美聲唱法的技巧,通過不斷變換演唱樣式和風格,給觀眾帶來更好的音樂享受。在高等學府中,聲樂教學的授課方式主要分為三種:第一,在聲樂學習時,采用以美聲為主,民族演唱為輔,兩者兼顧的學習方式。第二,參考美聲唱法的獨特性,在演唱技巧上充分借鑒美聲唱法的優點。第三,將外國作品與我國民歌相結合,一同演唱,以實現我國本土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結合。在聲樂教學中采用美聲唱法,可實現美聲藝術與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融合,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的演唱體系。然而目前,有的人在美聲唱法的認知方面存在偏差,急需解決。
美聲唱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1.美聲唱法的師資力量不足
美聲唱法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對專業角度和文化領域的影響相對有限。雖有一些專業教師從事此方面的研究,但大眾對其的了解比較有限。當前,美聲唱法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不足。
第一,專業教師較少。在我國大學校園之中,從事專業美聲教學研究的教師較少,有的教師并不真正了解美聲教學的真諦,進行教學研究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把相關知識傳遞給學生,甚至會在教學中出現認知上的偏差。
第二,缺少教學工具。再深奧的理論如果沒有與實踐相結合,理論也會顯得空洞乏味。就美聲唱法而言,唱法技巧是基礎,在演唱中若沒有相應的設備作為輔助,就無法展示美聲唱法的真諦。由于購買美聲設備所需的資金比較昂貴,部分學校在此方面的投入相對有限。
2.學生學習缺乏專業性和科學性
正是基于以上兩種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聲樂唱法的時候只是簡單地了解美聲唱法的相關知識,而缺少對其實際應用的掌握。在練習的過程中,他們習慣于記憶技巧,會嘗試進行美聲唱法,但又無法正確地運用氣息、使用技巧。一些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并沒有完全打開喉嚨,無法將作品的真實情感展現給觀眾,更難以進行演唱創新。
美聲唱法融入我國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1.豐富我國藝術文化
我國文化底蘊豐厚,擁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其藝術形式多樣,僅從聲樂角度來看,就有說唱、民樂和戲曲等文化樣式。文化的交流會使彼此更加進步,將美聲唱法引入現代聲樂教學之中,可豐富我國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對于我國文化輸出和文化事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2.創造出更科學的演唱方法
我國的民族聲樂和美聲聲樂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民族聲樂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有其獨特的韻味,而美聲唱法的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更具有實用性。在實踐中,將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相結合會產生新的、更科學的演唱方法,創造出更加絢爛的藝術形式。鑒于文化本身的包容性,筆者相信,加入了美聲唱法的聲樂教學會具有更強的文化影響力。
將美聲唱法融于演唱及聲樂教學的基本方法
針對我國聲樂教學中應用美聲唱法時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主要的解決方法如下。
1.學校聘請專家定期對聲樂教師進行培訓
學??啥ㄆ谄刚埫缆暢ǖ南嚓P專家對聲樂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充分了解美聲唱法的真諦。為了不讓理論只存在于課本之中,就必須讓理論在實踐中得以運用,以更好地發展和豐富理論。所以,在培訓和交流的過程中,要讓教師多實踐,不斷豐富、提升自己關于美聲唱法的各方面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學校要多給教師創造進行美聲唱法表演的機會,讓他們在表演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有的教師有發聲和吐字方面的問題,在練習中發現不足后就要立刻改正,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并能及時改正,才是解決問題的良好方式。學校還可以組織聲樂教師進行美聲唱法的相關研討和觀摩,這樣可以增加教師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提升教師對美聲唱法的認知,進而提高教師團隊的教學能力。
2.增加必要的設備投入
將美聲唱法應用于聲樂教學時,要想使學生實現更好的表演效果,就不能單一地學習理論,更要重視實踐練習。對此,學校一定要加大教學設備方面的投入,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日常教學中,學校要配置相關教學器材和硬件設施,如攝影設施、伴奏樂器等,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安排在專業的錄音棚中,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舞臺的搭建要進行精心設計,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在表演的時候更好地投入感情,準確地詮釋出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舞臺表演的實踐效果,指導學生將表演與舞臺相結合,進而提高學生對聲樂的感知和學習。
3.以表演的水準進行教學
基礎教學設施準備好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認真,以表演的狀態要求自己,力求給學生展現一個較好的表演效果,通過以身示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聲樂教學中使用美聲唱法時,為了更好地表達情感、提升教學質量,聲樂教師特別要注意氣息和吐字的運用。一般而言,只有氣息平順,才能有利于情感的表達,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多參加有關氣息訓練的實踐,如用美聲唱法的表演方式演繹其他形式的音樂作品,使學生能夠全面、準確地體會不同作品的情感。
意大利語是美聲唱法的母語,由于漢語和意大利語語言構成上的差異,美聲唱法更適合意大利語演唱。而用意大利語演唱的時候都以元音結束,演唱者只需注意元聲字母的統一即可,但在用中文演唱時,則要注意聲母和韻母的發音。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準確掌握不同的發聲方法和聲音在不同字詞中的變化,這是確保美聲唱法聲音圓潤的保障和前提。教師應科學地指導學生,如以學習拼音的方式來演唱,嚴格注意韻母的演繹方式,同時結合準確的氣息調整完成曲目的表達,以更好地演繹作品,與觀眾實現情感上的共鳴。
演唱及聲樂教學實踐中對美聲唱法的具體運用
在我國高校中,特別是一些知名學府,其聲樂教學中的演唱技巧、教學理念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美聲唱法的影響。如果把美聲唱法和我國的演唱及聲樂教學分別看成一種文化,美聲唱法在演唱及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就可以看作是文化之間的交流,而這種交流又能促進彼此的發展。它們互相借鑒對方的優點,在比較與融合之中發現不足,再彌補不足。我國音樂方面的專家和有關人士在音樂研究中發現,美聲唱法與我國的傳統唱法有很多共同點,研究者將兩者的優點進行融合,間接地推動了美聲唱法在演唱及聲樂教學中的融合和發展。
1.將美聲唱法的聲部劃分運用到聲樂教學中
美聲唱法與我國傳統唱法中都有聲部劃分,但相比較后就會發現,美聲唱法的聲部劃分更為嚴謹。一般而言,聲部劃分得越細,演唱者的演唱效果就會越好,這也是演唱者綜合素質較高的體現。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不同聲部屬性,對其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訂不同的培養計劃,進而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
2.將美聲唱法中的咬字技術融入聲樂教學之中
美聲唱法的咬字訓練比較科學,元音的飽和度和清晰度更為明顯。聲樂教師可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借鑒美聲唱法咬字訓練的技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授課和練習,使學生在演唱時能夠做到聲色更加有質感、咬字更加清楚。在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尋找聲音的高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使歌唱變得更加連貫和圓潤,聲音也能得到更好的統一。
3.將兩者的腔體共鳴技巧相結合
口腔共鳴技術是我國民間唱法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演唱技術。如果將美聲唱法中的混合共鳴技術與民間唱法中的口腔共鳴技術進行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在喉嚨張開時完成口腔共鳴、頭部共鳴和胸腔共鳴,使得其歌聲與腔體的音色和大小相契合。學生使用這樣的方法之后,就可以自主調節真假聲的比例,提高演唱情感的渲染力,從而達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4.氣息運用方面的借鑒和融合
在我國聲樂教學實踐中,學生主要通過深呼吸并保持橫膈膜,再控制呼吸肌肉群并產生對抗壓縮的方法進行發聲訓練。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這種方法可以使聲音氣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更加穩定且悠久,發聲連貫且平穩,如代表作《思鄉》的演唱方式,這種發聲方式正是借鑒了美聲唱法的訓練方法。在學習聲樂時,學生主要通過演唱歌詞進行斷句,以控制氣息和聲調變化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近些年來,聲樂教師將美聲唱法中的花腔唱法運用到了現代曲目的研發及制作之中,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更加注意演唱技巧與氣息的變化,并要學會熟練運用。
結 ?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聲樂教學和美聲唱法教學的現狀,分析了美聲唱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實踐可知,將美聲唱法融入我國聲樂教學和演唱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強美聲唱法與聲樂教學及演唱的融合,筆者認為學校可從聘請專家定期對聲樂教師進行培訓、增加必要的設備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表演的水準進行,以強化教學效果。美聲唱法有其獨特性,在將美聲唱法的技巧運用到演唱及聲樂教學時,教師可借鑒美聲唱法的聲部劃分方法、腔體共鳴技巧、聲音的氣息運用技巧等引導學生,使其更好地進行演唱。相信隨著時間的積累,美聲唱法和我國民族唱法會有更加緊密的結合,更多具有新特征的演唱方法也會被創造出來。
參考文獻:
[1]武晶晶.基于美聲唱法在演唱及聲樂教學中的融合研究[J].山西青年,2020(17):107-108.
[2]闞詩雨.高校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J].四川戲劇,2020(8):160-162.
[3]趙青.小議美聲唱法在演唱及聲樂教學中的融合思路[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5):234-235.
[4]羅琪.論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在聲樂教學中的趨同傾向[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5]周珩.民族聲樂教學對美聲唱法的借鑒與融合[J].神州印象,2019(4):71-72.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