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
近年來,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上,供應鏈金融被寄以厚望。但受限于小微企業信息不透明、風險識別難、評估效率低等諸多因素影響,盡管各類市場主體在供應鏈金融的“風口”上一擁而上,市場上模式優、規模大、效益好、能真正通過供應鏈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金融機構仍不多見。
微眾銀行自2018年12月開始不斷創新嘗試,圍繞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客戶,依托大數據和金融科技上的優勢,逐步打造出“以小微企業自身數字化信用評估為主,輔以貿易關系和交易數據的增信,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不依賴抵質押”為特點的貸款服務模式。
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痛點
風險控制難題。由于各個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參差不齊,具體到某一個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程度也不同,很多上下游企業多為小微企業,甚至沒有會計報表,導致銀行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依據。實際操作中,銀行為有效控制風險,對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的風險考察仍然集中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上,致使供應鏈上的很多小微企業難以獲得融資支持。同時,以虛假貿易、自保自融等形式出現的供應鏈騙貸案件屢見不鮮。因此,信息穿透難、風險識別控制難成為制約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頭等問題。
效率和成本問題。在傳統模式中,通過線下對核心企業的評估涉及多維度信息收集與分析,特別是上下游企業數量較多的項目,對上下游企業身份驗證、主體真實性識別等均需要進行逐一核查。在貿易背景審核的操作環節,對交易單據真實性核驗、中登登記、押品盤點等均需耗費較多人力與時效。在貸后預警方面,對于應收賬款對賬、貨值盯市、動產處置等環節,均需進行高頻監控。供應鏈金融產業鏈條長、跨域業務多、異地授信交叉、盡調困難、應收賬款小額高頻等都是影響效率和增加實施成本的問題。而流程復雜、業務手續煩瑣、審批流程長、所需資料復雜、時效性差等使得急需資金的輕資產型小微企業融資尤其困難,大大增加了其運營成本和操作成本。
此外,在供應鏈金融實際業務中,還存在企業信用不能跨級傳遞和授信資金使用難監管等問題。因此,傳統的供應鏈金融項目大部分只能對一級供應商或者經銷商進行融資,業務門檻相對較高,無法觸達二級以下供應商或經銷商,而資金需求真正大的往往是二級以下企業。
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三大創新
堅持市場導向,支持產業政策,著力降低成本,實現定位創新。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支持國家產業政策方向和技術先進、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條企業,積極探索服務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并努力降低其融資成本。
立足行業痛點,借助微業貸體系優勢,打造差異化優勢,實現思路創新。微眾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供應鏈金融行業的主要痛點,特別是傳統銀行面臨的借款主體信用風險、全線上化基礎設施和B端精準營銷三大共性、難點問題,借助微業貸業務成功的體系優勢,實現四大突破——業務線上化、無抵押信貸、服務客戶下沉、信貸投放下沉,從而構建有別于傳統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探索降低對核心企業關系、信用和過程管理依賴程度的數據供應鏈金融模式,實現模式創新。微眾銀行針對行業客戶需求和同業對手特點,結合自身優劣勢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在目前已有核心企業模式基礎上,逐步摸索出另一條路徑,即數據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發揮數據和技術能力優勢,降低對核心客戶的關系、信用和過程管理依賴程度。該模式的內涵體現在風控、運營及營銷方面。
風控方面。在向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對白名單內核心企業采取“主動授信、限額管理、動態監測”風險管理策略,同時加強多元化數據增信、B端客戶營銷觸達方式應用,減少對核心企業關系、信用依賴程度及過程管理配合要求,將服務的供應鏈上下游客戶適當下沉,并在最終信貸投放上充分體現小額、分散的風控原則。
運營及營銷方面。微眾銀行通過與騰訊等廣告商合作研發了獨有的廣告投放模式。這套國內首創的基于企業互聯網生態的數字化、智能化營銷體系,在迅速擴大覆蓋面的基礎上,有效降低了獲客成本,提高了獲客效率。在微業貸成功應用的基礎上,微眾銀行迅速將其復制成為供應鏈金融營銷模式。
相較于傳統模式,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解決小微企業“痛點”。
流程智能化。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從企業注冊到完成融資都是線上化操作,無需開戶,無需線下提供任何紙質資料,客戶“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融資。而且不受地區限制,全國范圍內皆可辦理業務。
客戶更下沉。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依托特有的風控模型,降低了融資客戶門檻,并且支持多級流轉,觸達更加下沉的客戶,且流轉不限金額。
客戶體驗更好。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操作簡單,隨借隨用,申請融資后最快5分鐘即可到賬,充分滿足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
大數據模型有效實施風險精準管控
通過各類外部數據源有效控制業務風險。為提升數據有效性,微眾銀行打通了與眾多核心企業之間的數據通路,如采購信息等。同時,連接了眾多的權威外部數據源,引入了個人及企業征信信息、工商信息、法院執行信息以及公積金和稅務信息等。通過眾多公信力數據信息,微眾銀行運營大數據風控平臺建立了數十個風控模式,執行眾多動態風控策略,持續優化、完善評分模型,建立起了一套以數據驅動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小微貸款風險管理體系,可自動完成客戶數據評分及授信評估等工作。
通過物流、信息流等數據信息加強風險監控。微眾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除大量應用各類有效外部數據信息之外,還嘗試應用物流、信息流等數據,進一步增強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風險監控能力。例如,微業貸經銷商貸款業務通過與核心企業管理系統對接,當經銷商客戶申請借款時,款項使用受托支付方式入賬到核心企業,通過系統得到實時反饋,此時經銷商可向核心企業申請訂貨、提貨,微眾銀行可通過系統及時獲知相關發貨信息,并將經銷商的還款信息共享給核心企業。另外,核心企業對經銷商的管理評價信息也會定期傳送至微眾銀行。由此,物流、信息流等數據形成閉環管理,在使銀行、核心企業、經銷商三方合作關系緊密的基礎上,加深微眾銀行對行業、核心企業尤其是經銷商的了解,有效提升銀行的風控能力。
建立數據安全保障機制。微眾銀行建立了一整套數據安全管控措施,以保障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數據安全。
在數據授權與使用方面。微眾銀行獲取客戶數據均建立在用戶信息授權的基礎上,并通過嚴格控制與合作伙伴之間的數據應用原則來管控數據泄露風險。在數據使用過程中,通過減少客戶信息接觸范圍、數據脫敏等多種措施充分保護客戶信息,規避客戶隱私信息泄露風險。
在數據治理方面。微眾銀行制定了非常嚴謹的數據治理體系,針對全行數據實行統一分級管理,根據是否屬于明細數據及數據的隱私、敏感程度進行數據等級劃分,參照不同數據等級配套相應的數據存儲、數據使用等管理要求,明確內部使用和外部合作的數據授權與使用原則,實施嚴格的數據授權管理。
在數據安全保護方面。微眾銀行通過嚴格的網絡隔離策略、數據防泄露技術手段及物理操作環境控制,降低大數據應用過程中的數據泄露風險。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解決小微企業的“短小頻急”融資需求。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滿足了一大批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下沉、小額、分散、短期、高頻、急用的融資需求,客戶下沉至85%以上的普惠小微企業,筆均融資金額小至24萬元,遍布全國27個省市、數十個行業,平均融資期限短至36天,戶均提款筆數達6次。
重點支持民營實體制造業和民生消費綠色行業。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行業覆蓋了諸如食品飲料、家電等20多個行業,其中核心企業客戶中不乏蒙牛、格力等知名民生快消品牌、制造業龍頭。在現代農業領域,微眾銀行和正大集團達成合作,通過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模式為正大農牧食品板塊中畜禽水飼行業的農戶提供資金支持,助力“鄉村振興”建設。與此同時,微眾銀行還與正大、新希望等飼料品牌,中化化肥、中農化肥等化肥品牌,蒙牛、光明等乳業品牌達成合作,服務范圍深入中西部地區的供應鏈小微企業。在清潔能源、綠色產業板塊,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與愛瑪、綠源等國內知名的電動車品牌,以及超威、天能等綠色電池品牌達成合作,為其大量的下游經銷商提供貸款服務,支持綠色出行及生態發展。
運用金融科技驅動小微金融服務發展,微眾銀行為新時期創立新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提供了一種解題思路,也映射出金融行業發展數字技術對于創新供應鏈金融的重要意義。未來,微眾銀行將搭建更廣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助力供應鏈條中的小微企業發展,踐行數字普惠金融之路。
(作者系微眾銀行企業金融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