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言
近年來,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加快暴露,違約個案有所增加,引發市場波動加劇,實體經濟融資難度加大。中央結算公司作為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的重要部署,積極健全信用類債券風險預防、發現、預警機制,共同維護信用債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長期跟蹤研究,優化迭代監測預警方法。一是統籌考慮命中率、誤傷率和漏網率三個維度,實際應用中可同時發揮中債市場隱含評級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功能,將兩種方法預測結果的交集作為需重點關注的高風險企業范圍,在縮小預警范圍的同時提升預警的精準性,降低防范、化解風險的成本。二是拓展模型指標維度,考慮增加工商信息、法律訴訟、輿情信息、外部支持等非財務指標,綜合考慮企業財務獨立性以及關聯企業風險,還可針對不同行業、區域選取不同的核心指標。三是創新研究分析框架,考慮嘗試小樣本遷移學習法、復雜機器學習方法、多種模型集成方法等以提高模型預測的準確率,構建動態違約率框架,提高模型預警的前瞻性和及時性。
推動成果轉化落地,建立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從必要性來看,一方面落實監管要求,積極推動信用債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開發、測試和運行,前移信用風險管控端口,協助主管部門做好風險防控工作。另一方面緩釋風險沖擊,相對“亡羊補牢”式的風險處置而言,“未雨綢繆”式的風險監測預警可實現風險的早預警、早發現、早防范、早處置,有利于預防企業債務風險對經濟社會可能造成的沖擊,降低企業債務風險防范、化解的成本。從可行性來看,現有模型的研究成果已通過了回溯檢驗和專家論證,信用債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將初步覆蓋已公開發行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信用債的非金融企業,利用企業多維數據、依靠金融科技手段搭建風險預警模型,實現風險預警及時化、智能化、精準化、主動化、前瞻化。
強化信息互聯共享,建立風險監測協同機制。一是考慮成立信用債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建設領導小組,由主管部門、金融基礎設施、行業協會、市場機構等擔任成員單位,積極研究信用風險的監測、預警、分析,以及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配套政策、制度與措施,形成推動風險防控的強大合力。二是強化跨部門信息共享,健全企業財務信息、審計監督信息、監管信息、金融統計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對列入的重點關注企業實施有計劃的聯合風險排查,加強資金跨界監管,多維度預研、預判風險,防止各類風險相互疊加。三是定期發布風險監測報告,探索建立月例會、季通報、年考核制度等部門聯席例會工作機制,推動企業債務風險監測預警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由此形成的相關會議成果和風險監測報告可適時向社會公開,為投資者提供決策參考,也同步接受社會監督。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信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需不斷完善,持續推進。未來,中央結算公司將繼續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工作部署,在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和社會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提高信用風險實時動態監測預警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涂曉楓 ?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