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高欣東 劉小沙 李妹妍
摘要:為減少野生考氏鰭竺鯛(Pterapogonkauderni)做為海水觀賞魚的捕撈量,保護海洋野生動物種質資源,增加考氏鰭竺鯛市場供應量,使用野生考氏鰭竺鯛作為親魚,進行了考氏鰭竺鯛繁育技術研究,主要技術包括野生成魚選擇及馴養、成魚配對、親魚促熟、產卵及護卵管理、受精卵孵化及苗種培育。
關鍵詞:考氏鰭竺鯛(Pterapogonkauderni);親魚培育;苗種培育
考氏鰭竺鯛(Pterapogonkauderni),又名泗水玫瑰、峇里天使、長鰭玫瑰、珍珠飛燕,屬于鱸形目,天竺鯛科,鰭竺鯛屬[1],僅分布于印度尼西亞東部的班達群島近岸珊瑚礁區域,集小群活動,初孵仔魚常在海葵中生活,成年魚在珊瑚和海膽附近活動,尤其喜歡魔鬼海膽,海膽長而尖利的刺,可以為其提供天然的庇護場所[2-3]。考氏鰭竺鯛不僅擁有夸張的外表,細長色彩艷麗的魚鰭上整齊地排列著點狀白斑,有如星光璀璨的珍珠,受到了世界各地水族愛好者的追捧,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由于每年捕撈超過100萬條,加之其分布范圍較窄,十多年來野外種群減少了90%,現已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臨滅絕物種危急清單中列為“瀕危”物種,成為海水觀賞魚中的“大熊貓”。筆者在2019年開始進行考氏鰭竺鯛繁養殖技術研究,于2020年8月第一次孵化仔魚成功。人工繁殖考氏鰭竺鯛這一海水觀賞魚不僅可以緩解成魚來源緊張的局面,提高玩家飼養成活率,同時也可以減少考氏鰭竺鯛野外捕撈量,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目前,國內鮮有考氏鰭竺鯛繁養殖技術方面的研究報告,因此開展考氏鰭竺鯛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不僅可以為考氏鰭竺鯛規模化人工繁殖工作奠定基礎,還可以豐富珊瑚礁魚類的繁殖生物學研究。
1親魚來源和暫養
1.1親魚來源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考氏鰭竺鯛全部以海洋捕撈為主,且多以炸魚、毒魚等方式捕撈[4]。由于藥物殘留和經過長途運輸,進入國內市場的考氏鰭竺鯛體質較弱,經常是回貨后,魚的成活率非常高,但是養不住,莫名其妙地偷死,加之考氏鰭竺鯛從外部形態看雌雄難辨,所以在選擇親魚時,為了保證配對成功率,需購進一定數量的個頭大、體制健壯、活力強、色澤鮮艷、無損傷的成魚作為后備親魚。筆者在2019年8—9月,從廣州花地灣幾個漁場先后購買3批野生成魚,共計16尾,全長4~6cm,空運到貨當天基本無死亡,但是一周以后開始陸續出現死亡現象,推測原因一是由于該魚的領地意識較強,魚之間爭斗致死;二是由于野蠻的捕撈方式,致使魚內臟受損無法恢復致死;三是由于魚不好動且視力較差,馴食未成功,饑餓而死。
1.2成魚暫養
野生成魚到達養殖場地后,首先將密封的魚袋直接放入暫養桶,過渡30~40min。其次,將魚和自帶的海水一同放入事先消毒好的盆中,采用滴流的方式兌水1~1.5h,同時每個盆內放2片維生素C解毒。最后,在5L海水內加入20mL甲醛進行消毒殺蟲2~3min后,撈入500L塑料大桶內暫養。采用天然海水,鹽度30‰,溫度(26±0.5)℃,pH值8.0~8.4,光照周期14L∶10D,氨氮0,亞硝酸鹽0,溶解氧5mg/L以上。每天馴喂4次,分別在上午8∶30和11∶30、下午14∶30和17∶30,主要投喂當天孵化的豐年蟲,每天下午投喂結束1h后,洗底換水1/3~1/2,暫養2~3星期后,開始撈入親魚培育缸內配對。
1.3成魚配對
考氏鰭竺鯛為雌雄異體。在暫養桶內,時常會出現2條成魚占領一塊區域的現象,明顯觀察到驅趕進入該領地的其他同類[5],一旦出現此類現象,基本可以斷定已配對成功,可直接撈入親魚玻璃缸系統中,獨立空間飼養。但大部分情況是需要技術員自行配對的,依照筆者經驗,可以挑選2只從外觀上相似度極高的成魚,撈入親魚缸強制配對,此時要經常觀察,因為此魚雖不好動,但領地意識異常強,一旦雙方相處不和諧,會變得異常兇猛,如不撈開,時間一長會打斗致死。如果兩條魚相處和諧,配對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一般暫養1~2個月可自然配對成功。如果兩條魚相互騷擾,或打斗現象不明顯,可以通過以下處理方式提高配對成功率,一是將兩條魚放在一個隔離盒內,中間插板隔開2條魚,這樣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暫養3~4個星期,可大大提高配對成功率;二是將兩條魚放在一個獨立的飼養空間,突降溫度2~3℃或突變0.5個pH值,使其產生一定的應激,一天反復2次,這種方法雖有一定效果,但對魚的傷害較大。
2親魚培育
2.1親魚培育缸
參照場內小丑魚親魚培育系統,每套親魚培育系統包括一層底缸和兩層親魚缸。底缸2.4m×0.5m×0.6m,親魚缸2.4m×0.4m×0.6m。親魚缸中間用透明亞克力板隔開,分成0.4m×0.4m×0.4m的隔間,每個隔間放一個花盆和一對親魚。兩層親魚缸上距水面20cm處,放LED燈,光照強度在4000lx左右。底缸分成4格:上水格、藻缸格、生化濾材格和下水格。上水水泵8000L/h,下水口處套一個300G纖維過濾袋,生化濾材格最下一層珊瑚骨,中層陶瓷環和細菌屋,藻缸格養殖葡萄球藻和羽毛藻,每天下午8∶00到次日早晨6∶00,開藻缸燈,每天清洗過濾袋[6]。
2.2親魚營養與促熟
考氏鰭竺鯛性成熟個體體長一般在7~8cm,成魚需促熟才能達到性成熟。親魚營養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親魚的產卵力、受精卵的孵化率和仔魚的成活率,一般使用蛋白質含量高,且富含DHA和EPA的自制親魚配合飼料,其組分見表1,其中沙蠶、蝦仁、魷魚、扇貝為新鮮材料,經清水洗凈,可直接使用;小球藻粉為人用;電解多維、大蒜素、裂壺藻為獸用。親魚在親魚培育缸內單獨飼養促熟,采用天然海水,鹽度30‰,溫度(29±0.5)℃,pH值8.0~8.4,光照周期14L∶10D,氨氮0,亞硝酸鹽0,溶解氧5mg/L以上。每天投喂自制親魚配合飼料2次,分別為上午9∶00和下午15∶00,下午投喂結束0.5~1h后,開始吸底補水。
2.3親魚產卵及護卵
有研究表明,考氏鰭竺鯛在野外環境下性成熟時間為10~14個月[5]。筆者經驗表明,人工環境下成魚在親魚培育缸內一般需促熟5~8個月,才開始陸續產卵,部分親魚1年多才開始產卵,且考氏鰭竺鯛是否產卵與有無海膽無直接關系。考氏鰭竺鯛并不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6],且單從外觀形態上很難區分雌雄。隨著性腺的發育,雌魚肚子越來越鼓,當性腺發育到一定階段后,雄魚頭部的黑色條紋會異常加深,產卵前雌魚經常靠近雄魚抖動身體,雄魚時常張大嘴巴。產卵一般發生在夜間,有時候也在下午。產卵時,兩條魚非常靠近,雌魚并非一顆一顆地產卵,而是掛在肛門處形成一個團卵,行體外受精,然后雄魚馬上將卵團吞進口中進行孵育,但常因速度太快而留下部分卵粒未被含到口中。雌魚產卵量與個頭大小正相關,一般為20~50顆/次,雄魚含卵后,嘴巴鼓得像塞滿了“彈珠”,此時雄魚表現得異常安靜且喜歡躲在隱蔽處,在整個孵育期間雄魚不進食。
3苗種培育
3.1孵化及吐出幼苗
雄魚采用口孵的方式孵育幼體,有研究表明,受精卵在雄魚口內孵育時,當孵育到一定階段后,幼苗會破膜而出,但雄魚不會馬上吐出幼苗,幼苗繼續呆在雄魚口中,待卵黃囊消失殆盡時,雄魚才從口中吐出幼苗[7]。孵化考氏鰭竺鯛幼苗與孵化小丑魚幼苗不同,孵化小丑魚幼苗時,可以將親魚撈入孵化缸內孵化幼苗,這樣既便于管理,又可以避免親魚吃掉幼苗,但考氏鰭竺鯛不可以采取這一方式,因為幼苗并非一次性從雄魚口中吐出,而是在2~3d內分批次吐出,如果將親魚撈到孵化缸孵化幼苗,勢必驚動雄魚,一旦雄魚受驚,經常發生吞卵現象。一般在水溫(29±0.5)℃時,經過26~28d雄魚即可從口內排出幼苗,此階段發生在夜里,初孵幼苗外部形態與成魚相差無幾,此時可攝食活豐年蟲。一般在吐苗后3周到2個月親魚可再一次產卵,推測可能雌魚產卵周期與雄魚吐苗后攝食營養和恢復體力情況有關。
3.2幼苗培育
借助剛吐出的幼苗趨光性極強的特點,將親魚缸內的幼苗撈到100L幼苗培育桶中飼養,水溫(29±0.5)℃,鹽度30‰,pH值8.0~8.4,光照周期14L∶10D,氨氮0,亞硝酸鹽0,溶解氧5mg/L以上。一般吐出的幼魚,大部分卵黃囊營養已吸收殆盡,此時即可投喂初孵豐年蟲,密度為1~2個/mL,4~5h投喂一次,考氏鰭竺鯛為夜行性魚類,除白天攝食外,夜晚也可借助微弱的燈光進行捕食,所以在關燈前再喂一次豐年蟲,以便幼魚夜里捕食。剛吐出的幼苗體長約6~8mm,對環境比較敏感,一般在幼苗培育桶內放置一個花盆等遮蔽物,以降低幼苗對環境的應激性。初孵幼苗前三天不換水,每天加10~15L新水,到第四天時,下午投喂結束0.5~1h后,開始吸底換水,第一次換水約1/5~1/4,每天依次增多。一般一個桶內只放一窩魚,或是放同一天孵化的幼苗,因為幼苗生長速度很快,如放置不同孵化時間的幼苗,會導致一部分苗越長越大,另一部分苗基本不生長,同時大苗也容易欺負小苗。在幼苗吐出15d后,就可以加投一些顆粒飼料,此時轉餌馴餌比較容易,逐漸由投喂初孵豐年蟲轉換成顆粒飼料,一般在養殖1個月后,隨著幼苗個頭的增長,水溫逐漸降低到26℃,因為水溫過高,桶內壁容易生長硅藻,較厚的硅藻經常掉落死藻渣,污染水質。一般養殖兩個半月到三個月即可達到商品魚規格。
參考文獻:
[1]
AIIENGR.Threatenedfishesoftheworld:PterapogonkaudneriKoumans1933(Apogonidae)[J].EnvironmentalBiologyofFishes,2000(57):142.
[2]VAGELLIAA,ERDMANNMV.FirstcomprehensiveecologicalsurveyoftheBanggaicardinalfish,Pterapogonkaudneri[J].EnvironmentalBiologyofFishes,2002(63):1-8.
[3]LUNNKE,MOREAUMA.Unmonitoredtradeinmarineornamentalfishes:ThecaseofIndonesiasBanggaicardinalfish(Pterapogonkauderni)[J].CoralReefs,2004(23):344-351.
[4]KOLMN,BERGLUNDA.Wildpopulationsofareeffishsufferfromthe“Nondestructive”aquariumtradefishery[J].ConservationBiology,2003,17(5):910-914.
[5]KOLMN,BERGLUNDA.Sex-specificterritorialbehaviourintheBanggaicardinalfish,Pterapogonkaudneri[J].EnvironmentalBiologyofFishes,2004(70):375-379.
[6]李飛,劉小沙,高欣東,等.公子小丑魚親魚培育技術[J].河北漁業,2020(12):56-57.
[7]VAGELLIAA.ThereproductivebiologyandearlyontogenyofthemouthbroodingBanggaaicardinalfish,Petrapogonkauderni(Perciformes,Apogonidae)[J].EnvironmentalBiologyofFishes,1999(56):79-92.
BreedingtechnologyofmarineornamentalfishPterapogonkauderni
LIFei
(TangshanMaritimeInstitute,DepartmentofMechanicalEngineering,Tangshan0632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reducethecatchofwildmarineornamentalfishPterapogonkauderni,protectmarinewildlifegermplasmresources,andincreasethemarketsupplyofthefish,thebreedingtechnologyofPterapogonkauderniwasresearchedbyusingwildPterapogonkauderniasbroodstock.Themaintechnologiesincludeselectionanddomesticationofwildadultfish,broodstockpairing,maturationofbroodstock,spawningandeggprotectionmanagement,hatchingoffertilizedeggandseedlingbreeding.
Keywords:Pterapogonkauderni;broodstockbreeding;seedlingbreeding
(收稿日期: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