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物在歐美市場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方面,中國古代藝術有千年文化積淀誕生了種類繁多的藝術珍品,在西方人眼中極具神秘色彩;另一方面,當時的國際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不同民族不同歷史的文化交融更激起了西方人對東方藝術了解和探索的興趣。而在這一時期,作為一名中國古董商,盧芹齋集鑒賞、收藏、經營于一身?;仡櫛R氏的文物活動軌跡,從客觀來講,對當時中國古代藝術在西方收藏界的地位發揮了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中國藝術;西方收藏界;針對性
盧芹齋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出生于浙江湖州一個偏僻小鎮。青年時期隨雇主在法國從事貿易工作,這段域外經歷使他結識當時的政要張靜江,也從此開啟了他的文物貿易生意。兩人最初成立通運公司,外銷古玩、絲綢等,其中所得的部分盈利用于資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不久后兩人即開啟古董生意,他們在國內設立分部搜尋各類古董珍品,利用張靜江的個人手段和關系,將這些文物運銷歐美,并通過他們在法國巴黎、美國紐約新成立的公司推銷給西方收藏家和收藏機構。盧芹齋所收的文物囊括了中國古代藝術各個領域的各個時期,青銅漆器、古玉石雕、繪畫造像等。而當時的西方藏家對遙遠的東方藝術并沒有投入太多的關注,并且認識尚淺,盧芹齋是如何讓西方藏家了解神秘的東方藝術,循循善誘,引導西方藏家認識中國藝術的價值,激發他們的收藏意趣,最終成功交易賣出文物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
一、建立聯系,投其所好
早期歐美收藏家對中國古代藝術的認識還比較局限,主要聚焦于清代瓷器、古玉、宋畫等。初入歐洲收藏市場,盧芹齋在巴黎極具東方建筑特色的紅樓開始他的經營首秀。為迎合西方藏家的收藏旨趣,也主要以西方藏家熟知的清代瓷器、古玉為主,他計劃先站穩腳跟之后再尋找時機擴張經營。而在進入美國藏界的初期,他在紐約著名的第五大道開設分部,并通過自己熟識的藏家牽線搭橋擴展圈子、組織專拍活動等,進而與重要機構和藏家,諸如大都會美術館、弗利爾、小洛克菲勒建立聯系,眾所周知的“昭陵六駿”颯露紫和拳毛騧就是在這一時期經盧氏之手流散至美國的。
盧芹齋成功打入歐美藏界后,他積極與頂級藏家建立聯系并取得信任,充分發散他商業上的精明頭腦。他的經營活動非常有針對性地開展,依據不同藏家的不同喜好、購買能力、購買用途等推銷他手中的文物。甚至他曾經的某位客戶提到:“盧并不向每一位客人展示他最好的物品。一些中國物品藏在地下室,只給他認為真正懂中國藝術的人看?!彼麑⒋笮偷袼芤约熬哂休^高價值的古董,比如青銅等重點推銷給頂級博物館和大收藏家,如弗利爾、大都會美術館等用以保藏和展示,而價值相對較小的文物如清代瓷器、擺件等則主要針對個人藏家作裝飾用途。對于有興趣的潛在買家,盧芹齋特意拍攝圖片甚至制作詳盡的文物圖錄給買家,并邀請他們前來以便近距離接觸到這些古董文物。文物圖錄制作之精美,對于當時中國藝術品收藏來說實屬上乘之作。為了更快成交,他沒有吝嗇地將這些珍稀文物深藏閨中,有時會親自把文物直接運送至買家,給予他們對文物的充分了解和思考的余地。
二、辦展參展、擔任評委
除了針對性極強地推銷給某一藏家和機構外,舉辦展覽也是盧芹齋向西方藏家宣傳展示文物的主要途徑之一。他清楚地了解,展覽可以集中向特定觀眾展示他的藝術品,更可以提升參展藝術品的價值。不管在自己的地盤巴黎紅樓、紐約第五大道,還是租借可供文物展示的畫廊等場地,他的展覽類型和展覽主題一直是多種多樣,從來沒有機械地按某一種形式來策劃籌辦展覽。比如每年秋季他都選擇在Widenstein Gallery舉辦自己的專題展,從中國古代的青銅、陶器、雕塑乃至世界范圍內各類精美藝術品都囊括其中,這個系列的年度展覽成為盧芹齋古董推介的固定渠道之一。此外還有1940年的“中國石雕展”、1946年的“中國藝術中人物展”、1940年在底特律藝術學院舉辦的“中國古代祭祀青銅器展”等。這些展覽有的按年代策劃,有的按主題安排,另有按藏家來劃分,不同專題下各文物的價值被集中顯現和放大。
除了獨立辦展以外,自1905年開始盧芹齋積極參與社會各界其他藝術展,比如1934年盧浮宮舉辦的“中國青銅器展”,1935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在倫敦舉辦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其中大多藏品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盧芹齋也積極將自己手中的古董展示于此次展覽,同時期,他與山中商會舉辦聯展,趁熱打鐵加強曝光頻率。盧芹齋不僅僅要提高他手中藝術品的知名度,更要提升自己在歐美藏界的社會地位。1905年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上,盧芹齋不僅成為參展的商貿代表,更擔任博覽會評獎委員,在歐美市場中加強曝光機會,提升話語分量。據《清宮萬國博覽會檔案》介紹,在1910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中,盧芹齋又一次擔任評獎委員;據1930年《中華民國參加比利時國際博覽會特刊》報道,他再一次擔任比利時國際博覽會的評獎委員,彼時黃賓虹、徐悲鴻、徐世昌等畫家作品參選并獲最優等獎。
除辦展外,盧芹齋公司的拍賣活動也在歐美市場踴躍出現,比如1915年在美國一家畫廊中舉辦的拍賣會,共拍出425件明清工藝品,這在當時的歐美市場中,能成功交易如此巨大數量的中國藝術品實屬罕見。
三、編印文物圖錄
為了提高中國古代藝術在歐美藏家市場的知名度和學術價值,編印文物圖錄是盧芹齋公司推銷文物的重要手段。據統計,自1915年開始,盧芹齋獨立和參與編印的各類專題圖錄五十余部,主要以英文和法文為主,大多配合同期舉辦的展覽印行。他編印的圖錄質量高,介紹全面,條理清晰,設計印刷精美,這些圖錄得到了當時歐美藏界重要人士的認可和支持,比如伯希和、羅斯托夫茲夫曾親自為圖錄作序,為當時西方藏館對東方藝術的保藏擔任起開山鋪路的角色。編印的重要圖錄有《管復初鑒定古畫留真》(上海來遠公司出品,1916年)、《盧芹齋收藏的中國——西伯利亞藝術》(1933年)、《中國藝術史索引:初學者指南》(1937年)、《中國青銅器特展圖錄》(1939年)、《中國石雕展》《中國高古玉器特展》(1940年)、《中國古代銅器以及珠寶:翹首世界的中國金屬工藝》(1941年)、《中國繪畫真跡展》(1948年)等。盡管受制于當時的印刷條件,黑白兩色印制,用紙較為粗糙,印刷用料都無法與現今的圖冊出版相比,但從專題設置、編排內容中都可看出盧氏對圖錄編寫的用心程度。
盧芹齋編印圖錄有非常強的指向性,他非常清楚圖錄所面對的群體,他們的鑒賞角度、語言習慣、收藏興趣等,如何真正以歐美人的視角欣賞神秘的東方藝術,啟發他們新的興趣領域:編寫圖錄的主要目的在于對歐美藏家進行中國藝術的審美學習和鑒賞,他試圖借用西方人的藝術理論介紹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史,在西方藝術語境下,利用“平衡”“協調”“對稱”等西方藝術視角以及西方藝術特征解構中國文物。比如1936年他手中的北魏雕塑在雜志上登出,他評價:“古風笑容、身體微曲,以及解剖上的偏差,這是我們熟悉的早期希臘。”盡管這些宣傳文字錯漏百出,但的確達到了幫助西方人初步辨識中國藝術的目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出版的《中國藝術史索引:初學者指南》,他汲取30多年從事文物經營中獲得的經驗,以雕塑、古玉、青銅為重點,以時代為序,上至五帝下至晚清,羅列各個時期的主要藏品和特點。如宋代他總結“中國文學和繪畫的黃金時代,宋代文獻中記錄了眾多著名藝術家,且在全世界的博物館或私人收藏中都有傳世宋畫,另有壁畫。但雕塑藝術走向絕對性的衰落,并在這一時期最終結束”,之后詳細介紹鈞窯、定窯、磁州窯、吉州窯、龍泉窯等十二種瓷器的藝術特點和燒制工藝,有較強的可讀性。另一部重要圖錄是編輯于1916年的《古畫留真》,全書設計編印精美,內容詳實,在前言特別說明:“此帙所有之畫,具出于幾番之審擇,以期就正于弗利爾先生,及美國諸好古家,與先生同好者,定能一致贊成也?!庇纱丝芍@部圖錄專為弗利爾先生編寫,特別有針對性地編排設計,以期促成銷售的目的。而如果我們進一步翻閱這部圖錄,即可看出盧芹齋為推銷藏品所做出的努力:封面采用藍色壓花綢面布紋,這種裝幀似乎在當時歐美市場中非常罕見。全書中英雙語對照,收錄86幅繪畫作品,以朝代編次,按軸、卷、冊分類編寫。每幅畫作都有作品名稱、作者介紹、創作時間、基本尺寸、作品介紹和評價、相關文獻著錄、題跋印章考釋、經手流傳等相關信息?!豆女嬃粽妗樊敃r印量極少,僅印制100套,并編號出版。由于傳播有限,面對群體針對性較強,因此在當時歐美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而直至近些年,受海外文物回流熱度的影響,這部圖錄也逐漸引起學者的關注。此外對于一些圖錄中的重要文物,他會強調曾經出現在哪些著作中,如1940年的《中國石雕展》圖錄中所收的一件浮雕造像碑的著錄信息中特別說明收錄于瑞典藝術史學家喜仁龍于1930年倫敦出版的《中國早期藝術史》中。這種宣傳方式,也提升了這些文物的知名度,引入學術研究進而提升文物價值,促成買賣交易。
(作者簡介:黃鑫,工作單位: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碩士學歷,編輯,研究方向:中國古代藝術文獻)
參考文獻
1.王伊悠《盧芹齋與美國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C],《名家談收藏(文化篇)》,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09:P183-184。
2. 王伊悠《盧芹齋與美國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C],《名家談收藏(文化篇)》,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09:P199。
3.王伊悠《盧芹齋與美國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C],《名家談收藏(文化篇)》,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09:P192-193。
4.法國羅拉《盧芹齋傳》[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P231-236。
5.王伊悠《盧芹齋與美國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C],《名家談收藏(文化篇)》,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09:P198。
6.王方晗《盧芹齋文選》[J],《美術向導》,2014,5,P83。
7.吳清艷《盧芹齋與近代中國文物的外流》[D],蘭州:蘭州大學,2019。